一种教练车副刹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859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练车副刹配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副刹踏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穿过第一副刹支撑与第二副刹支撑,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设在所述第二副刹支撑与所述副刹踏板之间;所述第一副刹支撑包括安装底座、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端面的“V”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均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螺接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端与所述安装底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高度可调的第一副刹支撑,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副刹支撑的高度来改变所述第一副刹支撑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能够根据多种类型车辆进行尺寸调整,适配多种类型车辆,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练车副刹配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刹车配件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教练车副刹配件。

技术介绍

[0002]面对实际路况,新司机开车时因为没有长时间接触车辆,在遇到紧急危险情况时,会出现慌张的情绪,时而会误将油门臂当作刹车臂踩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会在副驾驶室内安装副刹配件。副刹配件相当于一个同步装置,当对副驾驶室内的副刹进行踩踏时,通过所述副刹配件,主驾驶室内的主刹也会同时下压,从而起到刹车的效果。
[0003]现有的副刹配件通常会设有副刹支撑座,所述副刹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副驾驶室内,所述副刹支撑座还设有套管,主副刹车连接杆从所述套管中穿过。所述副刹支撑座能够对所述主副刹车连接杆起到支撑作用。
[0004]上述技术存在缺陷:不同类型的车辆所需的副刹车支撑座尺寸不同,但是副刹支撑座的尺寸是固定的,目前还未存在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车辆的副刹支撑座;副刹车支撑座底部一般是固定在副驾驶室内车主体上,长时间固定过程中很容易对副驾驶室车主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教练车副刹配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教练车副刹配件,包括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副刹踏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穿过第一副刹支撑与第二副刹支撑,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设在所述第二副刹支撑与所述副刹踏板之间;所述第一副刹支撑包括安装底座、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端面的“V”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均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螺接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端与所述安装底座转动连接。
[0008]本教练车副刹配件设有高度可调的第一副刹支撑,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副刹支撑的高度来改变所述第一副刹支撑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能够根据多种类型车辆进行尺寸调整,适配多种类型车辆,适用范围广。
[0009]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设有调节杆,通过转动所述调节杆,使所述支撑架升高或者降低,进而改变所述第一副刹支撑的高度,改变所述第一副刹支撑的尺寸。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设置在副驾驶部分,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二副刹支撑设置在主副交界部分,所述第二副刹支撑呈长条状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副刹铰链与主刹踏板连接,所述主刹踏板位于主副驾驶部分。
[0011]进一步的,所述副刹铰链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连接件一端设有第一套头,所述第一套头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键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设有第二套头,所述主刹踏板设有连接固定卡,所述连接固定卡与所述第二套头通过第一螺栓
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连接固定卡之间设有开口销,所述开口销能够防止所述第一螺栓松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二副刹支撑设有第二轴套,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且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主副交界部分。
[0014]进一步的,所述副刹踏板包括踩踏部、表面设有加强筋的弧状连接条;所述弧状连接条一端与所述踩踏部连接,所述弧状连接条另一端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键连接,通过键连接的方式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连接杆周向移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面处螺接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螺帽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二螺栓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连接杆沿着长度方向移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副刹支撑与所述副驾驶部分之间设有第一柔性防磨损层,通过第一柔性防磨损层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副刹支撑在安装与使用过程中对所述副驾驶部分表面磨损。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副刹支撑与主副交界部分之间设有第二柔性防磨损层,所述第二柔性磨损层靠近所述主副交界部分的端面处设有吸盘。通过第二柔性防磨损层能够防止所述第二副刹支撑在安装与使用过程中对所述主副交界部分表面磨损。所述吸盘能够吸附在所述主副交界部分表面,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柔性防磨损层固定在所述主副交界部分表面。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教练车副刹配件设有高度可调的第一副刹支撑,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副刹支撑的高度来改变所述第一副刹支撑的尺寸,使得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能够根据多种类型车辆进行尺寸调整,适配多种类型车辆,适用范围广;(二)设有第一柔性防磨损层与第二柔性防磨损层,能够避免副刹支撑对副驾驶部分与所述主副交界部分的磨损;(三)所述第二柔性磨损层设有吸盘,通过所述吸盘能够将所述第二柔性磨损层固定在所述主副交界部分表面。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第一副刹支撑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副刹踏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副驾驶部分;2、主驾驶部分;3、主副交界部分;4、第一副刹支撑;5、第一紧固螺钉;6、第二副刹支撑;7、第二紧固螺钉;8、连接杆;9、副刹踏板;10、主刹踏板;11、副刹铰链;12、安装底座;13、支撑架;14、固定座;15、调节杆;16、旋钮;17、开口销;18、第二螺栓;19、第一轴套;20、第二轴套;21、第一套管;22、第一螺栓;23、踩踏部;24、弧状连接条;25、连接固定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教练车副刹配件,包括原车主体、连接杆8。所述原车主体包括副驾驶部分1、主驾驶部分2、主副交界部分3。所述主副交界部位于所述副驾驶部分1与所述主驾驶部分2之间。所述副驾驶部分1通过第一紧固螺钉5固定设置有高度可调的第一副刹支撑4,该第一紧固螺钉5的螺母为M8螺母。所述第一副刹支撑4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主副交界部分3靠近所述主驾驶部分2的端面处通过第二紧固螺钉7设有第二副刹支撑6。所述第二副刹支撑6呈长条状,所述第二紧固螺钉7按照顺序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副刹支撑6、所述主副交界部分3,所述第二紧固螺钉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紧固螺钉7为内六角花形圆柱头螺钉,规格为M6*20mm。所述第二紧固螺钉7的螺母为M6螺母。
[0026]连接杆8穿过所述第一副刹支撑4与所述第二副刹支撑6;所述连接杆8一端与副刹踏板9连接,所述连接杆8另一端通过副刹铰链11与主刹踏板10连接。所述连接杆8表面通过钝化设有防腐蚀层。所述主刹踏板10位于所述主驾驶部分2处。
[0027]当对所述副刹踏板9进行踩踏时,在所述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练车副刹配件,包括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副刹踏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穿过第一副刹支撑与第二副刹支撑,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设在所述第二副刹支撑与所述副刹踏板之间;所述第一副刹支撑包括安装底座、设在所述安装底座上端面的“V”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均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螺接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端与所述安装底座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练车副刹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设置在副驾驶部分,所述第一副刹支撑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第二副刹支撑设置在主副交界部分,所述第二副刹支撑呈长条状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副刹铰链与主刹踏板连接,所述主刹踏板位于主副驾驶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练车副刹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刹铰链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连接件一端设有第一套头,所述第一套头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键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设有第二套头,所述主刹踏板设有连接固定卡,所述连接固定卡与所述第二套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教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凡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泰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