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介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292 阅读:4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适用于更大容量,更高传送率,和凹坑/纹间表面/纹道集成的记录介质的格式。在第一种方法中,在可记录和可再现区中,构成纹间表面/纹道的双轨迹结构以便其上的纹间表面成为记录轨迹的轨迹和其上的纹道成为记录轨迹的轨迹形成一双螺旋。在只读区,排列凹坑以便在盘的半径方向的轨迹形成在数据区中。在第二种方法中,在可记录和再现区中,构成纹间表面/纹道交替轨迹结构以便在紧跟在其中纹间表面成为数据记录轨迹的圆形轨迹内纹道成为数据记录轨迹,而在下一个圆形轨迹中纹间表面成为数据记录轨迹。在只读区,排列凹坑使得在盘的半径方向的轨迹形成在数据区中。(*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记录和再现包括用于计算机的数据在内的各种数据的记录介质,及其驱动装置。通常,通过使用诸如光盘、磁光盘、或磁盘之类的记录介质提供在计算机设备中使用的各种数据(应用程序、文件数据、管理数据等),用户使用这些记录介质根据需要存储各种数据。例如,作为此类记录介质中的一种,近来已开发了被称为局部ROM盘的介质。这种局部ROM盘被制成具有一个只读ROM区和一个可记录和可再现、可再写区(RAM区)。一直存在着对大容量记录介质的需求。为此,需要数据的高密度记录。当考虑到盘形记录介质时,需要将圆形轨迹间距做得更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例如降低光头中激光束波长的难度,由此产生的串道问题,以及圆形跟踪控制的难度,将圆形轨迹间距做得更窄受到限制,大容量很难达到实用。另外,存在着对具有更高传递率的记录和再现系统的需求,以便当使用记录介质时实现高速记录和再现操作。与此相关,需要具有适用于高传递率的轨迹结构和数据结构的记录介质。除通常被称为只读ROM盘和可记录RAM盘的结构外,当考虑到上述局部ROM盘这样的结构时,需要适合于通常被称为只读凹坑和可记录区中形成的纹间表面/纹道的结合的格式。鉴于这种情况,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实现更窄的轨迹间距和更大的容量而同时足以保持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是实现更高的传递率并实现适合于只读凹坑和可记录和可再现区中形成的纹间表面/纹道结合的格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盘型记录介质,包括一个盘形基底;一个设置在基底上并且其中形成有用于获得一个伺服信号的多个凹坑的伺服区;和一个设置在基底上并可向其记录和从其再现信息的数据区;其中由一个伺服区和一个数据区形成一个单元区,一个轨迹由多个单元区形成,和为每个轨迹交替地形成数据区形成在纹间表面的一个第一轨迹和数据区形成在纹道上的一个第二轨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驱动盘型记录介质的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向盘型记录介质上照射激光和接收从盘型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的光拾取器,盘型记录介质具有一个其中形成有用于获得一个伺服信号的凹坑的伺服区,和一个可向其记录和从其再现信息的可记录区,由一个伺服区和一个数据区形成一个单元区,多个单元区形成一个轨迹,为每个轨迹交替地形成数据区形成在纹间表面上的轨迹和数据区形成在纹道上的轨迹;用于旋转盘型记录介质的旋转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激光的照射位置以使激光照射在盘型记录介质的轨迹上的跟踪装置;用于根据由光拾取器从伺服区再现的伺服信号产生伺服信息的伺服信息产生装置;和用于根据伺服信息控制跟踪装置,以便每当盘型记录介质旋转一圈时由激光的一个光点沿纹道的中心和纹间表面的中心扫描的控制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用于制造具有由一个螺旋轨迹形成的第一区和两个互相不交叉的螺旋轨迹形成的第二区的盘型记录介质的制造装置,该制造装置包括用于旋转地驱动盘型记录介质的旋转装置;用于向盘型记录介质照射激光的激光装置;用于在盘型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移动激光照射位置的移动装置;和用于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的控制装置,第一模式是凹坑形成在第一区中,通过使激光装置照射激光而同时由旋转装置旋转盘型记录介质,并通过移动装置以第一速度沿盘型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激光装置,第二模式是凹坑形成在第二区中,通过使激光装置照射激光而同时由旋转装置旋转盘型记录介质,并通过移动装置以第一速度两倍快的第二速度在第一方向移动激光装置,并通过使激光装置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等于盘型记录介质旋转期间当盘型记录介质达到由旋转装置确定的角度位置的一半时激光装置以第一速度移动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制造具有由一个螺旋轨迹形成的第一区和两个互相不交叉的螺旋轨迹形成的第二区的盘型记录介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旋转地驱动盘型记录介质;使激光装置向盘型记录介质上照射激光;通过使激光装置照射激光而同时在旋转盘型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以第一速度在沿盘型记录介质半径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激光装置在第一区中形成凹坑;通过使激光装置照射激光而同时在旋转盘型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以第一速度两倍快的第二速度在第一方向移动激光装置在第二区中形成凹坑;和当盘型记录介质达到一预定角度位置而凹坑形成在第二区中时,使激光装置移动的一段距离等于盘型记录介质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一半时激光装置以第一速度移动的距离。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方面和新特征将从下面结合附图阅读时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盘的区域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区域结构的示意图;图3A、3B、3C和3D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各种盘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轨迹、帧和区段的代表图;图5A、5B、5C和5D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轨迹、帧和区段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扇区结构的示意图;图7A、7B和7C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伺服凹坑的示意图;图8A、8B、8G和8D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伺服凹坑的示意图;图9A和9B是相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地址区段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地址区段格雷(Gray)码数据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三相跟踪操作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进行盘的三相跟踪操作的跟踪伺服系统的方框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三相跟踪操作特征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进行盘的三相跟踪操作的跟踪伺服系统中误差信号产生部分的方框图;图15A、15B、15C、15D和15E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盘的三相跟踪操作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进行盘的三相跟踪操作的跟踪伺服信号中误差信号产生部分改进的方框图;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双凹坑型ROM盘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双凹坑型ROM盘的示意图;图19A和19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双沟道双凹坑方法和一个逻辑双凹坑方法的示意图;图20A、20B、20G和20D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从双凹坑型ROM盘再现数据的方法的示意图;图2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双凹坑型ROM盘的再现装置内检测器的示意图;图22A、22B、22C和22D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双凹坑型ROM盘的再现装置内检测器中的光接收模式的示意图;图23A和23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再现双凹坑型ROM盘时RF信号电平的示意图;图24A、24B、24C、24D和24E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具有摆动凹坑的双凹坑型ROM盘的示意图;图2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从具有摆动凹坑的双凹坑型ROM盘再现数据的方法的示意图;图26A和26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从具有摆动凹坑的双凹坑型ROM盘再现盘时RF信号电平和推挽信号电平的示意图;图2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具有摆动凹坑的双凹坑型ROM盘的数据提取操作的示意图;图2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L/G交替型RAM盘的示意图;图2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L/G交替型RAM盘的示意图;图3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由一个双凹坑型ROM和一个L/G交替型RAM构成的一个局部ROM盘的示意图;图3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由一个双凹坑型ROM和一个L/G交替型RAM构成的局部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型记录介质,包括:一个盘形基底;一个伺服区,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其中形成用于获得伺服信号的多个凹坑;和一个数据区,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能够向其记录信息或从其再现信息,其中由一个所述伺服区和一个所述数据区形成一个单元 区,由多个所述单元区形成一个轨迹,并且对于每一个轨迹交替形成在其上所述数据区形成在纹间表面上的第一轨迹和在其上所述数据区形成在纹道上的第二轨迹。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6-10-4 283235/96;JP 1996-10-4 283238/961.一种盘型记录介质,包括一个盘形基底;一个伺服区,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其中形成用于获得伺服信号的多个凹坑;和一个数据区,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能够向其记录信息或从其再现信息,其中由一个所述伺服区和一个所述数据区形成一个单元区,由多个所述单元区形成一个轨迹,并且对于每一个轨迹交替形成在其上所述数据区形成在纹间表面上的第一轨迹和在其上所述数据区形成在纹道上的第二轨迹。2.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伺服区中形成用于三相跟踪的多个凹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用于三相跟踪的多个凹坑由形成在所述第一轨迹的第一角位置的第一凹坑,形成在所述第一轨迹的第二角位置的第二凹坑,形成在所述第二轨迹的所述第一角位置的第三凹坑,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轨迹的第三角位置的第四凹坑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使所述轨迹的间距大约为用于再现操作的激光光点的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由用于获得所述伺服区内伺服信号的多个凹坑位置表示跟在所述伺服区后面的数据区的类型。6.一种盘型记录介质,包括一个盘形基底;一个伺服区,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其中形成用于获得伺服信号的多个凹坑一个数据区,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能够向其记录信息或从其再现信息;一个可记录区,包含所述伺服区和所述数据区并具有多个轨迹;和一个只读区,包含所述伺服区和所述数据区并具有多个轨迹,其中一个单元区由一个所述伺服区和一个所述数据区组成,一个轨迹由多个所述单元区组成,并且对于每个轨迹在所述可记录区交替形成其上所述数据区形成在纹间表面上的轨迹和其上所述数据区形成在纹道上的轨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伺服区形成用于三相跟踪的多个凹坑。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使所述轨迹的间距大约为用于再现操作的激光光点的1/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只读区内的所述多个轨迹由互相不相交的双螺旋组成。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由用于获得所述伺服区内伺服信号的多个凹坑位置表示跟在所述伺服区后面的数据区的类型。11.一种盘型记录介质,包括一个盘形基底,具有多个纹间表面和多个纹道;和多个轨迹,形成在所述基底上并由互不相交的双螺旋组成,其中在所述基底的角位置的纹间表面和纹道上交替形成所述多个轨迹的每对相邻轨迹。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基底上的区分为用于获得伺服信号的伺服区和所述基底的每个角位置的可记录或可再现数据区,和在所述数据区内在所述基底的角位置的纹间表面和纹道上交替形成所述多个轨迹的每对相邻轨迹。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伺服区形成用于三相跟踪的多个凹坑。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用于三相跟踪的多个凹坑由形成在一个螺旋的第一角位置的第一凹坑,形成在所述一个螺旋的第二角位置的第二凹坑,形成在另一个螺旋的所述第一角位置的第三凹坑,和形成在所述另一个螺旋的第三角位置的第四凹坑组成。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使所述轨迹的间距大约为用于再现操作的激光光点的1/2。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所述数据区为可记录区。17.一种盘型记录介质,包括一个盘形基底,具有多个纹间表面和多个纹道;一个可记录区,形成在所述基底上并具有多个轨迹;和一个只读区,形成在所述基底上并具有多个轨迹,其中所述可记录区的多个轨迹由互不相交的两个螺旋组成,并且在所述基底的角位置的所述纹间表面和所述纹道上交替形成每对相邻轨迹。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所述基底上的区分为用于获得伺服信号的伺服区和所述基底的每个角位置的可记录或可再现数据区,和在所述数据区内在所述基底的角位置的纹间表面和纹道上交替形成所述多个轨迹的每对相邻轨迹。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伺服区形成用于三相跟踪的多个凹坑。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使所述轨迹的间距大约为用于再现操作的激光光点的1/2。21.一种盘型记录介质,包括一个盘形基底;一个可记录区,形成在所述基底上并具有多个轨迹;和一个只读区,形成在所述基底上并具有多个轨迹;其中所述多个轨迹由所述只读区内互不相交的两个螺旋组成,以及由所述可记录区内一个单独的螺旋旋组成。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纹间表面和纹道形成在所述基底上,和在所述基底的角位置的纹间表面和纹道上交替形成所述多个轨迹的每对相邻轨迹。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在所述伺服区中形成用于三相跟踪的多个凹坑。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盘型记录介质,其中使所述轨迹的间距大约为用于再现操作的激光光点的1/2。25.一种用于驱动盘型记录介质的驱动装置,包括一个光拾取器,用于将激光束照射到盘型记录介质并接收从所述盘型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盘型记录介质具有其中形成用于获得伺服信号的凹坑的伺服区,和能将信息记录到其中或从其中再现信息的可记录区,一个单元区1由所述一个伺服区和所述一个数据区组成,一个轨迹由多个所述单元区组成,以及对于每个轨迹交替形成其上的所述数据区形成在纹间表面的轨迹和其上的所述数据区形成在纹道的轨迹转动驱动装置,用于转动所述盘型记录介质;跟踪装置,用于控制激光的照射位置以便所述激光照射到所述盘型记录介质的轨迹上;伺服信息产生装置,用于幔曙陕用所述光拾取器从所述伺服区再现的伺服信号产生伺服信息;和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伺服信息控制所述跟踪装置,以便每次转动所述盘型记录介质一次时所述激光光点沿所述纹道的中心和所述纹间表面的中心扫描。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伺服区形成用于三相跟踪的多个凹坑,和所述伺服信息产生装置包括电平差信息产生装置,用于产生指示通过在三个定时采样所述伺服信号所得到的三个值每对之间的电平差的三个电平差信息,和伺服信息输出装置,用于通过有选择地切换所述三个信号输出电平差作为所述伺服信息。27. 一种用于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米秀喜飞田藤田五郎登坂进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