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媒体及所用的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42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在具有螺旋状槽的基板上真空蒸镀形成的光吸收层及形成于光吸收层上的反射层的光记录媒体及所用基板,该光记录媒体,(1)基板的槽具有断面为梯形的槽部,(2)基板的槽宽(W)与光道间距(TP)之比(W/TP)在0.25~0.45的范围内,(3)槽的深度(D)为(λ/4n)的20~80%(其中λ为激光的波长,n是基板的折射率),(4)槽部两侧的侧面与槽底面的交线上的与槽底面垂直的面和两侧的侧面所成的角度α1及α2分别为45~80度,而α1和α2的差(α1-α2)在±10度以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记录媒体及其制造中使用的基板,以及该基板的制造中使用的金属模,例如冲模(stamper)。
技术介绍
近年来,CD得到普及,与此同时,与CD规格对应的可写一次的光盘(下面又称CD-R)得到了开发、使用。CD-R由使用在成型时用冲模复制的具有螺旋状槽的盘状透明树脂基板,在该基板上用自旋涂料器涂布有机染料后使其干燥后形成的光吸收层(或记录层)、利用金的溅射等方法在光吸收层上形成的反射层,以及用自旋涂料器等在反射层涂布紫外线硬化树脂后使其硬化形成的保护层构成。也将这样在基板上涂布有机染料的溶液形成光吸层的光记录媒体叫做涂布型光记录媒体。在CD-R上进行信息记录是利用将波长约780nm的激光照射到光吸收层产生的,有机染料的变质、有机染料的分解及该变质或分解时的发热所伴随的基板变形的任一组合在光记录媒体内形成与信息相应的坑点进行的。而对记录的信息的重放利用检测该坑点反射的光反射量变化进行。使用光记录媒体进行的这样的信息录放方法是众所周知的。使用录放用CD-R记录器对CD-R进行记录或重放时,或用重放专用CD机重放时,对于光记录媒体,需要稳定地获得使激光头沿着基板的槽迅速移动到规定的位置的伺服特性。为了使该伺服特性稳定化,即使在CD-R的各种特性中,也是循迹误差(TE)信号及径向对比度(RC)的提高最重要。又,在重放时,重要的是得到质量良好的,特别是得到变动小的稳定的输出。对这些有重大影响的,涉及循迹误差信号的可以举出在有槽的基板上形成的槽部分上形成的光吸收层和槽间的部分(槽部和与其相邻的槽部之间的基板部分)上形成的光吸收层之间的级差,涉及径向对比度的可以举出基板的槽部分的宽度,又,涉及输出信号的变动的,可以举出光吸收层的膜厚变动(特别是沿着基板的半径方向的变动)。在涂布型的CD-R上,为了确保这些特性,进行着如下所述的工作。在基板上形成光吸收层之际,将有机染料溶液涂布在基板上时,溶液容易先进人基板的槽中,因此使用具有较深的槽的基板,有这样深的槽的基板,由于在基板形成时从内环部分到外环部分槽的深度容易变浅,要调整基板的成形条件(例如熔融树脂的温度和金属膜的温度分布等)、抑制槽的深度的变化率(或梯度)。又,在形成光记录媒体的光吸收层之际,在涂布有机染料溶液时,由于溶剂的蒸发,从盘片内环部分到外环部分其厚度有变化率,因此有必要对有机染料溶液的涂布条件(例如有机染料溶液的粘度调整、对自旋涂料器旋转的控制及制造时的环境条件)及溶剂的干燥条件等进行微妙的调整、形成光吸收层,以抑制其厚度变化率以确保必要质量水平。又,以比CD更高密度为目标,激光波长约650nm的数字视盘(下称DVD)在最近得以开发并开始销售。这种DCD、与CD一样设置用成形机借助于冲模在厚度为0.6mm的树脂基板上形成光道间距(TP)0.74微米(这是CD的TP 1.60微米的一半左右)、最短坑长0.40微米的坑点的记录层,在其上设反射膜,还为了确保作为盘片的强度,利用紫外线硬化树脂等粘接剂与另一枚厚0.6毫米的树脂基板贴合制成。这种DCD也期待着能研制出与CD-R一样能追加记录的、实现高密度化的光记录媒体(光盘)、亦即等待着DVD-R的开发研究。这样的追加记录型高密度光记录媒体,使用只有CD-R的一半以下的小光道间距的,槽的宽度狭窄的基板,稳定形成与信息相应的坑点,而在重放时必须从那里取出质量优良的信号。这时,如果基板的光道间距及槽的宽度变向更小,则涂布型光记录媒体使用的具有深槽的基板中,上面所述那样的沿半径方向的槽的深度的梯度将变得更大。而且,由于槽的宽度变狭窄,光吸收层的厚度变化率也将变得更大,如此等等,将使得只依靠基板成形条件、有机染料溶液的涂布条件、溶剂烘干条件等的调整难于确保上述特性合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在整个光记录媒体得到更加稳定的循迹误差信号及/或径向对比度,还有/或是能够得到输出变化更小、品质优良的重放信号等的具有更好的特性的光记录媒体,能够适应进一步高密度化的追加记录型光记录媒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由在具有螺旋状槽的基板上真空蒸镀形成的光吸收层及在光吸收层上形成的反射层构成的,在光吸收层上照射激光以记录信息,又将记录的信息重放的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1)基板的槽对槽的部分及槽间部分作了规定,槽部由槽的底面及其两侧面规定,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的断面(或沿着基板的半径方向的断面)向着光吸收层展开,实质上具有梯形的形状,而槽间部分由槽间的顶面及其两侧的侧面(兼作规定槽部的侧面)规定,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的断面(或沿着基板的半径方向的断面)向着光吸收层变狭窄,实质上具有梯形的形状、(2)基板的槽的宽度(W)与光道间距(TP)之比(W/TP)在0.25-0.45的范围内,(3)槽的深度(D)是(λ/4n)的20%~80%(其中λ为激光波长,n为基板的折射率),而且(4)槽部两侧的侧面与槽底面的交线上的与槽底面垂直的面和两侧的侧面所成的角度α1及α2分别为45~80度,而α1和α2的差(α1-α2)在±10度以内,这样的光记录媒体可以作为例如CD-R或DVD-R使用。下面参照作为沿基板半径方向的模式性剖面图(与基板的圆形表面垂直的剖面)的附图说明图1对本说明书使用的各种尺寸加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光记录媒体的基板10的一部分的沿半径方向的剖面图,为了使上述各种尺寸的意义更加清楚,加以模式性放大。基板10具有螺旋状槽,以此在基板表面形成凹凸。该凹凸的凹部是槽部12和12’,凸部是槽间部分14和14’,在图1那样的剖面上,这些凹部和凸部如图所示互相邻接。在图示的状态下的基板10上形成光吸收层(未图示)及反射层(未图示),在进行信息录放时激光从图1的下侧沿箭头A方向照射。从图1可知,槽间部分14是由该槽之间的顶面16及其两侧的侧面18及20’规定的基板的一部分。而槽部12是由槽底面22和两侧的侧面18及20规定的基板的一部分上的空间部。像能够理解的那样,沿槽间部分14的基板的半径方向的剖面,实际上具有由槽之间的顶面16、侧面18及20’,以及连接槽底面22与侧面18的交线和槽底面22’与侧面20’的交线(在图示的状态下以交点24和26’表示)的虚线28规定的向着反射层变狭窄的梯形。又,沿槽部12的基板的半径方向的剖面,实际上具有由槽底面22、侧面18及20,以及连接槽间顶面16与侧面18的交线和槽间顶面16’与侧面20的交线(在图示的状态下以交点30和32表示)的虚线34规定的向着反射层变宽的梯形。在本说明书中,基板的槽宽(W)如图所示,是将槽部的深度(D,相当于梯形的高度)二等分的,侧面18及侧面20上的点(36与38)之间的距离W规定的长度。又,光道间距是与槽间部分14的槽间顶面16的边缘(以点30’表示)邻接的槽间部分14’的槽间顶面16’的边缘(以点30表示)之间的距离TP规定的长度。如上所述的尺寸的定义是规定光记录媒体基板的槽通常使用的定义。又,在本说明书中,角度α1是槽部12的边缘24的槽底面22的垂直面40与侧面18构成的角度,而角度α2是槽部12的边缘26的槽底面22的垂直面42与侧面20构成的角度。本专利技术提供在一侧形成螺旋状槽的盘片状基板,其特征在于,(a)基板的槽宽(W)与光道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记录媒体,由在具有螺旋状槽的基板上真空蒸镀形成的光吸收层及在光吸收层上形成的反射层构成的,在光吸收层上照射激光以记录信息,又将记录的信息重放,其特征在于,(1)基板的槽对槽的部分及槽间部分作了规定,槽部由槽的底面及其两侧面规定,沿 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的断面(或沿着基板的半径方向的断面)向着光吸收层展开,实质上具有梯形的形状,而槽间部分由槽间的顶面及其两侧的侧面(兼作规定槽部的侧面)规定,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的断面(或沿着基板的半径方向的断面)向着光吸收层变狭窄,实质上具有梯形的形状、(2)基板的槽的宽度(W)与光道间距(TP)之比(W/TP)在0.25~0.45的范围内,(3)槽的深度(D)是(λ/4n)的20%~80%(其中λ为激光波长,n为基板的折射率),还有,(4)槽部两侧面与 槽底面的交线上的槽底面的垂直面和两侧面所成的角度α1及α2分别为45~80度,而α1和α2的差(α1-α2)在±10度以内。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4-24 106994/971.一种光记录媒体,由在具有螺旋状槽的基板上真空蒸镀形成的光吸收层及在光吸收层上形成的反射层构成的,在光吸收层上照射激光以记录信息,又将记录的信息重放,其特征在于,(1)基板的槽对槽的部分及槽间部分作了规定,槽部由槽的底面及其两侧面规定,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的断面(或沿着基板的半径方向的断面)向着光吸收层展开,实质上具有梯形的形状,而槽间部分由槽间的顶面及其两侧的侧面(兼作规定槽部的侧面)规定,沿着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面的断面(或沿着基板的半径方向的断面)向着光吸收层变狭窄,实质上具有梯形的形状、(2)基板的槽的宽度(W)与光道间距(TP)之比(W/TP)在0.25~0.45的范围内,(3)槽的深度(D)是(λ/4n)的20%~80%(其中λ为激光波长,n为基板的折射率),还有,(4)槽部两侧面与槽底面的交线上的槽底面的垂直面和两侧面所成的角度α1及α2分别为45~80度,而α1和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阪富治户崎善博国枝敏明土居由佳子高桥克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