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436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包括通过滑槽相互连接的路侧系统和线控底盘车,路侧系统可通过线控底盘车实现移动;路侧系统包括支撑单元、升降单元、计算单元、系统电气元件、供电单元、感知单元和通讯单元;支撑单元包括支撑箱体及从支撑箱体下表面延伸出的四个可伸缩的支撑腿;计算单元、系统电气元件、供电单元均分别设于支撑箱体内;支撑箱体下表面上设有滑槽,通过滑槽与线控底盘车相互连接;当支撑腿将路侧系统抬升固定后,线控底盘车与支撑箱体分离;升降单元包括伸缩杆及升降箱体;伸缩杆的一端固设于支撑箱体内,另一端伸出支撑箱体外并与升降箱体相连;感知单元、通讯单元设置于升降箱体上;线控底盘车内置有车载设备。置有车载设备。置有车载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其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可有效解决现代交通拥堵,优化交通运输路线,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其中,车路协同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CVIS)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获取车辆和道路信息,通过车车、车路通信进行交互和共享,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车路协同系统主要包括路侧系统和车辆系统。路侧系统以道路上设置的各种信息采集设备和通信设备为基础,将人、车、路通过信息技术集成为一个整体,向驾驶员提供实时的道路状况、路面状况、交通堵塞、旅行时间等信息,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0003]目前,大多数的车路协同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的,包括对道路上已有的基础杆件、交通设备、通信设备改造等。但是,车路协同系统如此设置,需要对大量的基础设施施工改造,进行挖沟埋缆等工作,且需要重新部署信号控制、信息采集等多种系统,大大增加工作量,并增加了耗时。此外,现场测试时需自备一台汽车,比较麻烦,且车路协同设备无法自动移动到指定位置,耗费人力、物力,增加了成本,同时,无法提供前期规划、验证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所述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包括通过滑槽相互连接的路侧系统和线控底盘车;
[0006]所述路侧系统包括支撑单元、升降单元、计算单元、系统电气元件、供电单元、感知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箱体及从所述支撑箱体下表面延伸出的四个可伸缩的支撑腿;所述计算单元、系统电气元件、供电单元均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箱体内;所述支撑箱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所述滑槽,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线控底盘车相互连接;当所述支撑腿将所述路侧系统抬升固定后,所述线控底盘车与所述支撑箱体分离;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伸缩杆及升降箱体;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撑箱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撑箱体外并与所述升降箱体相连;所述感知单元、通讯单元设置于所述升降箱体上;所述线控底盘车内置有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通过V2X通信技术与所述路侧系统进行交互。
[0007]可选地,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升降气泵;所述升降气泵设置于所述支撑箱体内,与所述伸缩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或缩短。
[0008]可选地,所述支撑腿为电动支撑腿;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箱体内的支撑腿电气元件;所述支撑腿电气元件分别与每个所述支撑腿电连,用于控制每个所述支撑腿伸长或缩短。
[0009]进一步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箱体内分设有多个相对独立的设备安装空间;所述计算单元、系统电气元件、供电单元、升降气泵、支撑腿电气元件及伸缩杆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设备安装空间内。
[0010]可选地,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多个加强梁;多个所述加强梁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箱体的上表面,另一端环设于所述伸缩杆的外侧壁上。
[0011]可选地,所述感知单元包括多个摄像机、云台及毫米波雷达;所述云台嵌设于所述升降箱体内;所述摄像机设置于所述升降箱体的上端,且与所述云台相连;所述毫米波雷达设置于所述升降箱体的下端。
[0012]可选地,所述通讯单元包括RSU设备;所述RSU设备设置于所述升降箱体的一侧表面上。
[0013]可选地,所述供电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箱体下表面上的磁吸充电接头;所述线控底盘车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磁吸充电接头相匹配的磁吸充电接口;所述磁吸充电接头用于连接所述磁吸充电接口。
[001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支撑箱体上还设置有磁吸充电提示灯。
[0015]可选地,所述支撑腿通过万向节连接支撑脚。
[0016]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采用线控底盘车与路侧系统集成于一体的方式,使得路侧系统可通过线控底盘车进行移动,便于路侧系统的现场部署和移动,并可随时进行车路协同现场的测试。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整体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极大地节省了施工、部署及车路协同测试的时间,能有效验证车路协同的功能。
[0018]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创新点包括:
[0019]1、本实施例中,在路侧系统需部署移动时,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将线控底盘车与路侧系统组合为一体,通过线控底盘车带动路侧系统整体移动,使得路侧系统的部署更便捷灵活,也更易实现,大大减少了施工、部署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线控底盘车将路侧系统移动到所需位置部署完成后,线控底盘车与路侧系统分离,独立自行移动,与路侧系统进行测试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测试需另自备汽车的问题,方便现场及时测试,节省了车路协同测试的时间,且可有效验证车路协同的功能。
[0020]2、本实施例中,路侧系统以边缘计算单元为核心,集成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感知子系统,通过采集道路全时空动态信息数据,实现对道路实时动态状态的识别、计算与数据发布,且线控底盘车通过V2X通讯技术与其进行数据交互,实现远程对车体位置、轨迹等控制。
[0021]3、本实施例中,路侧系统叠加在线控底盘车上可灵活移动,并采用电控支撑腿,可横向、纵向调节,适应不同路面,可有效防止侧翻,有利于现场部署,便于布防。
[0022]4、本实施例中,路侧系统采用伸缩杆支撑感知设备等,可自动升降,既可保证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又可将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整体的占用空间降至最小,避免在移动过程中与道路上的其他设备冲突,方便其自由移动;同时,伸缩杆设置于路
侧系统整体的中央,可保证上部负载均衡以及移动时整体稳定性。
[0023]5、本实施例中,由摄像机、毫米波雷达组成的感知设备对覆盖区域内通行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以及其他物体进行探测,并与云台进行水平校准,进而可远程控制角度自由调整、锁定,可精准锁定区域,获取道路交通全时空动态信息。
[0024]6、本实施例中,线控底盘车的接口和协议与路侧系统是互通的,通过RSU设备使路侧系统与车端之间互联和交互,形成真正的车路协同体系,满足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针对各类场景的开发测试要求。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包括通过滑槽相互连接的路侧系统和线控底盘车;所述路侧系统包括支撑单元、升降单元、计算单元、系统电气元件、供电单元、感知单元和通讯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箱体及从所述支撑箱体下表面延伸出的四个可伸缩的支撑腿;所述计算单元、系统电气元件、供电单元均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箱体内;所述支撑箱体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所述滑槽,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线控底盘车相互连接;当所述支撑腿将所述路侧系统抬升固定后,所述线控底盘车与所述支撑箱体分离;所述升降单元包括伸缩杆及升降箱体;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撑箱体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撑箱体外并与所述升降箱体相连;所述感知单元、通讯单元设置于所述升降箱体上;所述线控底盘车内置有车载设备,所述车载设备通过V2X通信技术与所述路侧系统进行交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升降气泵;所述升降气泵设置于所述支撑箱体内,与所述伸缩杆相连,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或缩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车路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为电动支撑腿;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箱体内的支撑腿电气元件;所述支撑腿电气元件分别与每个所述支撑腿电连,用于控制每个所述支撑腿伸长或缩短。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永超李家文佘园园王赫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