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及钢混组合桥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3810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钢混组合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应用于包括支撑主梁、上下移动体、两组导向轮以及与导向轮一一对应设置轴体高度调节结构的架桥机的偏差监测,包括:第一标记,设置于导向轮的一个平面上;工业相机,安装于轴体高度调节结构上,且相对于导向轮的轴线固定设置,用于在轴体高度调节结构进行高度调节的过程中,对第一标记围绕轴线的转动量进行检测;控制单元,与工业相机连接,根据工业相机的检测结果控制轴体高度调节结构在支撑主梁顶部的直线运动方向及运动量。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提升钢混组合桥梁的施工效率及精准度。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还请求保护一种钢混组合桥施工方法,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及钢混组合桥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混组合桥梁
,尤其涉及一种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及钢混组合桥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混组合桥梁具有自重较轻、跨越能力较大和施工进度快等多项优点,在交通建设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0003]目前,钢混组合桥梁较为常用的施工方法中采用架桥机吊升安装钢梁,然后安装桥面板,再现浇桥面板湿接缝部分,形成组合结构。但是,由于架桥机在进行吊装施工时,每次架设完一孔钢梁后,需要等待桥面板湿接缝浇筑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跨的施工,因此,桥面板湿接缝环节的施工速度,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使得生产效率始终难以得到提升。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行业内出现了对桥梁双跨同步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且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对钢梁进行预应力的供给,从而确保最终的浇筑质量,但由于钢梁长度较大,预应力供给的位置众多,使得预应力的监测及调节难度较大,影响了最终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一种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及钢混组合桥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及钢混组合桥施工方法,可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应用于包括支撑主梁、上下移动体、两组导向轮以及与所述导向轮一一对应设置轴体高度调节结构的架桥机的偏差监测,其中,所述支撑主梁通过支脚支撑固定,所述上下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主梁上下移动设置,两组所述导向轮在所述支撑主梁顶端沿横桥向对称设置,且通过所述轴体高度调节结构实现导向高度调节,所述上下移动体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吊索,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吊索,且所述第二吊索搭设于其中一所述导向轮上而引出至所述支撑主梁底部;包括:第一标记,设置于所述导向轮的一个平面上,所述平面为与所述导向轮的轴线垂直的端面;工业相机,安装于所述轴体高度调节结构上,且相对于所述导向轮的轴线固定设置,用于在所述轴体高度调节结构进行高度调节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标记围绕所述轴线的转动量进行检测;
控制单元,与所述工业相机连接,根据所述工业相机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轴体高度调节结构在所述支撑主梁顶部的直线运动方向及运动量。
[0008]钢混组合桥施工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包括:第一步:预制钢梁模块,形成包括底板以及两侧两翼缘板的槽型结构,通过若干钢筋组件对两翼缘板顶部进行连接,且在所述钢筋组件中部设置吊环结构;第二步:使架桥机行进至第一跨和第二跨所在位置,所述第二跨位于在后施工的一侧;第三步:通过位于所述支撑主梁上的滑动起吊装置依次实现第一跨和第二跨中沿横桥向布置的两钢梁模块的吊装,以及,对应的预制桥面板的吊装覆盖,其中,所述吊环结构贯穿所述预制桥面板;第四步:通过若干第一吊索,逐一建立位于第一跨的所述钢梁模块上各吊环结构与所述上下移动体底部的连接,以及,通过若干第二吊索,逐一建立位于第二跨的所述钢梁模块上各吊环结构与所述上下移动体顶部的连接,位于横桥向一侧的所述第二吊索均搭设于一侧的所述导向轮上;第五步:调节所述导向轮高度,且同步进行所述架桥机的偏差监测而实现轴体高度调节结构的直线运动控制,直至完成而实现各所述钢梁模块的提拉;第六步:连续浇筑第一跨和第二跨的预制桥面板之间的各向湿接缝混凝土,直至所述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解除各吊索与所述吊环结构的连接;控制所述架桥机按照两跨的间距行进,且重复第二步~第六步,直至桥梁架设完成。
[0009]进一步地,通过若干钢筋组件对两翼缘板顶部进行连接为:通过钢筋贯穿所述翼缘板顶部,且端部形成突出部分,在所述突出部分焊接钢板,所述钢板贴合于所述翼缘板外侧实现固定,所述钢筋和钢板共同构成所述钢筋组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吊环结构通过板体折弯获得,包覆于所述钢筋外部,且端部开设用于吊装的孔位。
[0011]进一步地,采用框体结构作为所述上下移动体,且以所述支撑主梁上的环形侧壁与所述上下移动体贴合,作为对所述上下移动体的导向结构。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环形侧壁底部和顶部均设置阻挡结构,对所述上下移动体的上下移动极限位置进行限制。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起吊装置包括纵桥向导轨、横桥向导轨和起吊结构;所述横桥向导轨相对于所述纵桥向导轨沿纵桥向方向移动,所述起吊结构相对于所述横桥向导轨沿横桥向方向移动。
[0014]进一步地,控制所述第一吊索相对于所述上下移动体的连接位置,实现所述第一吊索的竖直状态。
[0015]进一步地,控制所述导向轮的位置,实现每一所述第二吊索在一平面内。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吊索与所述上下移动体的连接位置,以及与所述钢梁模块的连接位置,在纵桥向上与所述第一跨和第二跨的区域对应。
[0017]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使得针对特定结构的架桥机能够有效的保证钢梁模
块各处预张拉力供给过程获得有效的监测,且通过监测后对于轴体高度调节结构位置及高度的调整,使得两跨中的钢梁模块所受到的预张拉力的均匀程度得到有效的保证,大幅降低了施工的难度,且提高了施工效率;2、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得两跨中的各钢梁模块可实现同步的预张拉,以及一次性的混凝土浇筑,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3、通过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对吊环结构的提升作用,可令钢筋组件提供使得两侧的翼缘板相对靠近的预张拉力,从而改善之后各种状态下钢梁模块的受力状态,有效提升其承载能力;钢筋组件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上述预张拉力进行了保持,且即便当预张拉力消失,钢筋组件也同样可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钢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钢梁模块的正视图;图4为第一跨的两钢梁模块的吊装过程示意图;图5为第一跨的预制桥面板吊装完成后,对第二跨的钢梁模块进行吊装的示意图;图6为第一吊索和第二吊索相对于上下移动体和钢梁模块安装到位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钢梁模块;11、底板;12、翼缘板;13、钢筋组件;14、吊环结构;2、架桥机;21、支撑主梁;22、上下移动体;23、导向轮;24、轴体高度调节结构;25、滑动起吊装置;26、后支脚;27、前支脚;3、预制桥面板;4、桥墩;5、第一吊索;6、第二吊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支撑主梁、上下移动体、两组导向轮以及与所述导向轮一一对应设置轴体高度调节结构的架桥机的偏差监测,其中,所述支撑主梁通过支脚支撑固定,所述上下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主梁上下移动设置,两组所述导向轮在所述支撑主梁顶端沿横桥向对称设置,且通过所述轴体高度调节结构实现导向高度调节,所述上下移动体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吊索,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二吊索,且所述第二吊索搭设于其中一所述导向轮上而引出至所述支撑主梁底部;包括:第一标记,设置于所述导向轮的一个平面上,所述平面为与所述导向轮的轴线垂直的端面;工业相机,安装于所述轴体高度调节结构上,且相对于所述导向轮的轴线固定设置,用于在所述轴体高度调节结构进行高度调节的过程中,对所述第一标记围绕所述轴线的转动量进行检测;控制单元,与所述工业相机连接,根据所述工业相机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轴体高度调节结构在所述支撑主梁顶部的直线运动方向及运动量。2.钢混组合桥施工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跨同步张拉架桥机偏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预制钢梁模块,形成包括底板以及两侧两翼缘板的槽型结构,通过若干钢筋组件对两翼缘板顶部进行连接,且在所述钢筋组件中部设置吊环结构;第二步:使架桥机行进至第一跨和第二跨所在位置,所述第二跨位于在后施工的一侧;第三步:通过位于所述支撑主梁上的滑动起吊装置依次实现第一跨和第二跨中沿横桥向布置的两钢梁模块的吊装,以及,对应的预制桥面板的吊装覆盖,其中,所述吊环结构贯穿所述预制桥面板;第四步:通过若干所述第一吊索,逐一建立位于第一跨的所述钢梁模块上各吊环结构与所述上下移动体底部的连接,以及,通过若干所述第二吊索,逐一建立位于第二跨的所述钢梁模块上各吊环结构与所述上下移动体顶部的连接,位于横桥向一侧的所述第二吊索均搭设于一侧的所述导向轮上;第五步:调节所述导向轮高度,且同步进行所述架桥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华刘俊驰金峰傅伟焦伟赵裕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投资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