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365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应力管道定位安装;顶面预应力钢束穿束;顶面预应力张拉;顶面预应力束管道压浆;顶面预应力封锚。有益效果:通过采用“牵(机械法拉动引索整孔穿设)+留(穿索、张拉、压浆采用预留孔位)+加(在张拉端口增加张拉、封锚槽口)”的施工方法,解决顶面超长预应力钢束在施工时空间受限、费时费工、钢绞线易造成孔壁破坏、压浆不饱满、封锚施工难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安全稳定一般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管道预埋、穿索、张拉、压浆、封锚来说是贯穿整个预应力施工的全过程。
[0003]现有施工法方中预应力钢绞线大部分布置在立面和底面,通常采用人工穿束,人工穿束最大长度一般在70m以内。但是对于顶面薄层结构超长预应力钢束,如何省时省力确保超长预应力穿束、张拉、压浆、封锚实现是一大技术难点。薄层结构顶面由于箱梁顶板的限制导致操作空间有限、人工操作费时费工,波纹管内钢绞线数量越多越难完成,一般施工多采用分段牵引方式,在波纹管上开牵引孔,存在质量隐患。
[0004]目前已有预应力穿束机应用在超长预应力穿束施工中,但在穿束过程中仅能实现单根驱动,对于多跟钢绞线的钢束只能重复进行。在穿束过程中特别是最后几根钢绞线时容易与管壁碰撞,如强行压入则可能造成管道破损,混凝土、管道碎片掉落造成管道堵塞;同时预应力后续压浆和封锚同样由于空间受限导致施工困难。因此现有技术对于超长预应力穿束费时费工且预应力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0005]此外,现有大跨度连续梁施工时顶面纵向预应力钢束最长超过200m,且箱室因横隔梁导致室内空间受限。如何在有限空间实现顶面钢绞线穿束、张拉、压浆、封锚成为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8]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预应力管道定位安装;
[0011]顶面预应力钢束穿束;
[0012]顶面预应力张拉;
[0013]顶面预应力束管道压浆;
[0014]顶面预应力封锚。
[0015]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定位安装包括以下步骤:
[0016]采用塑料波纹管进行纵向预应力成孔;
[0017]管道安装与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穿插进行;
[0018]采用井字型定位钢筋与钢筋骨架焊接牢固;
[0019]检查波纹管是否有断裂;
[0020]抽动衬管防止管内混凝土凝固。
[0021]进一步的,所述顶面预应力钢束穿束包括以下步骤:
[0022]利用在对应施工孔位延长线上预留斜长预留孔洞进行牵引索安装;
[0023]预应力钢束整孔穿设。
[0024]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索采用单根钢绞线并利用机械穿束机进行穿设。
[0025]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钢束整孔穿设包括以下步骤:
[0026]钢绞线错位钢丝编制及钢束端头处理;
[0027]采用深埋锚技术,锚垫板埋置于结构内部距离结构外轮廓边线为0.2m形成凹槽,并在张拉时在锚垫板与张拉油顶建设设置延长筒进行过渡;
[0028]在齿块前端预留穿索孔道,利用人工辅助机械进行整束钢绞线拖拉,并在钢束引索至另一端后,留足工作长度,用砂轮机切割钢绞线。
[0029]进一步的,所述钢绞线错位钢丝编制及钢束端头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0030]钢绞线通过错位编制在前端形成锥形体;
[0031]采用细钢丝把引索一端与需整束穿束钢绞线按照圆锥形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圆锥形;
[0032]穿束完成后把编制多余部位钢绞线用砂轮机切除。
[0033]进一步的,所述顶面预应力张拉包括以下步骤:
[0034]利用梁面预留两个油顶工作预留小孔,穿过钢丝绳,在梁顶面设置起吊支架倒挂倒链;
[0035]利用梁顶面的倒链吊起梁内张拉油顶,在梁内搭设操作平台或使用检查小车;
[0036]安装限位板、锚具、夹片过渡环及完成张拉工作。
[0037]进一步的,所述顶面预应力束管道压浆包括以下步骤:
[0038]张拉施工完成后48h内进行压浆;
[0039]切除外露的钢绞线,进行封锚;
[0040]清理锚垫板上的灌浆孔。
[0041]进一步的,所述压浆的方法为:
[0042]试抽真空,启动真空泵,使系统负压能达到0.07~0.1Mpa;
[0043]当孔道的真空度保持稳定时,停泵1分钟;
[0044]若压力降低小于0.02Mpa,判定孔道达到真空,若压力降低大于0.02Mpa,则表示孔道未能完全密封,需要在灌浆前进行检查及更正。
[0045]进一步的,所述顶面预应力封锚包括以下步骤:
[0046]采用铁丝将张拉端封锚模板从顶面直接固定在梁顶面;
[0047]在深埋锚口顶面设置预留孔;
[0048]封锚砼从梁顶面灌入并振捣密实。
[004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牵(机械法拉动引索整孔穿设)+留(穿索、张拉、压浆采用预留孔位)+加(在张拉端口增加张拉、封锚槽口)”的施工方法,解决顶面超长预应力钢束在施工时空间受限、费时费工、钢绞线易造成孔壁破坏、压浆不饱满、封锚施工难的问题。
[0050]并且具备以下技术优点:
[0051]1、以机械代替人工,以穿束机提供动力,实现钢绞线穿设,提高功效;
[0052]2、“化零未整”以牵引索为引导,实现预应力束整孔穿设;解决单根钢绞线重复穿束施工周期长的问题,同时整孔穿设可以保证钢绞线间相对顺直和松弛度;
[0053]3、在梁面预留穿索孔道,钢绞线、穿束机均放置在梁面,整个穿束过程基本上都在梁面进行,可以有效避免下方空间局限带来的影响;
[0054]4、错位钢丝编织使预应力接头形成锥形接头,并在前端设置防护罩,使钢束与孔壁有效隔离;
[0055]5、锚固端深埋锚设计,以“过渡环”为支撑,利用孔口间隙调整锚具偏位防止对锚垫板造成应力集中。深埋锚凹槽设计使封锚施工操作简单,施工质量得以保证;
[0056]6、本施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预应力在箱室内空间有限情况下高效、快速、高质量的完成预应力施工,且该技术可横向延伸,应用到钢混组合梁等下方无施工条件的预应力结构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5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5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箱梁顶面预应力布置图;
[0060]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牵引索穿设示意图;
[0061]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应力钢束编制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应力管道定位安装;顶面预应力钢束穿束;顶面预应力张拉;顶面预应力束管道压浆;顶面预应力封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定位安装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塑料波纹管进行纵向预应力成孔;管道安装与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穿插进行;采用井字型定位钢筋与钢筋骨架焊接牢固;检查波纹管是否有断裂;抽动衬管防止管内混凝土凝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预应力钢束穿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在对应施工孔位延长线上预留斜长预留孔洞进行牵引索安装;预应力钢束整孔穿设。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索采用单根钢绞线并利用机械穿束机进行穿设。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束整孔穿设包括以下步骤:钢绞线错位钢丝编制及钢束端头处理;采用深埋锚技术,锚垫板埋置于结构内部距离结构外轮廓边线为0.2m形成凹槽,并在张拉时在锚垫板与张拉油顶建设设置延长筒进行过渡;在齿块前端预留穿索孔道,利用人工辅助机械进行整束钢绞线拖拉,并在钢束引索至另一端后,留足工作长度,用砂轮机切割钢绞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长预应力钢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错位钢丝编制及钢束端头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国庆李凤成宋伟峰苏力梁鹏陈兆波闵坤谢磊尚亚新王高平陈云明吴俊孙静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