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拉锚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59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张拉锚具,包括柱状的锚具本体和密封罩,锚具本体具有沿轴向贯穿、用以安装钢绞线的钢绞线孔,锚具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以与密封罩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密封罩靠近端口的内侧壁设有用以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密封罩还设有用以将密封腔与密封罩外侧连通的出浆管,出浆管连有出浆阀门。锚具本体安装在孔道中,钢绞线穿过钢绞线孔延伸至预制件外。将锚具本体外侧过长的钢绞线切断后,安装密封罩,因而在密封罩和锚具本体之间形成密封腔。由于密封罩可承受一定的压力,因而当出浆阀门关闭后,密封腔具有一定的保压作用。压浆后可在更高的压力条件下进行保压,进而提高了孔道内浆液的饱和度,提高了预制件的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拉锚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张拉锚具。

技术介绍

[0002]预制件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使钢绞线产生形变,从而提高预制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预应力张拉后进行孔道压浆,使钢绞线与预制件固定。压浆的饱满度可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保证预制件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因而压浆水平是影响预应力桥梁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关键环节。
[0003]现有技术在预应力张拉后需要通过混凝土封闭锚具,但封锚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不能抵抗注浆压力的作用。当压浆进入保压期,以0.5MPa的压力进行稳压的过程中,封锚混凝土就会发生碎裂,无法实现保压,因而导致压浆的饱满度无法保证,严重影响预制件的强度。
[0004]因此,如何解决压浆过程中保压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张拉锚具,其通过密封罩与锚具本体相连,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密封腔,并由出浆阀门控制出浆管的关闭。密封罩和密封腔可起到保压作用,进而保证压浆的饱满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张拉锚具,包括柱状的锚具本体和密封罩,所述锚具本体具有沿轴向贯穿、用以安装钢绞线的钢绞线孔,所述锚具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密封罩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密封罩靠近端口的内侧壁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时,所述密封罩与所述锚具本体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罩还设有用以将所述密封腔与所述密封罩外侧连通的出浆管,所述出浆管连有出浆阀门。
[0007]优选地,所述锚具本体的外侧壁设有垂直所述锚具本体的轴线的定位环。
[0008]优选地,所述定位环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设有密封圈。
[0009]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硅胶密封圈。
[0010]优选地,所述定位环、所述锚具本体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
[0011]优选地,所述锚具本体呈圆柱状,所述密封罩包括呈筒状的圆柱段和与所述圆柱段端面相连的半球壳,所述半球壳的直径等于所述圆柱段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圆柱段的内侧壁。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内螺纹。
[0013]优选地,所述出浆阀门为球阀。
[001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张拉锚具,包括柱状的锚具本体和密封罩,锚具本体具有沿轴向贯穿、用以安装钢绞线的钢绞线孔,锚具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以与密封罩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密封罩靠近端口的内侧壁设有用以与第一连接部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
连接部相连时,密封罩与锚具本体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罩还设有用以将密封腔与密封罩外侧连通的出浆管,出浆管连有出浆阀门。
[0015]锚具本体安装在孔道中,钢绞线穿过钢绞线孔延伸至预制件外。将锚具本体外侧过长的钢绞线切断后,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安装密封罩,因而在密封罩和锚具本体之间形成密封腔。由于密封罩可承受一定的压力,因而当出浆阀门关闭后,密封腔具有一定的保压作用。压浆后可在更高的压力条件下进行保压,进而提高了孔道内浆液的饱和度,提高了预制件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张拉锚具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0018]图2为图1中张拉锚具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0019]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为:
[0020]锚具本体1、定位环2、第一连接部3、钢绞线孔4、密封罩5、出浆管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张拉锚具第一视角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张拉锚具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002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张拉锚具,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锚具本体1和密封罩5。其中,锚具本体1呈柱状,其用于与安装钢绞线的孔道相连。锚具本体1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钢绞线孔4,钢绞线穿过钢绞线孔4延伸至锚具本体1外侧,钢绞线通过夹片与钢绞线孔4相连。夹片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锚具本体1与夹片可对钢绞线进行限位,使其仅能向孔道外移动。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对钢绞线进行裁剪,使其可容纳在密封罩5内。
[0025]锚具本体1的一端装入孔道内,另一端的外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部3,密封罩5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相连,进而使密封罩5套设在锚具本体1端部的外周,并与锚具本体1之间实现密封连接。此时,密封罩5与锚具本体1之间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因而压浆过程可保持孔道内的压力。
[0026]另外,压浆过程中,刚到达出浆端时,即到达张拉锚具时,浆液较为稀薄。此时的浆液凝固后强度较低,不符合设计要求,应将此时的浆液排出。因而,密封罩5的外侧还设有出浆管6,出浆管6将密封罩5的外侧与密封腔连通。出浆管6还连有出浆阀门,在浆液较为稀薄
时,开启出浆阀门,并通过软管将出浆管6与收集装置相连。稀薄的浆液沿出浆管6和软管流入收集装置中。当出浆管6流出的浆液与注入孔道的水泥浆浓稠度相同时,关闭出浆阀门,使密封腔达到密封状态,同时保持注浆压力。为保证出浆阀门的密封性能,可采用球阀作为出浆阀门,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结构的阀门,在此不做限定。
[0027]锚具本体1横截面的形状通常与孔道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锚具本体1呈圆柱状,密封罩5包括圆柱段和半球壳。其中,圆柱段呈筒状,并可套设在锚具本体1的外周。第一连接部3为位于锚具本体1外侧壁的外螺纹,第二连接部为位于圆柱段内侧壁的内螺纹。锚具本体1与圆柱段通过螺纹连接。半球壳的直径等于圆柱段的直径,半球壳的端面与圆柱段端面相连从而形成封闭的密封罩5。半球壳还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出浆孔,出浆管6安装在半球壳的外侧壁,且位于出浆孔的外周。当然,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也可采用卡接结构等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密封罩5可采用椭圆壳体、圆柱壳体等结构替代半球壳,在此不做限定。
[0028]可选的,为限制锚具本体1插入密封罩5中的深度,提高密封罩5与锚具本体1之间的密封性,锚具本体1的外侧壁设有定位环2。定位环2所在平面垂直锚具本体1的轴线,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拉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的锚具本体(1)和密封罩(5),所述锚具本体(1)具有沿轴向贯穿、用以安装钢绞线的钢绞线孔(4),所述锚具本体(1)的一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密封罩(5)相连的第一连接部(3),所述密封罩(5)靠近端口的内侧壁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时,所述密封罩(5)与所述锚具本体(1)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罩(5)还设有用以将所述密封腔与所述密封罩(5)外侧连通的出浆管(6),所述出浆管(6)连有出浆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本体(1)的外侧壁设有垂直所述锚具本体(1)的轴线的定位环(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拉锚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车红锐赵堃宇李大伟杨国超杨迪刘汉涛刘恋刘世清刘红伟林艳兵陈丽超赵越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