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264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包括ABS控制泵、后刹车泵、脚刹、后电子驻车钳、前刹车泵、手刹、前刹车钳、车体和刹车油壶,所述车体的中间位置处设有ABS控制泵,所述车体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有后刹车泵,且所述后刹车泵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后刹车泵的上端设有脚刹,所述车体的后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后电子驻车钳,且所述后电子驻车钳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车体的一侧前端设有前刹车泵,且所述前刹车泵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前刹车泵的上端设有手刹,所述车体的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前刹车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动效果较好且制动较为安全,便于车体的安全驾驶。车体的安全驾驶。车体的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是较为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现有的摩托车制动方式存在制动效果不好,车轮容易抱死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了摩托车的安全驾驶,因此,需要一种制动装置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以便于摩托车更好的制动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具有制动效果较好和制动较为安全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包括ABS控制泵、后刹车泵、脚刹、后电子驻车钳、前刹车泵、手刹、前刹车钳、车体和刹车油壶,所述车体的中间位置处设有ABS控制泵,所述车体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有后刹车泵,且所述后刹车泵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后刹车泵的上端设有脚刹,所述车体的后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后电子驻车钳,且所述后电子驻车钳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车体的一侧前端设有前刹车泵,且所述前刹车泵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前刹车泵的上端设有手刹,所述车体的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前刹车钳,且所述前刹车钳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手刹的上端一侧设有刹车油壶。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刹车油壶的上端设有壶盖,所述刹车油壶的上端外壁四周开设有一号限位豁槽,所述壶盖的底端内壁四周开设有二号限位豁槽,所述二号限位豁槽的内壁四周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且所述密封胶圈为橡胶构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限位豁槽与二号限位豁槽相互贴合且与密封胶圈通过弹性挤压贴合,所述刹车油壶与壶盖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壶盖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进油管,且所述进油管的内部设有插合连接有密封棒,所述密封棒为弹性构件且与进油管的内壁通过弹性相互嵌合。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油管的上端一体成型有锥形进油斗,所述锥形进油斗与进油管的连接处位于锥形进油斗的底部四周一体成型有加强环角,所述密封棒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密封球,所述密封棒的上端一体成型有锥形密封塞,且所述锥形密封塞与锥形进油斗通过弹性相互嵌合。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形进
油斗的内壁四周一体成型有环槽,所述锥形密封塞的外壁四周开设有环凸,且所述环凸与环槽通过弹性相互卡合。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油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棒,且所述加强棒为金属构件,所述加强棒的底端一体成型有加强端头,所述加强棒的上端一体成型有提拉端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车体在进行制动时,通过脚刹和后刹车泵以及ABS控制泵和后电子驻车钳对车体的后轮进行制动,同时,通过ABS控制泵防止车体的后轮抱死,并通过手刹和前刹车泵以及ABS控制泵和前刹车钳对车体的前轮进行制动,并同时通过ABS控制泵防止车体的前轮抱死,从而完成车体后轮和前轮的共同制动,进而完成车体的整体制动,通过车体后轮和前轮的共同制动使得车体的制动效果较好,制动距离较短,同时,通过ABS控制泵使得车体的后轮和前轮不易抱死,制动效果较好,制动较为安全,从而便于车体的安全驾驶,不易发生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刹车油壶密封效果较好且刹车油壶内部的刹车油更换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的ABS控制泵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的后刹车泵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的手刹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的前刹车钳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的润滑油壶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图6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ABS控制泵;2、后刹车泵;3、脚刹;4、后电子驻车钳;5、前刹车泵;6、手刹;7、前刹车钳;8、车体;9、刹车油壶;10、壶盖;11、一号限位豁槽;12、二号限位豁槽;13、密封胶圈;14、进油管;15、锥形进油斗;16、加强环角;17、密封棒;18、密封球;19、锥形密封塞;20、加强棒;21、加强端头;22、提拉端头;23、环槽;24、环凸。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包括ABS控制泵1、后刹车泵2、脚刹3、后电子驻车钳4、前刹车泵5、手刹6、前刹车钳7、车体8和刹车油壶9,车体8的中间位置处设有ABS控制泵1,车体8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有后刹车泵2,且后刹车泵2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后刹车泵2的上端设有脚刹3,车体8的后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后电子驻车钳4,且后电子驻车钳4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
固定连接,车体8的一侧前端设有前刹车泵5,且前刹车泵5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前刹车泵5的上端设有手刹6,车体8的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前刹车钳7,且前刹车钳7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手刹6的上端一侧设有刹车油壶9,本实施例中,通过车体8后轮和前轮的共同制动使得车体8的制动效果较好,制动距离较短,同时,通过ABS控制泵1使得车体8的后轮和前轮不易抱死,制动效果较好,制动较为安全,从而便于车体8的安全驾驶,不易发生安全事故,此同时刹车油壶9密封效果较好且刹车油壶9内部的刹车油更换较为便捷。
[0023]具体的,刹车油壶9的上端设有壶盖10,刹车油壶9的上端外壁四周开设有一号限位豁槽11,壶盖10的底端内壁四周开设有二号限位豁槽12,二号限位豁槽12的内壁四周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13,且密封胶圈13为橡胶构件,本实施例中,通过壶盖10便于刹车油壶9的封盖,日后可将刹车油壶9与壶盖10之间的两处螺丝取下,对刹车油壶9的内部进行清理清洁,通过倾斜开设的一号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ABS控制泵(1)、后刹车泵(2)、脚刹(3)、后电子驻车钳(4)、前刹车泵(5)、手刹(6)、前刹车钳(7)、车体(8)和刹车油壶(9),所述车体(8)的中间位置处设有ABS控制泵(1),所述车体(8)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有后刹车泵(2),且所述后刹车泵(2)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后刹车泵(2)的上端设有脚刹(3),所述车体(8)的后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后电子驻车钳(4),且所述后电子驻车钳(4)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车体(8)的一侧前端设有前刹车泵(5),且所述前刹车泵(5)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前刹车泵(5)的上端设有手刹(6),所述车体(8)的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前刹车钳(7),且所述前刹车钳(7)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手刹(6)的上端一侧设有刹车油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油壶(9)的上端设有壶盖(10),所述刹车油壶(9)的上端外壁四周开设有一号限位豁槽(11),所述壶盖(10)的底端内壁四周开设有二号限位豁槽(12),所述二号限位豁槽(12)的内壁四周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13),且所述密封胶圈(13)为橡胶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限位豁槽(11)与二号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凯凌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