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6264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包括ABS控制泵、后刹车泵、脚刹、后电子驻车钳、前刹车泵、手刹、前刹车钳、车体和刹车油壶,所述车体的中间位置处设有ABS控制泵,所述车体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有后刹车泵,且所述后刹车泵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后刹车泵的上端设有脚刹,所述车体的后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后电子驻车钳,且所述后电子驻车钳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车体的一侧前端设有前刹车泵,且所述前刹车泵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前刹车泵的上端设有手刹,所述车体的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前刹车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动效果较好且制动较为安全,便于车体的安全驾驶。车体的安全驾驶。车体的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是较为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现有的摩托车制动方式存在制动效果不好,车轮容易抱死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了摩托车的安全驾驶,因此,需要一种制动装置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以便于摩托车更好的制动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具有制动效果较好和制动较为安全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包括ABS控制泵、后刹车泵、脚刹、后电子驻车钳、前刹车泵、手刹、前刹车钳、车体和刹车油壶,所述车体的中间位置处设有ABS控制泵,所述车体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有后刹车泵,且所述后刹车泵与ABS控制泵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后刹车泵的上端设有脚刹,所述车体的后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ABS控制泵(1)、后刹车泵(2)、脚刹(3)、后电子驻车钳(4)、前刹车泵(5)、手刹(6)、前刹车钳(7)、车体(8)和刹车油壶(9),所述车体(8)的中间位置处设有ABS控制泵(1),所述车体(8)的一侧中间位置处设有后刹车泵(2),且所述后刹车泵(2)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后刹车泵(2)的上端设有脚刹(3),所述车体(8)的后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后电子驻车钳(4),且所述后电子驻车钳(4)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车体(8)的一侧前端设有前刹车泵(5),且所述前刹车泵(5)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前刹车泵(5)的上端设有手刹(6),所述车体(8)的前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前刹车钳(7),且所述前刹车钳(7)与ABS控制泵(1)通过刹车油管固定连接,所述手刹(6)的上端一侧设有刹车油壶(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油壶(9)的上端设有壶盖(10),所述刹车油壶(9)的上端外壁四周开设有一号限位豁槽(11),所述壶盖(10)的底端内壁四周开设有二号限位豁槽(12),所述二号限位豁槽(12)的内壁四周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圈(13),且所述密封胶圈(13)为橡胶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防抱死加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限位豁槽(11)与二号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凯凌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