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浮力沉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0710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3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浮力沉管,包含本体,所述本体的设计干舷值小于0。无需将管节设计为对应水域中能够自浮,因此,无需为保证浮运时最小干舷值而增加沉管的截面高度,避免了设计环节中考虑干舷值与运营期抗浮的设计矛盾,无需设置干坞检测干舷值,特别适用于场地受限的工程项目。本申请打破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自浮沉管的设计理念,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高度,节省主体结构、基槽回填等工程量,无需设置干舷调整层,有效节省预制成本及施工成本,有利于降低设计难度及预制难度,避免了浮运环节在水中调节干舷值的繁琐操作,有利于缩短运输时间,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为根据断面尺寸计算出的自重。
[0010]采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负浮力沉管,结合沉管结构具有中空廊道的特性,通过在内部设置第一压载混凝土,加上所述本体的设计自重,能够使所述本体在进入水中运输时,不会自浮于水面,而是形成具有现有技术中的沉管在沉放、对接环节的负浮力状态,因此,无需为保证浮运时最小正干舷值而增加沉管的截面高度,避免了设计环节中考虑干舷值与运营期抗浮的设计矛盾,无需设置干坞来检测干舷值,特别适用于场地受限的工程项目。本申请打破了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自浮沉管的设计理念,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高度,节省主体结构、基槽回填等工程量,无需设置干舷调整层,有效节省预制成本及施工成本,有利于降低设计难度及预制难度,避免了浮运环节在水中调节干舷值的繁琐操作,有利于缩短运输时间,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0011]进一步优选的,为1.02

1.05。
[0012]为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同时保证满足沉放对接施工阶段的抗浮系数要求,根据现有设计规范,可采用沉放、对接时的抗浮系数1.02至沉放就位后或稳定压载节段的抗浮系数1.05作为控制指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浮力沉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本体(1),所述本体(1)内部设置有压载混凝土,所述本体(1)端部连接有端封墙,所述本体(1)的自重包含所述本体(1)的设计结构自重G0以及所述本体(1)内部的压载混凝土的设计自重,所述压载混凝土的设计自重包含第一压载混凝土(21)的设计自重G1以及第二压载混凝土的设计自重G2,G0与G1之和大于所述本体(1)的设计浮力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浮力沉管,其特征在于,为1.0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杰忠林鸣陈伟彬王勇陈猛梁邦炎王晓东李林龚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