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566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塌陷、堵塞的管道进行整治,提高城市地下管网的整治质量和整治效率,减小整治难度,减少施工成本;管道整治过程中,不会破坏路面,干扰地上交通,对施工周围的既有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较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查井区域打围、开井通风、气体检测;污水导流、拆除流水槽;安装第一、第二油顶工作台;安装顶杆和调向扶正器、对原管道进行疏通;调整第一油顶工作台的安装位置;安装挤扩器、对原管道进行置换;拆除第一、第二油顶工作台,修复检查井以及管道检测、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拆除围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管道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管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地下管网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然而,部分城区道路排水管网的建设标准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口径小、管道变形、损坏等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凸显,而且,地下管道大部分是雨污合流管道,排污管道几乎被污泥堵塞,在强降雨天气下,管道无法及时排水,道路容易出现多个积水点,影响地面上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雨污管网整治已成为每个城市迫在眉捷的事情。

2、雨污管网整治通常采用直接开挖法施工,直接开挖法会大面积破坏路面,施工工期长,会对车辆交通和行人出行造成极大影响;而且,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直接开挖容易对施工周围的构筑物、地下管线产生影响,会增大开挖难度和施工成本,经济效益低。随着雨污管网整治技术的发展,逐步采用非开挖的方法进行管道整治,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6357832 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管道静压裂管修复装置及方法,通过该装置和方法进行管道修复能避免阻断交通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然而,该装置和方法仅适用于管道畅通情形,不适用于管道塌陷、堵塞的情形,在管道堵塞的情况下,顶拉杆无法穿过管道,裂管头也容易出现卡钻现象,影响管道修复质量。

3、在雨污管网整治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管道使用过程中,内部会出现沉积、结垢等现象,管道内壁会出现毛刺、突起,管道自身变形、破损后,土体会沉降、塌陷、堵塞管道,管道非开挖整治、修复过程中,需要保持管道内部畅通以使牵引拉杆或钢丝绳穿过管道,管道内部堵塞后,牵引拉杆或钢丝绳无法按照既有路线穿过管道,导致管道整治出现困难;其二,采用牵引拉杆进行管道整治过程中,需要油缸提供动力,油缸在井室内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管道整治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油缸工作过程中的反力若不能得到有效分散,则会影响油缸的可靠性,影响管道整治的顺利进行;其三、井室内的油缸始终与牵引拉杆连接,新管道的置入会与牵引拉杆发生干涉,影响新管道的置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塌陷、堵塞的管道进行整治,提高城市地下管网的整治质量和效率,减小管道整治难度,减少施工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各方面。

3、一种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a、检查井区域打围、开井通风、并对管道进行气体检测;

5、步骤b、污水导流;将气囊塞入上游管道,气泵充气,将上游水源完全隔离;安装污水泵,把水抽送到至下游排水管道;污水抽送后,拆除流水槽;

6、步骤c、在接收井内安装第一油顶工作台、插入井内安装第二油顶工作台,分别将第一油顶工作台、第二油顶工作台与地面上的油路控制系统连接;

7、步骤d、安装顶杆和调向扶正器、对原管道进行疏通;

8、步骤e、调整接收井中的第一油顶工作台的安装位置,使第一油顶反向;

9、步骤f、在插入井中安装挤扩器、对原管道进行置换;

10、步骤g、拆除第一油顶工作台、第二油顶工作台,修复检查井;

11、步骤h、对置换的管道进行检测、闭水试验,试验结果符合要求后,拆除围挡。

12、优选地,所述步骤c中,安装第一油顶工作台时,根据第一油顶的工作状态确定第一油顶工作平台的安装位置;当第一油顶用于顶进顶杆时,将第一承力结构安装在与原管道管道口相对的井壁上,使承力钢板贴实井壁,承力钢板底部和工字钢底部嵌入地下;当第一油顶用于拉出顶杆时,将第一承力结构安装在原管道管道口的井壁上。

13、优选地,所述步骤d包括:步骤d1、将调向扶正器同轴设置在第一节顶杆单元的第一端;步骤d2、将顶杆单元依次下放到接收井中,第一节顶杆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一油顶连接后,第一油顶将第一节顶杆单元顶入到原管道中;步骤d3、第一油顶与已安装的顶杆单元断开连接,将下一节顶杆单元的第一端与已安装的顶杆单元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油顶连接,第一油顶将顶杆单元顶入到原管道中;步骤d4、重复步骤d3,直至所有顶杆单元由接收井顶入到插入井中。

14、优选地,所述步骤f包括:在插入井中将挤扩器安装在原管道的管道口位置处,挤扩器与调向扶正器可拆卸连接或抵接;第一油顶从原管道中每拉出一节顶杆单元,第二油顶向原管道中推入一节新管节,直至原管道完全被新管节置换。

15、优选地,所述步骤f包括:第一油顶回拉顶杆,将所有顶杆单元拉出接收井;在插入井中将挤扩器安装在原管道的管道口位置处,第二油顶和顶板将挤扩器推入到原管道中;第一节新管节与挤扩器连接后,第二油顶和顶板将新管节推入到原管道中;将下一节新管节与已安装的新管节连接后,第二油顶和顶板将新管节推入到原管道中;重复新管节的连接和推入,直至原管道全部被新管节置换。

16、优选地,所述挤扩器安装前,在原管道中安装调向扶正器,将调向扶正器与挤扩器连接。

17、优选地,所述步骤f中,原管道置换过程中,新管节推入原管道前,在新管节的外壁上涂抹膨润土泥浆;原管道置换完成后,若新管道与新管道周围土体之间存在环空部分,对环空部分进行注浆填充。

18、优选地,所述调向扶正器包括锥尖,所述锥尖的锥顶直径小于锥底直径。

19、优选地,所述调向扶正器还包括调向球,所述调向球与锥尖同轴设置,所述调向球设置在顶杆单元与锥尖之间,或者所述调向球设置在两个相对的锥尖之间。

20、优选地,所述挤扩器为实心或空心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挤扩器的外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把导向钻刀片,所述挤扩器上同轴设置有定位环。

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通过设置调向扶正器,能够减小顶杆顶进或新管节置换过程中的阻力,防止顶杆顶进或新管节置换过程中偏移,保证新管节置换过程的顺利进行;在调向扶正器的作用下,顶杆能够在塌陷、堵塞的管道中按照既有路线顶进。

23、新管节置换过程中,顶杆与第一油顶连接,顶杆的拉出过程不会与新管节的安装过程发生干涉,大大提高了新管节的置换效率;还可以在顶杆完全拉出原管道后,再进行新管节的安装,新管节的安装可以与顶杆分离;在新管节安装过程中,在挤扩器安装之前安装调正扶向器能够进一步清理掉原管道中的障碍物,保障新管道安装的顺利进行。

24、第一油顶工作台包括第一油顶和第一承力结构,第二油顶工作台包括第二油顶和第二承力结构,第一承力结构、第二承力结构能够分别将第一油顶、第二油顶工作过程中的反力分散至井壁,使第一油顶和第二油顶保持稳定性,从而保障新管节置换过程的顺利进行。

25、在新管节置换过程中,不用另外开挖新的工作井,避免了对路面的破坏,不会干扰路面交通,对施工附近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较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每天能够置换30~50m长的管道,大大提高了管道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安装第一油顶工作台(1)时,根据第一油顶(11)的工作状态确定第一油顶工作平台(1)的安装位置;当第一油顶(11)用于顶进顶杆(3)时,将第一承力结构(12)安装在与原管道(7)管道口相对的井壁上,使承力钢板贴实井壁,承力钢板底部和工字钢底部嵌入地下;当第一油顶(11)用于拉出顶杆(3)时,将第一承力结构(12)安装在原管道(7)管道口的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包括:在插入井(9)中将挤扩器(4)安装在原管道(7)的管道口位置处,挤扩器(4)与调向扶正器(5)可拆卸连接或抵接;第一油顶(11)从原管道(7)中每拉出一节顶杆单元(31),第二油顶(21)向原管道(7)中推入一节新管节(6),直至原管道(7)完全被新管节(6)置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包括:第一油顶(11)回拉顶杆(3),将所有顶杆单元(31)拉出接收井(8);在插入井(9)中将挤扩器(4)安装在原管道(7)的管道口位置处,第二油顶(21)和顶板(23)将挤扩器(4)推入到原管道(7)中;第一节新管节(6)与挤扩器(4)连接后,第二油顶(21)和顶板(23)将新管节(6)推入到原管道(7)中;将下一节新管节(6)与已安装的新管节连接后,第二油顶(21)和顶板(23)将新管节(6)推入到原管道(7)中;重复新管节(6)的连接和推入,直至原管道(7)全部被新管节(6)置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扩器(4)安装前,在原管道(7)中安装调向扶正器(5),将调向扶正器(5)与挤扩器(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原管道(7)置换过程中,新管节(6)推入原管道(7)前,在新管节(6)的外壁上涂抹膨润土泥浆;原管道(7)置换完成后,若新管道与新管道周围土体之间存在环空部分,对环空部分进行注浆填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向扶正器(5)包括锥尖(52),所述锥尖(52)的锥顶直径小于锥底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向扶正器(5)还包括调向球(51),所述调向球(51)与锥尖(52)同轴设置,所述调向球(51)设置在顶杆单元(31)与锥尖(52)之间,或者所述调向球(51)设置在两个相对的锥尖(5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扩器(4)为实心或空心的圆柱形结构,所述挤扩器(4)的外壁上周向设置有多把导向钻刀片(41),所述挤扩器(4)上同轴设置有定位环(4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安装第一油顶工作台(1)时,根据第一油顶(11)的工作状态确定第一油顶工作平台(1)的安装位置;当第一油顶(11)用于顶进顶杆(3)时,将第一承力结构(12)安装在与原管道(7)管道口相对的井壁上,使承力钢板贴实井壁,承力钢板底部和工字钢底部嵌入地下;当第一油顶(11)用于拉出顶杆(3)时,将第一承力结构(12)安装在原管道(7)管道口的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包括:在插入井(9)中将挤扩器(4)安装在原管道(7)的管道口位置处,挤扩器(4)与调向扶正器(5)可拆卸连接或抵接;第一油顶(11)从原管道(7)中每拉出一节顶杆单元(31),第二油顶(21)向原管道(7)中推入一节新管节(6),直至原管道(7)完全被新管节(6)置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裂管短管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包括:第一油顶(11)回拉顶杆(3),将所有顶杆单元(31)拉出接收井(8);在插入井(9)中将挤扩器(4)安装在原管道(7)的管道口位置处,第二油顶(21)和顶板(23)将挤扩器(4)推入到原管道(7)中;第一节新管节(6)与挤扩器(4)连接后,第二油顶(21)和顶板(23)将新管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卫荣崔坤权李丹钟浅何智郑双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