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变形缝止水带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4741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变形缝止水带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能够将中埋式止水带固定在底板变形缝处,防止其水平滑移,还能将外贴式止水带稳定固定在侧墙施工缝处,并使其与侧墙钢筋保持预设间距,以提高管廊变形缝处的防渗漏效果;该施工方法包括施工混凝土垫层、防水层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顶部的变形缝位置处设置外贴式止水带、设置底板钢筋和侧墙钢筋、在侧墙钢筋的预设位置处设置侧模、安装第一模板、安装中埋式止水带以及安装第二模板的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廊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变形缝止水带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建设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建造过程中的防渗漏问题对于管廊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地下综合管廊的渗漏通常发生在底板、侧墙的变形缝处,发生渗漏的原因主要有:变形缝位置处的止水带安装不良,使得止水带与混凝土结合不良,发展成渗水路径,导致管廊渗漏;管廊不均匀沉降或变形会导致止水带撕裂,造成变形缝渗水。

2、管廊变形缝处的止水通常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进行,中埋式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的安装会存在以下问题:管廊底板变形缝浇筑时,变形缝处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通常是采用上下两块模板夹住止水带,然后采用对拉螺杆和木方将模板固定到侧模上,采用这种方式固定时,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容易使止水带水平滑移,导致中埋式止水带偏移,影响止水效果;而且,变形缝处的钢筋密集,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不易排出,容易使中埋式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结合处产生孔洞、不密实,影响管廊的施工质量;在侧墙与底板的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变形缝止水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侧模设置前,在侧模对应于侧墙的施工缝位置处粘贴外贴式止水带(15),侧模设置后,在外贴式止水带(15)与侧墙钢筋之间设置卡紧结构(14),调节卡紧结构(14)使卡紧结构(14)抵紧外贴式止水带(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第一模板(1)前,在第一固定块(10)的第一空腔内插入填缝板(12),将第一固定块(10)上的第一连接杆(10a)穿过第一模板(1)上对应的固定孔,采用螺母将第一连接杆(10a)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变形缝止水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侧模设置前,在侧模对应于侧墙的施工缝位置处粘贴外贴式止水带(15),侧模设置后,在外贴式止水带(15)与侧墙钢筋之间设置卡紧结构(14),调节卡紧结构(14)使卡紧结构(14)抵紧外贴式止水带(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第一模板(1)前,在第一固定块(10)的第一空腔内插入填缝板(12),将第一固定块(10)上的第一连接杆(10a)穿过第一模板(1)上对应的固定孔,采用螺母将第一连接杆(10a)固定在第一模板(1)上,使第一固定块(10)的表面贴合第一模板(1)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固定块(10)安装在第一侧模(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安装完成后,在第一模板(1)的预设位置处插入式安装抽气管(13),所述抽气管(13)倾斜设置,所述抽气管(13)设置在中埋式止水带(3)的第一边底部,其端部不伸出中埋式止水带(3)的第一边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5),所述第二模板(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结构(6);所述第一固定结构(5)包括第一横板(500)、第一竖板(501)和第一支撑板(503),所述第一模板(1)的底部或第一横板(50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凸板(502),所述第一支撑板(503)的顶部垂直设置有支撑杆(504);所述第二固定结构(6)包括第二横板(600),所述第二横板(600)的第一端与第二模板(2)连接,所述第二横板(600)的第二端与支撑杆(504)套接;所述支撑杆(504)上还设置有调节螺母(601),所述调节螺母(601)设置在第二横板(600)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连接的连接过程包括:将支撑杆(504)的顶部穿过第二横板(600),将支撑杆(504)的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支撑板(503)上,从支撑杆(504)的顶部穿入调节螺母(601),调整调节螺母(601)使第二模板(2)压紧中埋式止水带(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珍珍肖凯凯廖光磊胡红霞唐玲王显录李永均谭剑何骥贺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