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刷编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8223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线材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上刷编织机构,包括底座、线材本体和上刷驱动组件,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调节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夹线装置,所述夹线装置和驱动机构中间设置有上刷轮装置,所述上刷轮装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刷轮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身的组件少,不仅方便进行组装,且占用空间小,不仅能够提高上刷效率,同时提高了上刷效果,解决了现有的一些上刷编织机构由于自身的组件较多,不仅不方便进行组装,且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操作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传统的上刷编织机构大都是手动操作的,不仅上刷效果欠佳,且效率低下的问题。且效率低下的问题。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刷编织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线材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刷编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发展,自动化设备越发进步,目前对于多股线材的处理,主要是有两种方式:扭绞以及编织,扭绞将线材整理完毕后,一起向同一方向进行转动,只要让每根线材受力均匀,另外在扭绞的过程中,每根线材会产生自旋转,所以我们在扭绞一定长度后要整理一下剩余未扭绞的线材,这样扭绞出来的线材就会非常笔直,另一种方式则是编织,我们将4根线材通过一定的规律以及顺序将线材编在一起,这种方式可能相对于扭绞来说稍显困难一点,但是编织后的线材会感觉很上档次,并且线材成品在弯曲时会更加容易,线材端处需要刷编织进行处理。
[0003]现有的一些上刷编织机构由于自身的组件较多,不仅不方便进行组装,且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操作,且传统的上刷编织机构大都是手动操作的,不仅上刷效果欠佳,且效率低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组件少,不仅方便组装,且占用空间小,上刷效率更高的自动上刷编织机构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上刷编织机构,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上刷编织机构,包括底座、线材本体和上刷驱动组件,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调节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夹线装置,所述夹线装置和驱动机构中间设置有上刷轮装置,所述上刷轮装置的两侧均设置有刷轮组件,所述夹线装置包括夹线水平座、夹线立板、夹线气缸座、第一齿牙、第一齿槽、第二齿牙、第二齿槽、Y型气缸、线夹爪、夹线槽,所述上刷驱动组件包括上第二固定座、第二滑轨滑块、上刷驱动滑板、上刷立板、立板加强筋、上刷气缸和第二环形接头,所述夹线水平座安装在两侧调节板之间,所述夹线气缸座安装在夹线立板的上方,所述线夹爪安装在Y型气缸的顶部,所述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开设在线夹爪的表面,所述第二滑轨滑块安装在调节板的表面,所述上刷驱动滑板固定在两侧调节板之间,所述上刷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二环形接头相互固定,所述上刷轮装置上方安装防护罩。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轨滑块、驱动滑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固定座、第一环形接头、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环形接头,所述第一滑轨滑块安装在调节板的表面,所述驱动滑板与第一滑轨滑块相互固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第一环形接头固定,且第一环形接头嵌设在第一固定座的内侧,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第三环形接头相互固定,且第三环形接头嵌设在第二固定座的内侧。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为可调气缸,且第二固定座的整体呈 L型。
[0008]优选的,所述上刷轮装置包括上刷轮固定座、第三滑轨滑块、上刷轮滑动板、刷轮轴固定座、刷轮电机加强筋、刷轮电机固定板刷轮电机、第二防护罩、同步轮和皮带,所述刷
轮电机安装在刷轮电机固定板上,所述刷轮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侧的同步轮型号固定,且两侧的同步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刷轮组件包括高速旋转轴、刷轮调节块、刷轮、刷毛和刷盘,所述刷轮调节块安装在高速旋转轴的表面,所述刷轮分别设置在高速旋转轴的两侧,所述刷毛安装在刷盘的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刷毛均与的分别在刷盘的表面,且刷毛与刷盘之间垂直或平行。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自身的组件少,不仅方便进行组装,且占用空间小,不仅能够提高上刷效率,同时提高了上刷效果,解决了现有的一些上刷编织机构由于自身的组件较多,不仅不方便进行组装,且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操作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传统的上刷编织机构大都是手动操作的,不仅上刷效果欠佳,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后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左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夹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刷毛垂直设置于刷盘表面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刷毛平行设置于刷盘表面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1]图9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后视图;
[0022]图10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23]图中:1、底座;2、调节板;3、驱动机构;3a、第一滑轨滑块; 3b、驱动滑板;3c、第一驱动组件;3d、第一固定座;3e、第一环形接头;3f、第二驱动组件;3g、第三环形接头;4、夹线装置;4a、夹线水平座;4b、夹线立板;4c、夹线气缸座;4c1、第一齿牙;4c2、第一齿槽;4c3、第二齿牙;4c4、第二齿槽;4d、Y型气缸;4e、线夹爪;4f、夹线槽;5、上刷驱动组件;5a、第二固定座;5b、第二滑轨滑块;5c、上刷驱动滑板;5d、上刷立板;5e、立板加强筋;5f 上刷气缸;5g、第二环形接头;6、刷轮组件;6a、高速旋转轴;6b、刷轮调节块;6c、刷轮;6c1、刷毛;6c2、刷盘;7、上刷轮装置; 7a、上刷轮固定座;7b、第三滑轨滑块;7c、上刷轮滑动板;7d、刷轮轴固定座;7e、刷轮电机加强筋;7f、刷轮电机固定板;7g、刷轮电机;7n、第二防护罩;7i、同步轮;7k、皮带;8、第一防护罩; 10、线材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请参阅图1

10,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上刷编织机构,包括底座1、线材本体10和上刷驱动组件5,其特征在于: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调节板2,调节板2的一侧设置有
驱动机构3,调节板2 的另一侧设置有夹线装置4,夹线装置4和驱动机构3中间设置有上刷轮装置7,上刷轮装置7的两侧均设置有刷轮组件6,夹线装置4 包括夹线水平座4a、夹线立板4b、夹线气缸座4c、第一齿牙4c1、第一齿槽4c2、第二齿牙4c3、第二齿槽4c4、Y型气缸4d、线夹爪 4e、夹线槽4f,上刷驱动组件5包括上第二固定座5a、第二滑轨滑块5b、上刷驱动滑板5c、上刷立板5d、立板加强筋5e、上刷气缸 5f和第二环形接头5g,夹线水平座4a安装在两侧调节板2之间,夹线气缸座4c安装在夹线立板4b的上方,线夹爪4e安装在Y型气缸 4d的顶部,第一齿槽4c2和第二齿槽4c4开设在线夹爪4e的表面,第二滑轨滑块5b安装在调节板2的表面,上刷驱动滑板5c固定在两侧调节板2之间,上刷气缸5f的输出轴与第二环形接头5g相互固定,上刷轮装置7上方安装防护罩8。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机构自身的组件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刷编织机构,包括底座(1)、线材本体(10)和上刷驱动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安装有调节板(2),所述调节板(2)的一侧设置有驱动机构(3),所述调节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夹线装置(4),所述夹线装置(4)和驱动机构(3)中间设置有上刷轮装置(7),所述上刷轮装置(7)的两侧均设置有刷轮组件(6),所述夹线装置(4)包括夹线水平座(4a)、夹线立板(4b)、夹线气缸座(4c)、第一齿牙(4c1)、第一齿槽(4c2)、第二齿牙(4c3)、第二齿槽(4c4)、Y型气缸(4d)、线夹爪(4e)、夹线槽(4f),所述上刷驱动组件(5)包括上第二固定座(5a)、第二滑轨滑块(5b)、上刷驱动滑板(5c)、上刷立板(5d)、立板加强筋(5e)、上刷气缸(5f)和第二环形接头(5g),所述夹线水平座(4a)安装在两侧调节板(2)之间,所述夹线气缸座(4c)安装在夹线立板(4b)的上方,所述线夹爪(4e)安装在Y型气缸(4d)的顶部,所述第一齿槽(4c2)和第二齿槽(4c4)开设在线夹爪(4e)的表面,所述第二滑轨滑块(5b)安装在调节板(2)的表面,所述上刷驱动滑板(5c)固定在两侧调节板(2)之间,所述上刷气缸(5f)的输出轴与第二环形接头(5g)相互固定,所述上刷轮装置(7)上方安装防护罩(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刷编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滑轨滑块(3a)、驱动滑板(3b)、第一驱动组件(3c)、第一固定座(3d)、第一环形接头(3e)、第二驱动组件(3f)和第三环形接头(3g),所述第一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光昌刘镇贤关光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突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