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缸盖以及燃气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683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以及燃气发动机,该气缸盖包括进气道及进气喉口,进气道包括相互连接的起拱段及下冲段,起拱段设置于下冲段上游,下冲段远离起拱段的一端与进气喉口连接,起拱段包括远离气缸盖底面的第一壁面及靠近气缸盖底面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围成起拱段,第一壁面向远离气缸盖的底面的方向拱起且第一壁面与下冲段的壁面圆滑过渡连接;上述气缸盖的进气道的起拱段可以对进气气流进行诱导,使大部分进气气流在进入下冲段时贴近其靠近排气喉口的一侧壁面,而远离排气喉口一侧的气流减小,以使进气气流在进入气缸后更容易形成大尺度的滚流运动,有利于增强滚流强度,有利于在压缩末期形成湍流,提升燃气发动机的热效率。气发动机的热效率。气发动机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盖以及燃气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以及燃气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燃气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燃气发动机是在柴油发动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对于柴油机而言,其燃烧模式为扩散燃烧,一定程度的涡流有助于油束与空气混合,从而改善燃烧过程,因此,需要燃气发动机气缸盖中的进气道在进气的过程中组织气流产生足够的涡流比。其中,涡流是指气体绕气缸轴向有组织的旋流运动。
[0003]然而,燃气发动机的燃烧模式为预混燃烧,对涡流强度要求不高,而需要小尺度的湍流运动来形成火焰褶皱面,从而加快火焰传播速度,提升热效率,其中,湍流是指气流速度较高时在流场中产生的许多方向不固定的小旋流,区别于层流运动。对于燃气发动机而言,并不需要提高涡流强度,而提高气缸内的滚流强度可以有利于在压缩末期形成湍流,在活塞上行到上止点时产生足够的湍动能,进而达到优化燃烧的目的。其中,滚流是指旋转中心轴线与缸套轴向垂直的气体旋流运动。
[0004]可见,对于现有由柴油机气缸盖集成改造设计而成的燃气发动机气缸盖,很难在气缸内产生燃气发动机所需要的滚流。
[0005]因此,如何提高燃气发动机气缸内的滚流强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该气缸盖在现有柴油机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改进,使进入气缸内的气体产生燃气发动机所需的滚流运动,进而提升燃气发动机的热效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气缸盖的燃气发动机。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气缸盖,包括进气道以及进气喉口,所述进气道包括相互连接的起拱段以及下冲段,所述起拱段设置于所述下冲段上游,所述下冲段远离所述起拱段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喉口连接,所述起拱段包括远离所述气缸盖的底面的第一壁面以及靠近所述气缸盖的底面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围成所述起拱段,所述第一壁面向远离所述气缸盖的底面的方向拱起且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下冲段的壁面圆滑过渡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顶面、侧面或底面。
[0010]优选地,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顶面,所述进气道包括连接于所述起拱段上游的入口段,所述入口段向所述气缸盖的底面延伸。
[0011]优选地,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侧面,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的端面与所述气缸盖的底面垂直,或者所述进气口的端面朝向所述气缸盖的底面倾斜布置。
[0012]优选地,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的高度L1以及所述起拱段的起拱高度L2满足L1:L2=1:1~1:3,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的高度L1为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的几何形心到所述气缸盖
的底面的距离,所述起拱段的起拱高度L2为所述起拱段的第一壁面的最高点到所述气缸盖的底面的距离。
[0013]优选地,所述进气道的进气口的高度L1以及所述起拱段的长度L3满足L1:L3=1:1~1:3。
[0014]优选地,所述气缸盖包括多个所述进气喉口,各个所述进气喉口分别连接有所述进气道,各个所述进气道的所述起拱段连接为一体。
[0015]优选地,所述进气道包括多个所述进气喉口,各个所述进气喉口分别连接有所述进气道,且各个所述进气道分隔布置。
[0016]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进气道的所述起拱段不同。
[0017]一种燃气发动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盖。
[001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盖,该气缸盖包括进气道以及进气喉口,其中,进气道包括相互连接的起拱段以及下冲段,起拱段设置于下冲段上游,下冲段远离起拱段的一端与进气喉口连接,起拱段包括远离气缸盖的底面的第一壁面以及靠近气缸盖的底面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围成起拱段,第一壁面向远离气缸盖的底面的方向拱起且第一壁面与下冲段的壁面圆滑过渡连接。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0]发动机气缸吸气时,进气门打开,进气气流依次流经进气道以及进气喉口后进入气缸,进气道的起拱段可以对进气气流进行诱导,使大部分进气气流在进入下冲段时贴近下冲段靠近气缸盖的排气喉口的一侧壁面,而远离排气喉口一侧的气流则减小,这种气流分布方式使进气气流在进入气缸后更容易形成大尺度的滚流运动。
[0021]由此可见,本技术在现有柴油机的基础上,通过在进气道内设置起拱段,实现了对进气气流的有效导流,有利于增强滚流强度,有利于在压缩末期形成湍流,提升燃气发动机的热效率。
[00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气缸盖的燃气发动机。该燃气发动机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气缸盖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盖在进气道处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盖在进气道的进气口处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1和图2中:
[0027]1为进气道;2为进气道的进气口;3为下冲段;4为气门座圈;5为气门座圈中心线;6为气缸;7为进气气流;8为缸内滚流;9为起拱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技术的核心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该气缸盖的结构设计能够防止套筒
与螺栓之间发生干涉,避免螺栓断裂的情况,保证排气管与燃气发动机主体的稳固连接。
[0029]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气缸盖的燃气发动机。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缸盖在进气道处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缸盖,包括进气道1以及进气喉口。
[0033]其中,进气道1包括相互连接的起拱段9以及下冲段3,起拱段9设置于下冲段3上游,下冲段3远离起拱段9的一端与进气喉口连接,起拱段9包括远离气缸盖的底面的第一壁面以及靠近气缸盖的底面的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围成起拱段9,第一壁面向远离气缸盖的底面的方向拱起且第一壁面与下冲段3的壁面圆滑过渡连接。
[003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5]发动机气缸吸气时,进气门打开,进气气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包括进气道(1)以及进气喉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1)包括相互连接的起拱段(9)以及下冲段(3),所述起拱段(9)设置于所述下冲段(3)上游,所述下冲段(3)远离所述起拱段(9)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喉口连接,所述起拱段(9)包括远离所述气缸盖的底面的第一壁面以及靠近所述气缸盖的底面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围成所述起拱段(9),所述第一壁面向远离所述气缸盖的底面的方向拱起且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下冲段(3)的壁面圆滑过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1)的进气口(2)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顶面、侧面或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1)的进气口(2)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顶面,所述进气道(1)包括连接于所述起拱段(9)上游的入口段,所述入口段向所述气缸盖的底面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1)的进气口(2)设置于所述气缸盖的侧面,所述进气道(1)的进气口(2)的端面与所述气缸盖的底面垂直,或者所述进气口(2)的端面朝向所述气缸盖的底面倾斜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吕顺庞斌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