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95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圆纬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其包括筒体,其具有圆筒形结构;多个竖直板件,多个所述竖直板件均匀环绕筒体轴线设置在筒体外侧壁上,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板件之间形成竖直槽口;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竖直槽口内设有贯通筒体厚度的第一贯通槽,所述第一贯通槽贯通所述筒体顶边,所述第一贯通槽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筒体纵向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快速织出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圆纬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纬机针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圆纬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纬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纬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圆纬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0001]本技术涉及圆纬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种下筒、针筒以及圆纬机。

技术介绍

[0002]当今以圆纬机织成布料具有割圈绒的布料均仅具有单面,导致从业者如欲增加布料的丰厚感、保暖性或组织多样性,便需以黏合另一单面布料的方式,才可完成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其具有方便快速织出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的效果。
[0004]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包括:
[0006]筒体,其具有圆筒形结构;
[0007]多个竖直板件,多个所述竖直板件均匀环绕筒体轴线设置在筒体外侧壁上,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板件之间形成竖直槽口;
[0008]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竖直槽口内设有贯通筒体厚度的第一贯通槽,所述第一贯通槽贯通所述筒体顶边,所述第一贯通槽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筒体纵向高度。
[0009]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贯通槽至少设有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之间至少设有两个竖直板件。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贯通槽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竖直板件的纵向长度。
[0011]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之间设有2n个竖直板件,其中0<n<10,且n为整数。
[0012]本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圆纬机针筒,其具有方便快速织出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的效果。
[0013]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4]一种圆纬机针筒,包括上盘和设置在上盘下方如上述的下筒。
[001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盘包括环形盘体和横向板件,所述环形盘体具有圆环形结构,所述横向板件长度方向沿环形盘体径向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横向板件环绕环形盘体轴线设置在环形盘体上表面,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板件之间形成横向槽口。
[0016]本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圆纬机,其具有方便快速织出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的效果。
[0017]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8]一种圆纬机,包括如上述的圆纬机针筒,还包括吹毛装置,
[0019]不具有所述第一贯通槽的竖直槽口内设有一下部织针,所述下部织针在所述竖直
槽口内上下运动;
[0020]具有所述第一贯通槽的竖直槽口内设有一下部刀钩组件,所述下部刀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下部织钩和一个下部织刀,所述下部织钩和下部织刀均可在竖直槽口内上下运动;
[0021]所述横向槽口内设有沿上盘径向方向设置的上部织针,所述上部织针可沿上盘径向方向往复运动;
[0022]所述吹毛装置驱使割圈绒通过第一贯通槽进入筒体内。
[0023]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部刀钩组件包括两个重合叠放的下部织钩和设置在两个下部织钩之间的下部织刀,所述下部织刀可在两个下部织钩之间上下运动,所述下部刀钩组件可在竖直槽口内上下运动。
[002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吹毛装置包括气嘴和为气嘴供气的气源,所述气嘴嘴口朝向第一贯通槽方向设置。
[0025]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源为负压气源,所述气嘴设置在筒体内,所述气嘴对准第一贯通槽将割圈绒吸入筒体内。
[002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源为正压气源,所述气嘴设置在筒体外,所述气嘴对准第一贯通槽将割圈绒吹入筒体内。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本申请的圆纬机可以方便快速织出一面具有割圈绒的双面布,避免以往采用胶水黏合的方式,不仅减少了胶水黏合这一道工序,此外,由于不采用胶水黏合,该双面布也更加卫生。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实施例1中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实施例1中图1的局部示意图;
[0031]图3是实施例1中下部刀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实施例1中上部织针或下部织针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实施例1中下部织针吃入底纱和毛纱以及下部刀钩组件吃入毛纱的动作示意图;
[0034]图6是实施例1中下部刀钩组件拉伸毛纱的动作示意图;
[0035]图7和图8是实施例1中下部织针编织第二布层的动作示意图;
[0036]图9是实施例1中下部织刀切割纱圈的动作示意图;
[0037]图10是实施例1中具有割圈绒双面布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是实施例1中编织具有割圈绒双面布的步骤示意图;
[003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40]图13为针筒的组件示意图;
[0041]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0042]图15为织针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0043]图16为第一织钩和第二织钩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0044]图17为织刀的运动位移轨迹示意图;
[0045]图18为织针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9为第一织钩和第二织钩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0为织刀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21为三角座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22为下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23为实施例3~实施例5各参数汇总表。
[0051]图中,1、上盘;11、环形盘体;12、横向板件;13、横向槽口;2、下筒;21、筒体;22、竖直板件;23、竖直槽口;24、第一贯通槽;3、气嘴;4、上部织针;5、下部织针;6、下部刀钩组件;61、下部织刀;62、下部织钩;71、毛纱;72;底纱;73、连接纱;81、第一布层;82、第二布层;83、连接层;84、割圈绒;85、纱圈;86、绒毛层;100、针筒;101、上体;102、下体;103、插片;104、护齿;200、织针;201、针头;202、针舌;203、针脚;300、第一织钩;301、第一钩头;302、第一钩杆;303、第一钩脚;400、第二织钩;401、第二钩头;402、第二钩杆;403、第二钩脚;500、织刀;501、刀头;502、刀杆;601、第一段;602、第二段;603、第三段;604、第四段;605、第五段;606、第六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3]实施例:
[0054]参照图1

1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圆纬机,包括下筒2、设置在下筒2上方的上盘1和吹毛装置。
[0055]上盘1包括环形盘体11和横向板件12,环形盘体11具有圆环形结构,横向板件12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2),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21),其具有圆筒形结构;多个竖直板件(22),多个所述竖直板件(22)均匀环绕筒体(21)轴线设置在筒体(21)外侧壁上,相邻两个所述竖直板件(22)之间形成竖直槽口(23);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竖直槽口(23)内设有贯通筒体(21)厚度的第一贯通槽(24),所述第一贯通槽(24)贯通所述筒体(21)顶边,所述第一贯通槽(24)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筒体(21)纵向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槽(24)至少设有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24)之间至少设有两个竖直板件(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槽(24)纵向深度大于零且小于或等于竖直板件(22)的纵向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纬机针筒下筒(2),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贯通槽(24)之间设有n个竖直板件(22),其中1<n<40,且n为整数。5.一种圆纬机针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盘(1)和设置在上盘(1)下方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下筒(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纬机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1)包括环形盘体(11)和横向板件(12),所述环形盘体(11)具有圆环形结构,所述横向板件(12)长度方向沿环形盘体(11)径向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横向板件(12)环绕环形盘体(11)轴线设置在环形盘体(11)上表面,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板件(12)之间形成横向槽口(13)。7.一种圆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龙徐峰张育翔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鑫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