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绒针织物以及生产染色纱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961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4
提供一种能够从拉伸的状态收缩并回到原始的状态或接近原始的状态的双面绒针织物。双面绒针织物(1)具有:第一组织(10),由呈现具有上针的面和下针的面的纬编组织的面纱线(11)构成;第二组织(20),由呈现具有上针的面和下针的面的纬编组织的毛纱线(21)构成,其下针的面与第一组织(10)中的上针的面重叠;第三组织(30),以使其他组织不会从该第一组织(10)中的下针的面露出的状态将以上组织接合。第三组织(30)所具有的地纱线(31)为弹性纱线,沿着第一组织(10)的纬圈(10A)配置,并发挥对抗该纬圈(10A)在延伸方向上的伸长的弹力。(10A)在延伸方向上的伸长的弹力。(10A)在延伸方向上的伸长的弹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绒针织物以及生产染色纱线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绒针织物(Double fleece knitted fabric)以及生产该双面绒针织物所使用的染色纱线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面绒针织物是指,对于构成分别具有上针的面和下针的面的纬编组织的第一组织以及第二组织,在该第二组织中的下针的面与第一组织中的上针的面重叠的状态下,通过与这些第一组织以及第二组织不同的第三组织,以使其他组织不从第一组织中的下针的面露出的状态,将第一组织以及第二组织接合而构成的组织。该双面绒针织物例如是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某个公知的组织。此外,在双面绒针织物中,构成上述第一组织的纱线被称作“面纱(tie-in)线”,构成上述第二组织的纱线被称作“毛纱(inlay)线”,构成上述第三组织的纱线被称作“地纱(knit-in)线”。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公告第5794号公报告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双面绒针织物中,其组织对于因伸长而变形的对抗力弱,因此会因使用而一直处于拉伸的状态。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从拉伸的状态收缩并回到原始的状态或接近原始的状态的双面绒针织物。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特征,提供一种双面绒针织物,该双面绒针织物具有第一组织、第二组织以及第三组织。其中,第一组织由面纱线构成,该面纱线为以呈现具有上针的面和下针的面的纬编组织的方式被编织而成的状态。另外,第二组织由毛纱线构成,该毛纱线为以呈现具有上针的面和下针的面的纬编组织的方式被编织而成的状态,且其纬编组织中的下针的面与第一组织中的上针的面重叠。另外,第三组织包括地纱线,该地纱线针对第二组织和第一组织,以使其他组织不会从该第一组织中的下针的面露出的状态,将第二组织和第一组织接合。该地纱线为弹性纱线,沿着第一组织的纬编组织中的纬圈(Course)配置,并发挥对抗该纬圈在延伸方向上的伸长的弹力。
[0011]具有上针的面和下针的面的纬编组织具有如下的性质,即,该纬编组织的纬圈在延伸方向上比其经圈(Wale)在延伸方向上更容易伸长。其中,在上述双面绒针织物中,针对其第一组织中的纬圈在延伸方向上的伸长,使第三组织的弹性纱线发挥对抗该伸长的弹力。因此,在上述双面绒针织物中,通过第三组织的弹性纱线补充对第一组织因伸长而变形的对抗力,从而能够从拉伸的状态收缩并回到原始的状态或接近原始的状态。
[0012]在上述的双面绒针织物中,优选面纱线被编织成,在该面纱线的表面被涂膜覆盖的状态下,呈现第一组织的纬编组织。在该情况下,上述涂膜包括如下物质:使该涂膜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的接触角的大小大于90
°
,并且大于面纱线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的接触角的大小。
[0013]在该情况下,双面绒针织物中的一侧的面处于仅第一组织中的下针的面露出的状态,该第一组织由表面被涂膜覆盖的面纱线构成。其中,上述第一组织是具有微细的凹凸结构的网眼的纬编组织,因此在空气中,在第一组织的内部含有空气。另外,在上述第一组织中,其纬圈在延伸方向的伸长被第三组织的弹性纱线抑制,由此,该纬圈在延伸方向上的网眼被保持得紧密。另外,上述涂膜通过将构成第一组织的面纱线的表面覆盖,使第一组织中的下针的面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的接触角变大,变为大于90
°
的值。因此,在上述双面绒针织物中,易于在其一侧的面上产生超防水(当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的接触角的大小大于90
°
的对象物的表面存在含有空气的微细的凹凸结构的情况下,该凹凸结构使对象物的表面更难以变湿的现象),从而能够提高上述一侧的面的防水性。
[0014]另外,在上述双面绒针织物中,优选具有包括染色纱线的组织,该染色纱线是由具有结晶部分以及非结晶部分这两者的结晶性塑料的状态的聚酯构成的纱线,且是被分散染料染色的纱线。在该情况下,在构成染色纱线的非结晶部分的聚酯分子之间,掺入有以下物质:在生产由聚酯构成的纱线时不可避免地掺入该纱线中的物质、分散染料以及能够发挥抗菌剂的功能的物质。
[0015]在生产由聚酯构成的纱线时,在生产出的纱线中不可避免地掺入有杂质,该杂质例如是作为聚酯的原料的单体以不会形成纤维体的程度的低聚合度聚合而成的物质等。在构成纱线的聚酯为具有结晶部分以及非结晶部分这两者的结晶性塑料的状态的情况下,该杂质在纱线中掺入构成非结晶部分的聚酯分子之间。
[0016]另一方面,在对由具有结晶部分以及非结晶部分这两者的结晶性塑料的状态的聚酯构成的纱线进行染色时,一般来说,采用以下方法:在该纱线中进行膨胀以使构成非结晶部分的聚酯分子之间的间隙扩大,使分散染料掺入通过该膨胀而被扩大的间隙中。其中,在由具有结晶部分以及非结晶部分这两者的结晶性塑料的状态的聚酯构成的纱线中,随着时间的经过,掺入构成其非结晶部分的聚酯分子之间的物质移动至纱线的表面,成为在该表面附着粉末的形态。因此,在通过上述方法对由结晶性塑料的状态的聚酯构成的纱线进行染色的情况下,在该纱线中,被分散染料着色的粉末随着时间的经过变为附着在表面的状态。
[0017]因此,上述的双面绒针织物,通过使能够发挥抗菌剂的功能的物质成为附着在染色纱线的表面的状态,从而能够发挥该物质的抗菌作用。另外,在上述双面绒针织物中,掺入构成染色纱线的非结晶部分的聚酯分子之间的物质变为以被分散染料着色的粉末的形态附着在染色纱线的表面的状态,因此能够目视识别该物质。
[0018]另外,还提供一种生产染色纱线的方法的专利技术,用于生产上述染色纱线。该生产染色纱线的方法,具有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在第一步骤中,使由聚酯构成的纱线膨胀。在第二步骤中,通过含有抗菌剂以及分散染料这两者的分散系,对经过第一步骤而变为膨胀的状态的纱线进行染色,从而将该纱线加工成染色纱线。
[0019]聚酯是由于其结构的致密度以及高结晶度,在后加工过程中难以使抗菌剂掺入其
内部的物质。因此,在使聚酯制成的纱线发挥抗菌作用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采用以下方法:经由结合剂将抗菌剂粘在纱线的表面的方法,或将以聚酯为分散介质且以抗菌剂为分散质的分散系作为原料来生产纱线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在前者的方法中,存在着抗菌剂因使用而从纱线剥落,从而使抗菌作用减弱的课题。另外,在后者的方法中,存在着在生产发挥抗菌作用的纱线时,需要以特别的分散系为原料的课题。
[0020]在此,根据上述生产染色纱线的方法,能够在不追加特别的步骤的情况下,获得聚酯制成的染色纱线,该染色纱线将由聚酯构成的纱线作为材料,在该纱线的内部掺入有抗菌剂以及分散染料这两者。而且,通过在双面绒针织物中使用该染色纱线,能够使该双面绒针织物被分散染料着色并能够使该双面绒针织物发挥抗菌剂的抗菌作用。其中,双面绒针织物的抗菌作用通过掺入染色纱线的内部的抗菌剂实现,因此能够降低抗菌剂从纱线剥落,从而使抗菌作用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绒针织物,具有:第一组织,由呈编织状态的面纱线构成,所述编织状态是指,以呈现具有上针的面和下针的面的纬编组织的方式被编织而成的状态,第二组织,由呈所述编织状态的毛纱线构成,且所述毛纱线的纬编组织中的下针的面与所述第一组织中的上针的面重叠,以及第三组织,包括地纱线,所述地纱线针对所述第二组织和所述第一组织,以使其他组织不会从该第一组织中的下针的面露出的状态,将所述第二组织和所述第一组织接合;所述双面绒针织物的特征在于,所述地纱线为弹性纱线,沿着所述第一组织的纬编组织中的纬圈配置,并发挥对抗该纬圈在延伸方向上的伸长的弹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绒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纱线被编织成,在该面纱线的表面被涂膜覆盖的状态下,呈现所述第一组织的纬编组织,所述涂膜包括如下物质:该物质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三郎金城秀侑那须竜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则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