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床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924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05
提供一种降低热处理后的材料的温度并将该材料排出的转床窑。转床窑(10)包括:材料供给部(13),其设于加热管(12)的第1端(12a)侧;材料回收部(14),其设于第2端(12b)侧;内筒(15),其在第2端(12b)侧以插入到加热管(12)的中心部的状态被支承;分支管,其在内筒(15)的外周面沿着周向设有多个,分别自内筒(15)分支,而且,沿着加热管(12)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延伸;热风供给管(17),其以插入到内筒(15)的延伸到加热管(12)之外的一端的状态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内筒(15)相对旋转;以及驱动机构(18),其使加热管(12)旋转。其使加热管(12)旋转。其使加热管(12)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床窑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转床窑。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00

24621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热分解滚筒,其以如下方式构成:设置在中空内接收来自螺旋输送机的废弃物的横型的旋转滚筒,并且将供作为废弃物加热用的热介质的加热气体流通的多根导热管在旋转滚筒的中空内设为沿着该旋转滚筒的长度方向的状态,设置针对导热管的加热气体供给部、加热气体排出部以及热分解气体、热分解残渣排出部。
[0003]在日本特开2006

5797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废弃物的热分解设备,其包括:热分解滚筒,其在滚筒主体的配设加热管的一端设有加热气体入口壳体,在滚筒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加热气体出口壳体;以及热分解气体燃烧炉,其将使热分解气体的一部分燃烧而成的燃烧废气作为加热气体而向加热气体入口壳体供给。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24621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579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另外,本专利技术人认为,考虑到后工序,存在要降低热处理后的材料的温度并将该材料排出的情况。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此处公开的转床窑包括加热管、材料供给部、材料回收部、内筒、分支管以及驱动机构。加热管是大致圆筒形的管。材料供给部设于加热管的第1端侧。材料回收部设于加热管的第2端侧。内筒在加热管的第2端侧以插入到加热管的中心部的状态被支承。分支管在加热管中在内筒的外周面沿着周向设有多个,分别自内筒分支,而且,沿着加热管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延伸。热风供给管以插入到内筒的延伸到加热管之外的一端的状态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内筒相对旋转。驱动机构是使加热管旋转的机构。根据该转床窑,具有分支管,该分支管自在加热管的第2端侧以插入到加热管的中心部的状态被支承的内筒分支,而且,沿着加热管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延伸,能够在加热管的第2端侧降低热处理后的材料的温度并将该材料排出。
[0012]例如,也可以是,分支管自加热管的第1端侧延伸到加热管之外,在加热管的第1端侧之外具有覆盖分支管的出口的排气通道。此外,作为另一形态,也可以是,分支管在加热管的中间部延伸到加热管之外,还具有覆盖分支管的延伸到加热管之外的出口的排气通道。
[0013]此外,也可以是,具有配置于加热管的中心部且与分支管连接的歧管和自歧管延伸到加热管之外的至少一个排气管。也可以是,排气通道是在中间部在周向上连续的环状的通道。也可以是,分支管是圆筒。也可以是,内筒是圆筒。
[0014]也可以是,转床窑还包括隧道状的炉体和配置于炉体内的加热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加热管贯通炉体,被支承为能够旋转。也可以是,分支管在加热管进入炉体的位置自内筒分支。
[0015]也可以是,加热管构成为随着周向旋转而自第1端侧朝向第2端侧输送粉体状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加热管的第1端侧配置得比第2端侧高。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加热管的第1端侧与第2端侧之间的倾斜为0.5度以上且1度以下。此外,也可以是,在加热管的内周面设有螺旋状的叶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转床窑10的纵剖主视图。
[0017]图2是图1的II

II侧面向视图。
[0018]图3是图1的III

III侧面向视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的加热管12的IV

IV剖视图。
[0020]图5是图1所示的加热管12的V

V剖视图。
[0021]图6是图1所示的加热管12的VI

VI剖视图。
[0022]图7是图1所示的加热管12的VII

VII剖视图。
[0023]图8是图1所示的加热管12的VIII

VIII剖视图。
[0024]图9是加热管12的剖视图。
[0025]图10是转床窑10A的纵剖主视图。
[0026]图11是转床窑10B的纵剖主视图。
[0027]图12是图11的XII

XII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10A、10B、转床窑;12、加热管;12a、第1端;12a1、凸缘;12a2、支承板;12b、第2端;12b1、凸缘;12b2、排出口;13、材料供给部;14、材料回收部;15、内筒;15a、第1内筒;15b、第2内筒;16、分支管;16a、分支管16的端部;17、热风供给管;18、驱动机构;18a、链轮;18f、链;20、20A、20B、排气通道;21、排气口;22、排放部;25、加热室;26、加热器;27、炉体;28、分隔件;31、凸缘;32、凸缘;33、肋;36、轴承;37、轴承;38、密封件;39、密封件;40、螺旋给料器;41、排出口;42、密封件;44、开口;46、隔热管;48、密封构件;51、壳体;52、料斗;52a、阀;53、内筒罩;54、开口;55、开口;56、隔热管;58、密封构件;60、热风产生装置;61、62、支承件;61a、62a、臂;63、64、支承件;70、热交换器;81、歧管;82、排气管;M1、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典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起到相同的作用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说明。此外,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厚度等)并非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
[0031]《转床窑10》
[0032]图1是转床窑10的纵剖主视图。如图1所示,转床窑10包括加热管12、材料供给部13、材料回收部14、内筒15、分支管16、热风供给管17、驱动机构18以及排气通道20。
[0033]〈加热管12〉
[0034]在图1所示的形态中,转床窑10的加热管12是大致圆筒形的管,轴线水平地绘制,但实际上设定有预定的角度的倾斜。加热管12配置得第1端12a侧比第2端12b侧高。加热管12作为加热材料的加热炉,可以具有需要的长度。此处,加热管12是圆筒形的管,但也可以设有凸缘等,也可以在细微的部分不是完全的圆筒。
[0035]此处,作为向转床窑10供给的材料,例如是陶瓷粉体例如钛酸钡粉体、金属粉体例如铁素体粉体。转床窑10用于这些粉体状的材料的烧成。在该观点上,对于加热管12而言,与加热的材料、加热时的气氛气体相应地要求需要的耐腐蚀性。在该实施方式中,加热管12可以使用不锈钢(例如,SUS316)。根据用途,加热管12也可以是陶瓷制。
[0036]加热管12在适当的情况下被称为“炉芯管”等。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加热管12的第1端12a侧的端部和第2端12b侧的端部分别设有凸缘12a1、12b1。在该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床窑,其中,该转床窑包括:大致圆筒形的加热管;材料供给部,其设于所述加热管的第1端侧;材料回收部,其设于所述加热管的第2端侧;内筒,其在所述加热管的所述第2端侧以插入到所述加热管的中心部的状态被支承;分支管,其在所述加热管中在所述内筒的外周面沿着周向设有多个,分别自所述内筒分支,而且,沿着所述加热管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延伸;热风供给管,其以插入到所述内筒的延伸到所述加热管之外的一端的状态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筒相对旋转;以及驱动机构,其使所述加热管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床窑,其中,所述分支管自所述加热管的所述第1端侧延伸到所述加热管之外,在所述加热管的所述第1端侧之外具有覆盖所述分支管的出口的排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床窑,其中,所述分支管在所述加热管的中间部延伸到所述加热管之外,该转床窑还具有覆盖分支管的延伸到所述加热管之外的出口的排气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床窑,其中,该转床窑具有配置于所述加热管的中心部且与所述分支管连接的歧管和自所述歧管延伸到所述加热管之外的至少一个排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秀直加藤彩小泽芳昭长谷川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则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