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85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及其制备工艺。采用纬编双面机织造而成,通过编织工艺设置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的线长和线圈密实度,其中,所述凹陷部的线长较短、线圈较疏松,所述凸出部的线长较长、线圈较紧密。在所述第一基层以及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微孔洞,可以提供空气对流通道,增强透气。由此,整个面料既有凹陷部和凸出部组合形成的立体效果,又有刷毛处理形成的柔和羊羔绒触感和视觉效果,可以延长空气滞留增强保温性。同时,面料中若采用两种以上颜色的纱线,则面料就可以呈现出凹陷部和凸出部不同颜色的双色或多色效果,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立体刷毛面料。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立体刷毛面料。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立体刷毛面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穿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穿着舒适还要美观大方,因此对服装面料来说是一种考验。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里料及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目前的针织面料要想做出立体感较强的效果,一般是通过提花、服体、刺绣在服体上的绒线图案、装在绒线图案与服体之间的弹性填充物构成等方法来实现。如果想得到间距透气和保暖优良性能的面料,多数会考虑将加填充和编织孔洞结合来得到。更进一步地,想让面料呈现刷毛的柔和保暖效果、透气效果与立体效果,则还未见相关技术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凹凸分明的立体效果、模块化色彩柔和的刷毛面料,在增加使用者穿着舒适度的同时,增强了相邻模块图案间视觉上的色彩过度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包括表面和背面,所述表面由间隔交替的凹陷部和凸出部连接而成,所述凹陷部包含第一基层和附着于第一基层上的第一毛绒层,所述凸出部包含第二基层和附着于第二基层上的第二毛绒层,所述第一毛绒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毛绒层,且所述第一毛绒层的密实度小于所述第二毛绒层。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凹陷部具有第一色彩,所述凸出部具有第二色彩。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基层具有若干微孔洞。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背面的纱线含有氨纶。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述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的制备工艺,采用纬编双面提花机,纯电脑提花工艺参数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0010]设置编织组织;
[0011]设置所述凹陷部线圈紧密、所述凸出部线圈疏松;
[0012]穿纱,所述下针筒对应凸出部的纱嘴喂入两股纱;
[0013]编织;
[0014]染整定型;
[0015]刷毛。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穿纱步骤时,上针盘纱嘴喂入含有氨纶的纱线或纱线与氨纶同时喂入。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都遵循4路一个循环。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凹陷部的4路编织组织为:
[0019]第一路:上针成圈下针不编织;
[0020]第二路:上针不编织和成圈交替,下针成圈;
[0021]第三路:上针成圈下针不编织;
[0022]第四路:上针成圈和不编织交替,下针成圈。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凹陷部的4路编织组织为:
[0024]第一路:上针成圈和不编织交替,下针成圈;
[0025]第二路:上针不编织和成圈交替,下针不编织;
[0026]第三路:上针不编织和成圈交替,下针成圈;
[0027]第四路:上针成圈和不编织交替,下针不编织。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凸起部的4路编织组织为:
[0029]第一路:上针成圈,下针集圈和不编织交替;
[0030]第二路:上针不编织,下针成圈;
[0031]第三路:上针成圈,下针不编织和集圈交替;
[0032]第四路:上针不编织,下针成圈。
[0033]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立体保暖效果的刷毛面料,采用纬编双面机织造而成,通过编织工艺设置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的线长和线圈密实度,其中,所述凹陷部的线长较短、线圈较疏松,所述凸出部的线长较长、线圈较紧密。在所述第一基层以及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凸出部的连接处设置有若干微孔洞,可以提供空气对流通道,增强透气。由此,整个面料既有凹陷部和凸出部组合形成的立体效果,又有刷毛处理形成的柔和羊羔绒触感和视觉效果,可以延长空气滞留增强保温性。同时,面料中若采用两种以上颜色的纱线,则面料就可以呈现出凹陷部和凸出部不同颜色的双色或多色效果,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立体刷毛面料。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具有立体保暖效果的刷毛面料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表面;
[0037]2、背面;
[0038]11、凹陷部;
[0039]12、凸出部;
[0040]110、第一基层;
[0041]111、第一毛绒层;
[0042]120、第二基层;
[0043]121、第二毛绒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45]DTY(Draw texturing yarn拉伸变形丝)也称为涤纶低弹丝,是在加弹机器上进行
连续或同时拉伸、经过假捻器变形加工后的成品丝。DTY在卷绕状态是直的;但放松的状态下,丝线会收缩、蓬松起来。因此DTY面料具有柔软蓬松特点。
[0046]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立体保暖效果的刷毛面料,包括表面1和背面2,所述表面1由间隔交替的凹陷部11和凸出部12连接而成,所述凹陷部11包含第一基层110和附着于第一基层110上的第一毛绒层111,所述凸出部12包含第二基层120和附着于第二基层120上的第二毛绒层121,所述第一毛绒层1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毛绒层121,且所述第一毛绒层111的密实度小于所述第二毛绒层121。
[004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立体保暖效果的刷毛面料,所述凹陷部11具有第一色彩,所述凸出部12具有第二色彩。
[004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立体保暖效果的刷毛面料,所述第一基层具有若干微孔洞112。
[004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立体保暖效果的刷毛面料,所述背面2的纱线含有氨纶。含有氨纶的纱线可以让背面整体更密实,背面的紧密和表面的松、膨、绒的质感,使得面料的立体感更强。
[0050]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具有立体保暖效果的刷毛面料的制备工艺,采用纬编双面提花机,纯电脑提花工艺参数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0051]设置编织组织,所述凹陷部的4路编织组织为:
[0052]第一路:上针成圈下针不编织;
[0053]第二路:上针不编织和成圈交替,下针成圈;
[0054]第三路:上针成圈下针不编织;
[0055]第四路:上针成圈和不编织交替,下针成圈。
[0056]在其他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凹陷部的4路编织组织为:
[0057]第一路:上针成圈和不编织交替,下针成圈;
[0058]第二路:上针不编织和成圈交替,下针不编织;
[0059]第三路:上针不编织和成圈交替,下针成圈;
[0060]第四路:上针成圈和不编织交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和背面,所述表面由间隔交替的凹陷部和凸出部连接而成,所述凹陷部包含第一基层和附着于第一基层上的第一毛绒层,所述凸出部包含第二基层和附着于第二基层上的第二毛绒层,所述第一毛绒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毛绒层,且所述第一毛绒层的密实度小于所述第二毛绒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具有第一色彩,所述凸出部具有第二色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层具有若干微孔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的纱线含有氨纶。5.一种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具有立体效果的刷毛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纬编双面提花机,纯电脑提花工艺参数设计,包括以下步骤:设置编织组织;设置所述凹陷部线圈紧密、所述凸出部线圈疏松;穿纱,所述下针筒对应凸出部的纱嘴喂入两股纱;编织;染整定型;刷毛。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梅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