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板的接线结构及应用其的发热板结构、发热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54480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热板的接线结构,其包括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包括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出端及第二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弹簧式电极;通过该发热板的接线结构设置,能满足其应用的发热板结构电性连接稳定需求的同时,确保了其应用的发热板系统的高效装配应用。了其应用的发热板系统的高效装配应用。了其应用的发热板系统的高效装配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板的接线结构及应用其的发热板结构、发热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采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热板的接线结构及应用其的发热板结构、发热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房屋装修中,考虑的方面越来越全面,为了解决北方冬天房屋供暖,以及南方湿冷的气候问题,市场推出了大量的发热板以作为地板材料,满足地面取暖应用的需求。
[0003]目前,市面上的发热板具有生产工艺复杂、施工维修繁琐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热板的接线结构及应用其的发热板结构、发热板系统。
[0005]发热板的接线结构,其包括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包括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出端及第二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弹簧式电极。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导线还包括第三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电极组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的电极组件为弹簧式电极。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设置有公接线插头,和/或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设置有母接线插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设置有接电盒,所述接电盒包括上开口设置的盒体,所述弹簧式电极装配设置于所述盒体中,所述弹簧式电极的弹性触接端具有经所述上开口以伸出接电盒的趋势。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式电极包括定位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第一接电片,所述第一接电片第二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电片上连接有接电弹簧,所述接电弹簧的自由端连接有第二接电片以形成所述弹性触接端,所述第二接电片在所述接电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具有经所述上开口以伸出接电盒的趋势。
[0011]应用有如上述所述的接线结构的发热板结构,其包括发热板主体,所述发热板主体下侧设置有接电端,该接线结构中的弹簧式电极的弹性触接端与所述接电端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板主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层、电极层、发热层及面板层,所述绝缘层上对应所述电极层的接电端位置开设有安装开口,所述弹簧式电极的弹性触接端通过所述安装开口而电性连接至所述电极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发热板主体下侧设有保温隔热层。
[0014]应用有如上述所述的发热板结构的发热板系统,其中所述发热板结构设置有多个,各所述发热板结构并排铺设设置,一所述发热板结构中的第一电源输入端与其相邻的另一所述发热板结构中的第一电源输出端电性连通设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通过该发热板的接线结构设置,能满足其应用的发热板结构电性连接稳定需求的同时,确保了其应用的发热板系统的高效装配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接线结构的组合应用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A局部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发热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发热板主体的应用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发热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发热板系统的组合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接线组件1、导线盒10、连接导线11、第一电源输入端12、公接线插头121、第一电源输出端13、母接线插头131、第二电源输出端14、第三电源输出端15、
[0025]电极组件2、弹簧式电极20、弹性触接端201、第一接电片21、接电弹簧22、第二接电片23、
[0026]接电盒30、盒体31、盒盖32、上开口33、
[0027]发热板主体40、接电端401、绝缘层41、安装开口410、接电槽411、电极层42、正电极引出件421、负电极引出件422、发热层43、石墨烯发热条431、面板层44、保温隔热层45、
[0028]外部电源5、正极导线51、负极导线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3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发热板结构,其包括发热板主体40及设置于所述发热板主体40下侧的接线组件1,所述发热板主体40整体呈矩形状,所述接线组件1应用有一种接线结构,该接线结构包括以导线盒10装接的连接导线11,所述导线盒10呈长方体状,该导线盒10的长边侧长度与所述发热体主板40的一边宽度基本等同;所述连接导线11包括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入端12、第一电源输出端13、第二电源输出端14及第三电源输出端15,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12设置有公接线插头121,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13设置有母接线插头131,所述公接线插头121于所述导线盒10的短边侧位置一端设置,以对应于所述发热板主体40的一端边缘设置应用;所述母接线插头121于所述导线盒10的短边侧位置另一端设置,以对应于所述发热板主体40的另一端边缘设置应用;则以该公接线插头121及母接线插头131均朝向于该发热板主体40的布置范围外侧的应用方式,能方便于满足外部电源5配合装接的需求;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14及第三电源输出端15均电性连接有电极组件2。
[0031]实施例1:
[0032]所述发热板主体40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层41、电极层42、发热层43及面板层44,所述发热层43应用为石墨烯发热层43,所述电极层42设置有正电极引出件421及负电极引出件422,所述正电极引出件421与负电极引出件422电性触接连接至所述石墨烯发
热层43上,所述绝缘层41的四端位置上对应所述电极层42的正电极引出件421与负电极引出件422的接电端401位置均布设置有呈田字形排布的四个安装开口410,各所述安装开口410上凹设形成有接电槽411。
[0033]实施例2:
[0034]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43设置为以多组并排设置的石墨烯发热条431,所述正电极引出件421及所述负电极引出件422均呈长条状设置,且该正电极引出件421及所述负电极引出件422平行排布设置,其排布方向与各石墨烯发热条431的排布方向垂直,所述正电极引出件421及所述负电极引出件4322分别连接于各并排的石墨烯发热条431两端侧位置并直接地叠加触接连接至所述石墨烯发热条431上。
[0035]该接线结构基于正电极引出件421及负电极引出件422的正负电极接电应用而分设布置为两组,使上述接线结构中的电极组件2均应用为弹簧式电极20,各所述弹簧式电极20均装配设置于一接电盒30结构中,所述接电盒30包括上开口33设置的盒体31,所述弹簧式电极20包括定位设置于所述盒体31内的第一接电片21,所述第一接电片21与相应的第二电源输出端14或第三电源输出端15形成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热板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包括设置有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出端及第二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弹簧式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线还包括第三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有电极组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的电极组件为弹簧式电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设置有公接线插头,和/或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设置有母接线插头。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设置有接电盒,所述接电盒包括上开口设置的盒体,所述弹簧式电极装配设置于所述盒体中,所述弹簧式电极的弹性触接端具有经所述上开口以伸出接电盒的趋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式电极包括定位设置于所述盒体内的第一接电片,所述第一接电片第二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电片上连接有接电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新豪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