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123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包括桌支架和设置在桌支架顶部的发热体台面板,所述发热体台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基体、电极层、石墨烯发热层、绝缘层、反辐射隔热层,所述接电槽内安装有接线装置,通过将基体、电极层、石墨烯发热层、绝缘层经高温固化结合后再与反辐射隔热层粘结复合成一体,因基体、电极层和石墨烯发热层经高温固化无隙紧密的结合成一体,使得发热效率更高,发热更均匀、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产品表面观感不足,发热效率不理想,耐高温性差,制作工艺复杂等缺点,发热体台面板底板采用反辐射隔热层作为支撑层保温储热效果更好,同时实现了防水、防火、防裂、保温、智能调节温度、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
本技术涉及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
技术介绍
餐桌是人们每天必须接触的物品,利用餐桌人们可以团圆和进餐以及聊天等等。餐桌可以用在家里,也可以用在餐厅。目前的餐桌的结构设计都比较简单,其功能也仅限于进餐,当进餐时间长或者就餐空间的温度低时,桌上的饭菜会变凉,导致无法进餐。现有发热桌台的热量散发较快,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已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包括桌支架和设置在桌支架顶部的发热体台面板,所述发热体台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基体、电极层、石墨烯发热层、绝缘层、反辐射隔热层,所述电极层包括相平行的正电极引出端与负电极引出端,所述正电极引出端朝向所述负电极引出端延伸设有正电极接电端,所述负电极引出端朝向所述正电极引出端延伸设有负电极接电端,所述石墨烯发热层包括若干电加热膜,所述电加热膜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正电极引出端和负电极引出端上,所述正电极接电端与负电极接电端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绝缘层以及反辐射隔热层对应间隔均开设有接电槽,所述接电槽内安装有接线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接线装置上开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簧式正电极和压簧式负电极,所述压簧式正电极与压簧式负电极分别连接所述正电极接电端和负电极接电端。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安装在所述桌支架上,所述压簧式正电极和压簧式负电极均连接有引出导线,该引出导线延伸至容置槽外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内还设置有压簧式温感器,所述压簧式温感器通过串联连接在引出导线与压簧式正电极或压簧式负电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桌支架由支撑架以及固定在支撑架四周的支脚组成,且支撑架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边沿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吸盘,所述吸盘贴合连接所述反辐射隔热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采用基体作为台面板、电极层与石墨烯发热层作为发热源,将基体、电极层、石墨烯发热层、绝缘层经高温固化结合后再与反辐射隔热层粘结复合成一体,因基体、电极层和石墨烯发热层经高温固化无隙紧密的结合成一体,使得发热效率更高,发热更均匀、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产品表面观感不足,发热效率不理想,耐高温性差,制作工艺复杂等缺点,发热体台面板底板采用反辐射隔热层作为支撑层保温储热效果更好,同时实现了防水、防火、防裂、保温、智能调节温度、环保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极层与石墨烯发热层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桌支架1、支撑架11、通槽110、支脚12、吸盘13、发热体台面板2、基体21、电极层22、正电极引出端221、负电极引出端222、负电极接电端223、石墨烯发热层23、绝缘层24、反辐射隔热层25、接电槽26、接线装置3、容置槽30、压簧式正电极31、压簧式负电极32、引出导线33、压簧式温感器34、温控器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包括桌支架1和设置在桌支架1顶部的发热体台面板2,发热体台面板2包括依次设置的基体21、电极层22、石墨烯发热层23、绝缘层24、反辐射隔热层25,其中基体21的厚度为3-30mm,电极层22的厚度为0.1-0.3mm,石墨烯发热层23的厚度为0.1-0.3mm、绝缘层24的厚度为0.1-0.3mm、反辐射隔热层25的厚度为1-5mm,电极层22包括相平行的正电极引出端221与负电极引出端222,正电极引出端221朝向负电极引出端222延伸设有正电极接电端223,负电极引出端222朝向正电极引出端221延伸设有负电极接电端224,石墨烯发热层23包括若干电加热膜230,电加热膜230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正电极引出端221和负电极引出端222上,正电极接电端223与负电极接电端224之间设有间隔,绝缘层24以及反辐射隔热层25对应间隔均开设有接电槽26,接电槽26内安装有接线装置3。本实施例中,接线装置3上开设有容置槽30,该容置槽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簧式正电极31和压簧式负电极32,压簧式正电极31与压簧式负电极32分别连接正电极接电端223和负电极接电端224,通过该种结构设计,即使接线装置3旋转180°安装而不影响导电连接,都可以成功安装,加快安装效率,安装简单,快速,减少安装出错的问题,同时方便日后的维护和更换等维修工作。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温控器4,温控器4安装在桌支架1上,压簧式正电极31和压簧式负电极32均连接有引出导线33,该引出导线33延伸至容置槽30外电性连接温控器4,通过该种结构设计,方便调节温度,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本实施例中,容置槽30内还设置有压簧式温感器34,压簧式温感器34通过串联连接在引出导线33与压簧式正电极31或压簧式负电极32之间,通过该种结构设计,实现温度上下限的管控。本实施例中,桌支架1由支撑架11以及固定在支撑架11四周的支脚12组成,且支撑架11上开设有通槽110,支撑架11的顶部边沿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吸盘13,吸盘13贴合连接所述反辐射隔热层25,通过该种结构设计,通过该种结构设计,支撑架11上的通槽110有利于接线工作,只需要将发热体台面板2直接放置在支撑架11上,使得反辐射隔热层25与吸盘13贴合连接,实现固定效果。本技术的主要原理:通过采用基体21作为台面板、电极层22与石墨烯发热层23作为发热源,将基体21、电极层22、石墨烯发热层23、绝缘层24与反辐射隔热层25复合成一体,基体21可采用石材、玻璃、微晶板等绝缘导热材料的板材,电极层22与石墨烯发热层23配合使得发热面积更覆盖、均匀,解决了现有技术产品表面观感不足,耐高温性差,导热能耗高的问题,同时实现了防水、防火、防裂、保温、智能调节温度、环保节能。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具有较多有益的功能,包括:保健功能:让坐在桌台周围的人员能感觉到如沐浴在温暖的阳光底下的舒适体验。由于发热体不发可见光,不发红、不消耗空气、无风、无噪音,通电3秒钟后即可速热,5分钟内即可达到设定温度,不破坏空气中的有益成分,从而解决了传统取暖装置使人感觉口干舌噪上火的弊端。节能功能:使用一体化结合石墨烯发热技术,比普通的取暖装置效率较高,利于节能。环保功能:恒温干燥、防潮抑菌。本技术还同时实现了防水、防火、保温、取暖、智能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桌支架(1)和设置在桌支架(1)顶部的发热体台面板(2),所述发热体台面板(2)包括依次设置的基体(21)、电极层(22)、石墨烯发热层(23)、绝缘层(24)、反辐射隔热层(25),所述电极层(22)包括相平行的正电极引出端(221)与负电极引出端(222),所述正电极引出端(221)朝向所述负电极引出端(222)延伸设有正电极接电端(223),所述负电极引出端(222)朝向所述正电极引出端(221)延伸设有负电极接电端(224),所述石墨烯发热层(23)包括若干电加热膜(230),所述电加热膜(230)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正电极引出端(221)和负电极引出端(222)上,所述正电极接电端(223)与负电极接电端(224)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绝缘层(24)以及反辐射隔热层(25)对应间隔均开设有接电槽(26),所述接电槽(26)内安装有接线装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桌支架(1)和设置在桌支架(1)顶部的发热体台面板(2),所述发热体台面板(2)包括依次设置的基体(21)、电极层(22)、石墨烯发热层(23)、绝缘层(24)、反辐射隔热层(25),所述电极层(22)包括相平行的正电极引出端(221)与负电极引出端(222),所述正电极引出端(221)朝向所述负电极引出端(222)延伸设有正电极接电端(223),所述负电极引出端(222)朝向所述正电极引出端(221)延伸设有负电极接电端(224),所述石墨烯发热层(23)包括若干电加热膜(230),所述电加热膜(230)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正电极引出端(221)和负电极引出端(222)上,所述正电极接电端(223)与负电极接电端(224)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绝缘层(24)以及反辐射隔热层(25)对应间隔均开设有接电槽(26),所述接电槽(26)内安装有接线装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保温的红外发热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3)上开设有容置槽(30),该容置槽(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簧式正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新豪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