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002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取暖器,其包括底盒体,所述底盒体上设置有上侧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底盒体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接电开口;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位置装接设置有一体式发热板,所述一体式发热板下侧设置有接电位置,所述一体式发热板与安装腔之间设置有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及与所述电极组件电性连接的接电线,所述接电线电性连接有装接于所述接电开口上的接电头以作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一体式发热板的接电位置与形成电性连接;该便携式取暖器的结构应用设置,具有结构紧凑的设计特点,能满足用户随身携带的便携应用需求。便携应用需求。便携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采暖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寒冷的冬天,各种取暖电器被广泛使用,现有的各种取暖器,例如电热桌、电热茶几、小太阳等,一般均是使用电力使电热丝加热,以该电热丝的加热应用的取暖器具有体积大,发热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式取暖器。
[0004]便携式取暖器,其包括底盒体,所述底盒体上设置有上侧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底盒体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接电开口;所述安装腔上装接设置有一体式发热板以及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及与所述电极组件电性连接的接电线,所述接电线电性连接有装接于所述接电开口上的接电头以作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输入端,所述一体式发热板装接固定至所述底板层上侧,所述一体式发热板下侧的接电位置与所述电极组件上侧的电源输出端形成电性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发热板与安装腔底部之间装接设置有底板层,所述底板层上设置有底板开口,所述电极组件配合所述底板开口而定位装接;所述接电线设置于底板层与安装腔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底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底板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开口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电极以及负极电极;所述接电线包括与所述正极电极连接的第一电线及与所述负极电极连接的第二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与第二电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接电头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接电线之间串联连接有温控开关。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接电头外接设置有可作输出功率调整的电源输入组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弹簧式电极,所述弹簧式电极与所述接电线电性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发热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绝缘层、电极层、发热层及面板层,所述绝缘层、电极层、发热层及面板层通过复合固化呈一体式设置,所述绝缘层上对应所述电极层的接电位置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弹簧式电极的弹性触接端通过所述安装通孔而电性连接至所述电极层;
[0012]所述发热层为石墨烯发热层,所述电极层包括呈长条状设置的正电极引出件及负电极引出件,所述正电极引出件及负电极引出件平行排布设置,所述正电极引出件及所述负电极引出件分别直接触接连接至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的两端侧位置;所述绝缘层、电极层、发热层及面板层通过复合固化呈一体式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接电盒体;所述接电盒体上具有接电腔且所述接电盒体上侧设置有与该接电腔连通的上开口;所述接电腔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弹簧式电极装配的电极安装位;所述上开口与所述电极安装位之间形成有用于该弹簧式电极的弹性触接端作弹性调整活动的活动间距。
[0014]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层为瓷砖、微晶板、玻璃或石材中的一种;和/或所述底板层为雪弗板、挤塑板、发泡陶瓷板、聚氨酯保温板、带铝箔珍珠棉保温膜中的一种。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该便携式取暖器的结构应用设置,具有结构紧凑的设计特点,能满足用户随身携带的便携应用需求。
[0017]该便携式取暖器通过带弹簧电极的一体式发热板结构应用,满足体积控制的前提下,具有发热效率高、接电应用稳定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取暖器的组合应用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便携式取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一体式发热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电源装置的组合应用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底盒体1、安装腔11、接电开口12、定位柱13、
[0025]底板层2、底板开口21、定位孔22、
[0026]一体式发热板3、绝缘层31、安装通孔311、电极层32、正电极引出件321、负电极引出件322、发热层33、面板层34、
[0027]电源装置4、接电盒体40、上开口400、上盒体401、上盒壁4011、下盒体402、接电腔 403、电线孔404、电极安装位405、开关安装位406、电极组件41、正极电极411、负极电极412、弹簧式电极413、弹性触接端4131、接电线42、第一电线421、第二电线422、接电头43、温控开关44、
[0028]电源输入组件5、调节旋钮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取暖器,其包括底盒体1,所述底盒体1 上设置有上侧开口的安装腔11,所述底盒体1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的接电开口 12;所述安装腔11底侧中央竖向设置有定位柱13,使一底板层2通过设置有与该定位柱13 定位配合的定位孔22而装接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1中。
[0032]该便携式取暖器还包括有一体式发热板3以及电源装置4,所述电源装置4包括分
设为正极电极411及负极电极412以设置应用的两组电极组件41,该两组电极组件41采用有结构相同的接电盒结构以装配设置有弹簧式电极413。
[0033]具体而言,该电极组件41包括接电盒体40,所述接电盒体40整体呈长方体状,所述接电盒体40上具有接电腔403且所述接电盒体40上侧设置有与该接电腔403连通的上开口400,所述接电腔403中装接设置有弹簧式电极413,各所述弹簧式电极413的弹性触接端4131形成为电源输出端,并经所述上开口400而朝向上侧弹性活动设置。
[0034]所述接电盒体40周侧设置有与所述接电腔403连通的电线孔404,所述弹簧式电极413 电性连接有接电线42,且所述弹簧式电极413与所述接电线42之间串联连接有温控开关44;所述弹簧式电极413与所述温控开关44沿所述接电盒体40的长边侧而并排排布设置,所述电线孔404于所述温控开关44安装位置一侧设置。
[0035]所述底板层2上对应于所述安装腔11的两对向侧端角位置设置有两个底板开口21。则两组所述接电盒体40分别对应该底板层2两侧的底板开口21而装配设置,且所述接电线42 包括于两端的接电盒体40经对应电线孔404而延伸设置的与所述正极电极411连接的第一电线421及与所述负极电极412连接的第二电线422,所述第一电线421与第二电线422设置于底板层2与安装腔11之间电性连接有设置于所述接电开口12的接电头43,以使该接电头 43的接电端朝向于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盒体,所述底盒体上设置有上侧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底盒体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接电开口;所述安装腔上装接设置有一体式发热板以及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及与所述电极组件电性连接的接电线,所述接电线电性连接有装接于所述接电开口上的接电头以作为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输入端,所述一体式发热板装接固定至底板层上侧,所述一体式发热板下侧的接电位置与所述电极组件上侧的电源输出端形成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发热板与安装腔底部之间装接设置有底板层,所述底板层上设置有底板开口,所述电极组件配合所述底板开口而定位装接;所述接电线设置于底板层与安装腔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底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底板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开口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电极以及负极电极;所述接电线包括与所述正极电极连接的第一电线及与所述负极电极连接的第二电线,所述第一电线与第二电线电性连接于所述接电头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与所述接电线之间串联连接有温控开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头外接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新豪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