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018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体,包括基体和电热部,加热体至少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至少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位于电热部的外缘部分且与其间隔设置,第二部分和电热部接触设置,第二电极具有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位于电热部的外缘部分且与其间隔设置,电热部至少具有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第二电极至少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三部分连接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加热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部分和第一臂之间且第一加热区域电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臂,第二加热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部分和第二臂之间且第二加热区域电连接第二部分和第二臂。该加热体加热效率较高且耐用性好。率较高且耐用性好。率较高且耐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体


[0001]本技术属于固体或液体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体。

技术介绍

[0002]电加热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用于家用电器,电子器件、军事等。市面上的电加热体是一种通过将线电阻印刷在绝缘基材上,并在线电阻两端印刷电极而制成。这种电加热体的电极布局单一,电阻是线电阻形式,如果要在一个较大面积处布局电阻需要将线电阻迂回往复布置,这种加热体的电极设置在线电阻的两端,通电后电流需要从一端电极经过整条线电阻到达另一端电极,加热效率较低。
[0003]有一种低电压的加热片,加热片贴敷在人体上用于医疗治疗,这种加热片会将电阻布置在整个加热片上,为提高加热效率,这种加热片的电极也会分布在整个加热片上,由于这种是低电压的加热片,加热电阻加热温度较低,对电极的损坏能力较弱,但若用于高电压(例如220v)时,电极很容易损坏,影响电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效率较好且耐用性较好的加热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体,包括基体和电热部,所述电热部与所述基体相固定,所述电热部具有电阻膜,所述加热体至少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至少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电热部的外缘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电热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电热部接触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电热部的外缘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电热部间隔设置,所述电热部至少具有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所述第二电极至少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位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臂位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臂之间且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臂之间且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臂。
[0006]所述第三部分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电热部相对的两侧部,所述第一电极的接电部位位于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的接电部位位于所述第一部分;
[0007]所述电热部位于所述基体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或邻近所述基体的边缘区域。
[0008]定义所述电热部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为D4,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为D1,其中D4≥0.7D1和/或D4≥2mm,D1≥1mm。
[0009]定义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为D1,所述第一臂的宽度为D2,所述第二臂的宽度为D3,定义所述电热部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为D4,其中D2=(0.8

1.2)*D1,D3=(0.8

1.2)*D1;和/或D1≥1mm,D2≥1mm,D3≥1mm,D4≥1mm。
[0010]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具有多边形形状,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具有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所述第一直边和所述第一臂接触,所述第二直边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具有第三直边和第四直边,所述第三直边与所述第二臂接触,所述第四直边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具有边角,所述边角大于90
°
或者所述边角为倒圆角。
[0011]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一体连接,所述电热部具有第三加热区域,所述第三加热区域位于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二臂之间,所述第三加热区域电连接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二臂。
[0012]所述第一臂具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二臂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三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电热部的外缘部分,所述第三端部位于所述电热部,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分隔,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另有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直接电连接。
[0013]所述第三部分具有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和所述第一臂连接,所述第一过渡部具有弧形边或者第一过渡部具有大于90
°
的折角;所述第三部分还具有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和所述第二臂连接,所述第二过渡部具有弧形边或者所述第二过渡部具有大于90
°
的折角。
[0014]所述加热体为片状结构,所述基体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经过所述圆形结构的直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臂之间的距离大致和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臂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和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相对所述第二部分对称设置;
[0015]和/或所述第一电极的接电部位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接电部位相对所述电热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接电部位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接电部位大致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延伸区域;
[0016]和/或所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三部分具有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弧形与所述基体的边缘相对,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弧形与所述基体的边缘相对,所述第一电极的接电部位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D1,所述第二电极的接电部位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D1。
[0017]所述基体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臂、第二臂、第二部分呈近似平行分布,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电热部的两侧部;
[0018]或者所述基体为柱状结构,所述电热部环绕所述柱状结构外周,所述第一部分环绕所述柱状结构的外周且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柱状结构的一端,所述第二部分环绕所述柱状结构的外周且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柱状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极的接电部位为所述第一部分的环形区,所述第二电极的接电部位为所述第三部分的环形区。
[0019]上述技术方案的加热体的第一加热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臂之间且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臂之间且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臂,使得加热体的加热效率较高,同时由于加热体的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位于电热部的外缘部分且和电热部间隔设置,第二电极的第三部分位于电热部的外缘部分且和电热部间隔设置且第二部分与电热部接触设置,使得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所在区域的温度相
对加热区域较低,使得高温的加热区域对电极的热影响降低,有助于提升加热体的耐用性,可适用于220v的电压。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加热体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加热体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加热体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加热体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第一加热区域的简略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加热体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加热体100,基体11,外周111,电热部12,第一加热区域121,第二加热区域12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体,包括基体和电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部与所述基体相固定,所述电热部具有电阻膜,所述加热体至少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至少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电热部的外缘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电热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电热部接触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电热部的外缘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电热部间隔设置,所述电热部至少具有第一加热区域和第二加热区域,所述第二电极至少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位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臂位于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臂之间且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臂之间且所述第二加热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电热部相对的两侧部,所述第一电极的接电部位位于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的接电部位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电热部位于所述基体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或邻近所述基体的边缘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电热部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为D4,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为D1,其中D4≥0.7D1和/或D4≥2mm,D1≥1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为D1,所述第一臂的宽度为D2,所述第二臂的宽度为D3,定义所述电热部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为D4,其中D2=(0.8

1.2)*D1,D3=(0.8

1.2)*D1;和/或D1≥1mm,D2≥1mm,D3≥1mm,D4≥1m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具有多边形形状,所述第一加热区域具有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所述第一直边和所述第一臂接触,所述第二直边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所述第二加热区域具有第三直边和第四直边,所述第三直边与所述第二臂接触,所述第四直边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所述第一加热区域、第二加热区域具有边角,所述边角大于90
°
或者所述边角为倒圆角。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如国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艾尔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