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活化一体式活性炭活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432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化活化一体式活性炭活化装置,包括加热箱、碳化炉、活化炉、送料机构以及出料仓,加热箱内部中间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加热箱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碳化炉的一端伸入第一加热室内,活化炉的一端伸入第二加热室内,送料机构与碳化炉相连接,出料仓设置在活化炉伸出加热箱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体式的设计,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活性炭活化的质量,以解决现有的活性炭活化加工过程中能源利用率低以及加工质量不高的问题。加工质量不高的问题。加工质量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活化一体式活性炭活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炭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碳化活化一体式活性炭活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气体活化法是把原料碳化以后,用水蒸气、二氧化碳、空气、烟道气等,在600~1 200℃下进行活化的方法。它的主要工序为碳化和活化,碳化就是将原料加热,预先除去其中的挥发成分,制成适合于下一步活化用的碳化料。碳化过程分为400℃以下的一次分解反应,400~700℃的氧键断裂反应,700~1 000℃的脱氧反应等三个反应阶段,原料无论是链状分子物质还是芳香族分子物质,经过上述三个反应阶段获得缩合苯环平面状分子而形成三向网状结构的碳化物。碳化物的吸附能力低,这是由于炭中含有一部分碳氢化合物、细孔容积小以及细孔被堵塞等原因所致。活化阶段通常由在大约900℃下,把炭暴露于氧化性气体介质中,进行处理而构成。活化的第一阶段,除去被吸附质并使被堵塞的细孔开放;进一步活化,使原来的细孔和通路扩大;随后,由于碳质结构反应性能高的部分的选择性氧化而形成微孔组织。
[0003]现有的技术中,对于活性炭的碳化和活化过程通常是分开进行加工处理的,碳化过程以及采用物理法进行活化的过程是需要进行高温加热处理的,这一过程中对于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同样在现有的一体式的加工装置中对于热量的利用不够合理,加工过程中活性炭碳化不够彻底,会出现微孔不易形成且活化后的活性炭强度不够的问题,导致最终的活性炭活化的加工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碳化活化一体式活性炭活化装置,通过一体式的设计,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活性炭活化的质量,以解决现有的活性炭活化加工过程中能源利用率低以及加工质量不高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碳化活化一体式活性炭活化装置,包括加热箱、碳化炉、活化炉、送料机构以及出料仓,所述加热箱内部中间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加热箱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所述碳化炉的一端伸入第一加热室内,所述活化炉的一端伸入第二加热室内,所述送料机构与碳化炉相连接,所述出料仓设置在活化炉伸出加热箱的一端。
[0006]所述碳化炉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承托座和第二承托座,所述碳化炉伸出加热箱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连接有第一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通过第一齿圈带动碳化炉进行转动。
[0007]所述活化炉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环和第四连接环,所述第三连接环和第四连接环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承托座和第四承托座,所述活化炉伸出加热箱的一端设
置有第二齿圈,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有第二动力组件,所述第二动力组件通过第二齿圈带动活化炉进行转动。
[0008]所述碳化炉和活化炉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板和第二螺旋板。
[0009]所述送料机构包括进料斗、第一传输筒、转杆以及第二传输筒,所述第一传输筒伸入碳化炉远离活化炉的一端,所述第二传输筒与碳化炉靠近活化炉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筒顶部与进料斗相连通,所述转杆分别穿过第一传输筒、碳化炉以及第二传输筒的内部,所述转杆远离第二传输筒的一端连接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有送料电机。
[0010]所述第二传输筒远离碳化炉的一端连接有转换箱,所述转换箱远离第二传输筒的一端与活化炉相连通,所述转杆伸入转换箱内部。
[0011]所述转杆位于第一传输筒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转杆位于第二传输筒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转杆位于转换箱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三螺旋叶片。
[0012]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小于第一螺旋叶片的螺距,所述碳化炉与第二传输筒的连接处设置有收缩斗。
[0013]所述加热箱顶部设置有供热管道,所述供热管道分别与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相连接,所述供热管道伸入第二加热室内部的一端与转换箱相连接。
[0014]所述分隔板内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与第一加热室和转换箱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相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的底部固定有底架,所述底架底部设置有若干组用于调节支撑高度的液压缸。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组件与第二动力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动力组件包括电动机、传送带、减速器以及连接带,所述电动机固定在底架一侧,所述电动机通过传送带与减速器相连接,所述连接带与第二齿圈相啮合,所述连接带与减速器相连接,所述减速器底部通过固定座与底架相固定。
[0017]进一步地,所述供热管道包括主管道、分接管、第一分接头以及第二分接头,所述主管道连接在分接管的中间位置,所述分接管通过第一分接头与第一加热室相连通,所述分接管通过第二分接头与转换箱相连通。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接头底部连接有阀体,所述阀体底部设置有输送口,所述阀体通过输送口与转换箱相连通。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接头伸入第一加热室内的一端设置有分散管,所述分散管设置有若干出口。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热室底部设置有第一换气口,所述第二加热室底部设置有第二换气口。
[0021]进一步地,所述出料仓与活化炉的连接处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底部设置有出料台。
[0022]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辅助加热的电辅热机构。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在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之间设置分隔板,分隔板上设置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一加热室和转换箱,设置第二连接管连接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该设计能够将第一加热室的热气通入
第二加热室和活化炉内,同时碳化炉内碳化后的料物能够直接传输至活化炉内,能够使加工的料物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降低能源损耗,能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0024]本技术通过在碳化炉和活化炉之间设置第二传输筒和转换箱,该设计能够使碳化炉内的料物便捷传输至活化炉内,并且第二传输筒内的第二螺旋叶片的螺距小于第一传输筒内的第一螺旋叶片的螺距,该设计能够降低第二传输筒内料物的传输速度,同时碳化炉与第二传输筒的连接处设置收缩斗,该设计能够使第二传输筒内充满料物,能够防止通入活化炉内的热气回流至碳化炉内,同样设置转换箱能够方便对活化炉内通入热气,提高活化加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图;
[0028]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0029]图4为第二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加热箱;11、电辅热机构;12、供热管道;121、分接管;122、主管道;1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活化一体式活性炭活化装置,包括加热箱(1)、碳化炉(2)、活化炉(3)、送料机构(4)以及出料仓(5),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内部中间设置有分隔板(15),所述分隔板(15)将加热箱(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加热室(13)和第二加热室(14),所述碳化炉(2)的一端伸入第一加热室(13)内,所述活化炉(3)的一端伸入第二加热室(14)内,所述送料机构(4)与碳化炉(2)相连接,所述出料仓(5)设置在活化炉(3)伸出加热箱(1)的一端;所述碳化炉(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环(21)和第二连接环(27),所述第一连接环(21)和第二连接环(27)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承托座(24)和第二承托座(26),所述碳化炉(2)伸出加热箱(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圈(22),所述第一齿圈(22)连接有第一动力组件(23),所述第一动力组件(23)通过第一齿圈(22)带动碳化炉(2)进行转动;所述活化炉(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环(31)和第四连接环(37),所述第三连接环(31)和第四连接环(37)的底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三承托座(33)和第四承托座(36),所述活化炉(3)伸出加热箱(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圈(32),所述第二齿圈(32)连接有第二动力组件(34),所述第二动力组件(34)通过第二齿圈(32)带动活化炉(3)进行转动;所述碳化炉(2)和活化炉(3)的内壁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旋板(25)和第二螺旋板(35);所述送料机构(4)包括进料斗(41)、第一传输筒(42)、转杆(45)以及第二传输筒(46),所述第一传输筒(42)伸入碳化炉(2)远离活化炉(3)的一端,所述第二传输筒(46)与碳化炉(2)靠近活化炉(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筒(42)顶部与进料斗(41)相连通,所述转杆(45)分别穿过第一传输筒(42)、碳化炉(2)以及第二传输筒(46)的内部,所述转杆(45)远离第二传输筒(46)的一端连接有传动组件(43),所述传动组件(43)连接有送料电机(44);所述第二传输筒(46)远离碳化炉(2)的一端连接有转换箱(7),所述转换箱(7)远离第二传输筒(46)的一端与活化炉(3)相连通,所述转杆(45)伸入转换箱(7)内部;所述转杆(45)位于第一传输筒(42)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452),所述转杆(45)位于第二传输筒(46)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453),所述转杆(45)位于转换箱(7)内部的部分设置有第三螺旋叶片(454);所述第二螺旋叶片(453)的螺距小于第一螺旋叶片(452)的螺距,所述碳化炉(2)与第二传输筒(46)的连接处设置有收缩斗(28);所述加热箱(1)顶部设置有供热管道(12),所述供热管道(12)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文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骏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