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铸用底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28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铸用底注罐,包括罐体(1),其内腔(1a)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罐体(1)的上部连有一对上吊耳(2)、下部连有一个下吊耳(3),罐体(1)的上部连接一个倾斜的溢流口(4),溢流口(4)设于下吊耳(3)的上方,且溢流口(4)与罐体(1)的内腔(1a)相连,罐体(1)的底部连有一对等高的底座(5)和支腿(6),底座(5)位于罐体(1)底部的一侧,且其上设有一个连接孔(5a),连接孔(5a)向上贯穿罐体(1)底部与罐体(1)的内腔(1a)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适合进行大型钢锭的浇注,有助于提高产品纯净度。有助于提高产品纯净度。有助于提高产品纯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铸用底注罐


[0001]本技术涉及钢锭浇注领域,尤其是一种模铸用底注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传统的钢锭底注过程中,一般采用中注管。但随着钢锭外形尺寸的增加,中注管也需要不断增高,这对厂房高度的要求带来极大挑战。
[0003]此外,当中注管高度较高时,在中注管内安装注管砖、灌砂等操作极为不便,安全性低。同时,传统的中注管浇注工艺中,钢水流动距离长、钢水温降较多,延长了铸件浇注时间,并且被污染的低温钢水聚集于铸件顶部,极易导致铸件纯净度较低,产生各种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中注管操作不便、安全性低、铸件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模铸用底注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适合进行大型钢锭的浇注,可以使钢液迅速充满罐内,使钢中夹杂物有时间上浮,防止钢液二次氧化,并且有助于提高产品纯净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模铸用底注罐,包括罐体,罐体的内腔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罐体的上部连有一对用于底注罐装配的上吊耳、下部连有一个用于底注罐内残钢倾倒的下吊耳,罐体的上部连接一个倾斜的溢流口,溢流口设于下吊耳的上方,且溢流口与罐体的内腔相连,罐体的底部连有一对等高的底座和支腿,底座位于罐体底部的一侧,且其上设有一个连接孔,连接孔向上贯穿罐体底部与罐体的内腔相连。
[0007]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以便于钢液迅速充满罐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吊耳对称设置在罐体的两侧,每个上吊耳包括相连的圆柱段和圆盘段,圆柱段与圆盘段同轴,且上吊耳通过圆柱段与罐体相连。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吊耳与罐体顶部边缘之间垂直距离为150mm~200mm,圆柱段的直径为100~150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吊耳为圆环状,且其设置在罐体侧壁的中线上,下吊耳距离罐体底部为250~350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口为半圆槽状,其较高的一端与罐体的内腔相连,溢流口的长度为100~150mm、宽度在150~300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内腔中的拐角处均作倒角处理,且倒角直径为25mm,以用于减小应力集中现象。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圆环形,支腿为长方形,底座的外径在400~550mm、内径在200~300mm,连接孔与底座同轴设置,以用于放置铸管砖。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具体在于:
[0015](1)罐体的内腔上大下小,用于放置耐火材料内衬,可以使钢液迅速充满罐内,使钢中夹杂物有时间上浮,并且防止钢液二次氧化;
[0016](2)罐体内的拐角处均为光滑的圆形倒角,以减小应力集中现象;
[0017](3)溢流口可有效控制液面高度,防止钢液向底注罐四周漫出;
[0018](4)罐体的上吊耳方便底注罐装配,下吊耳方便底注罐内残钢的倒出,并有利于脱膜时底注罐与模具铸坯的分离;
[0019](5)底座和支腿可以增大底注罐的稳定性,压住汤道,防止跑钢,提高操作安全性;
[0020](6)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适合进行大型钢锭的浇注,并且有助于提高产品纯净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模铸用底注罐是正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模铸用底注罐是侧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模铸用底注罐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为使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对本技术的一种模铸用底注罐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参见图1~图3,一种模铸用底注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
[0027]罐体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以便于钢液迅速充满罐体;
[0028]罐体1的上部连有一对用于底注罐装配的上吊耳2、下部连有一个用于底注罐内残钢倾倒的下吊耳3;
[0029]上吊耳2对称设置在罐体1的两侧,每个上吊耳2包括相连的圆柱段2a和圆盘段2b,圆柱段2a与圆盘段2b同轴,且上吊耳2通过圆柱段2a与罐体1相连,上吊耳2与罐体1顶部边缘之间垂直距离为150mm~200mm,圆柱段2a的直径为120mm;
[0030]下吊耳3为圆环状,且其设置在罐体1侧壁的中线上,下吊耳3的外径150mm、内径80mm,下部耳2中心距离底部330mm;
[0031]罐体1的上部连接一个倾斜的溢流口4,溢流口4设于下吊耳3的上方,且溢流口4为半圆槽状,其较高的一端与罐体1的内腔相连,溢流口4的长度为100mm、宽度在200mm,以用于防止钢液向四周流出;
[0032]罐体1的底部连有一对等高的底座5和支腿6,底座5位于罐体1底部的一侧,且其上设有一个连接孔5a,连接孔5a向上贯穿罐体1底部与罐体1的内腔1a相连;
[0033]所述底座5为圆环形,支腿6为长方形,底座5的外径为500mm、内径为215mm、厚20mm,以用于放置铸管砖;
[0034]所述罐体1的内腔1a中的拐角处均作倒角处理,且倒角直径为25mm,以用于减小应力集中现象。
[0035]本技术中,底注罐的罐体1高980mm,内腔1a上部长方形长910mm、宽620mm,下部长方形长870mm、宽570mm,倒角直径25mm,用于放置耐火材料内衬,使钢液迅速充满底注罐,减少钢水二次氧化,提高钢水洁净度;此外,支腿6与底座5同厚,保证980mm高的底注罐能平稳放置顺利开浇,压稳下面的汤道砖,防止跑钢,钢液从支腿一侧流下,减小对汤道砖的直接冲击,有利于阻止外来夹杂,提高产品质量。
[0036]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铸用底注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罐体(1)的内腔(1a)尺寸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罐体(1)的上部连有一对上吊耳(2)、下部连有一个下吊耳(3),罐体(1)的上部连接一个倾斜的溢流口(4),溢流口(4)设于下吊耳(3)的上方,且溢流口(4)与罐体(1)的内腔(1a)相连,罐体(1)的底部连有一对等高的底座(5)和支腿(6),底座(5)位于罐体(1)底部的一侧,且其上设有一个连接孔(5a),连接孔(5a)向上贯穿罐体(1)底部与罐体(1)的内腔(1a)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铸用底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且长方形的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铸用底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耳(2)对称设置在罐体(1)的两侧,每个上吊耳(2)包括相连的圆柱段(2a)和圆盘段(2b),圆柱段(2a)与圆盘段(2b)同轴,且上吊耳(2)通过圆柱段(2a)与罐体(1)相连。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丽李明李权辉陶镳赵柏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