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息记录媒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988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以防止因硬化性树脂利用毛细管现象进入中心罩帽与基板之间而引起的外观恶化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了用来实现该方法的基板的光信息记录媒体。光信息记录媒体1在中央部分具有贯通孔CH的圆形基板2的其中一个面上形成着反射层3及记录层4,并在该记录层4上设置着透光性的覆盖层5。该基板2中,贯通孔CH的开口部附近区域的内径D大于贯通孔CH的其他部分的内径d,在光入射侧的面(即形成着反射层3及记录层4的面)的贯通孔CH的周围,形成着段差部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蓝光光碟等下一代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基板形状、及使用了该 基板形状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技术背景作为信息记录媒体,光碟等光信息记录媒体正逐渐迅速普及。作为这样的光信息记 录媒体,有在厚度为1.2 mm、直径为120mm或80mm的透光性树脂基板上形成着反射 层及记录层的光碟,例如CD — R等。近年来,逐渐要求更高的信息记录密度。因此, 为了减小点径以实现高密度记录,考虑到了縮短激光波长且使用数值孔径(NA: numerical aperture)较大的物镜的方式,实现了如DVD士R等光信息记录媒体。为了增 大经过短波长化及高NA化的碟的倾斜角度(tilt)的容许值,所述DVDiR具有将两片 厚度为0.6 mm的透光性树脂基板贴合并且在所述基板间夹着反射层及记录层的构造。但是,近年来为了记录高清晰的视频信息,而逐渐要求更高的信息记录密度。因此, 提出了如蓝光光碟般,在厚度为1.1 mm的树脂基板的光入射面侧形成反射层及记录层 并利用厚度为0.1 mm的透光性覆盖层来覆盖所述记录层的构造的光信息记录媒体。在这样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情况下,为了形成覆盖层,如日本专利第3762759号公 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4 — 288270号公报所揭示般,提出了利用旋涂法来形成透光性紫 外线硬化树脂或放射线硬化树脂的方法。该方法是如下所述的方法利用由铝等金属制 造且大致圆锥形状的中心罩帽来堵塞基板中心部的贯通孔,利用喷嘴等向该基板中心部 供给硬化性树脂,并利用旋涂来涂布硬化性树脂。但是,该方法中,硬化性树脂会利用 毛细管现象而进入基板与中心罩帽的间隙内,从而如图7所示,在中心罩帽的外周缘部 CG的更内侧产生树脂渗入,从而导致成品的外观恶化。因此,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 11一066647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如图8所示,在中心罩帽CC'上设置锥形部, 以减小中心罩帽CC'与基板2'的接触面积,并且在中心罩帽CC'与基板2'之间形成间隙 SP,以此来防止因毛细管现象造成的硬化性树脂的进入。[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第37627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28827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 — 0666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为了减小与基板2'的接触面积,须使设置了这样的锥形部的中心罩帽CC'的外周缘 部的厚度较薄。如图9所示,如果中心罩帽CC'的锥形部的倾斜角度e例如为30°以下, 则中心罩帽CC'与基板2'的接触长度L是中心罩帽CC'的锥形部厚度1的两倍以上。因此, 为减小接触面积,必须相应地减小所述厚度l。就这样的中心罩帽CC'而言,由于其研削 等较耗费工时,因此无法容易地制造,而且锥形部的强度较低而容易破损、变形、磨耗, 所以必须频繁地更换。因此,存在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获得可以防止因硬化性树脂利用毛细管现象 进入中心罩帽与基板之间而引起的外观恶化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了用来实现该方法的基板的光信息记录媒体。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手段,提出一种光信息记录媒体,其包括中心部分具有贯 通孔的圆形基板;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其中一面侧的反射层及记录层;以及设置在形成着 所述反射层及所述记录层的面上的透光性覆盖层,此光信息记录媒体的特征在于,所述 基板中,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其中一面侧的开口部附近区域的内径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其他 部分的内径。根据所述第一技术机构,在贯通孔的开口部附近形成段差,利用该段差来阻止从基 板与中心罩帽的间隙进入的硬化树脂。因此,硬化树脂的渗入被整形成圆形,所以可以使成品的外观良好。而且,可以使用先前的中心罩帽来作为中心罩帽,因此能够低成本 地获得外观良好的光信息记录媒体。另外,贯通孔的开口部附近优选为从所述基板的表面直至0.3mm深度为止的区域。 由于该贯通孔是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夹持孔,因此,如果内径较大的部分较深,则固定在 记录再生装置等的主轴上的力会较小而导致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旋转变得不稳定。因此, 如果内径较大的部分处于从基板表面直至0.3 mm深度为止的范围内,则可以获得稳定 的旋转。而且,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准备中心部 分具有贯通孔且在其中一面上形成着反射层及记录层的圆形基板的步骤;利用中心罩帽 堵塞所述基板的贯通孔,并向所述其中一面侧的贯通孔附近区域供给透光性的硬化性树脂的步骤;使所述基板旋转,通过旋涂法而利用所述硬化性树脂来覆盖形成着所述反射 层及所述记录层的面上的步骤;以及使所述硬化性树脂硬化而形成覆盖层的步骤,所述 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用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其中一面侧的开口部附 近区域的内径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其他部分的内径且小于所述中心罩帽的直径的基板,来 作为所述基板。根据该制造方法,可以利用贯通孔的开口部附近的段差来阻止从基板与中心罩帽的 间隙进入的硬化树脂,可以将硬化树脂的渗入整形成圆形,因此可以使外观良好。而且, 可以使用先前的中心罩帽来作为中心罩帽,因此能够低成本地制造外观良好的光信息记 录媒体。[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防止因硬化性树脂利用毛细管现象进入中心罩帽与基板之间而引 起的外观恶化。而且,由此可以使用先前的中心罩帽,因此能够低成本且容易地获得外 观良好的光信息记录媒体。 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模式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步骤的模式剖面图。图3是将图2的虚线圆A的部分放大后的模式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步骤的平面模式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步骤的平面模式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基板的其他例的模式剖面图。图7是表示先前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问题点的平面模式图。图8是模式性地表示先前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步骤的部分剖面图。图9是图8的B部分的放大图。[符号的说明]1 光信息记录媒体 2、 2' 基板3 反射层4 记录层5 覆盖层6 段差部6a 壁面具体实施方式以单层光碟的情况为例,并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实施形态。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模式剖面图。该光信息记录媒体1包括中央部分具 有成为旋转中心的贯通孔CH的圆形基板2;形成在基板2的所述其中一面上的反射层3;形成在该反射层3上的记录层4;以及设置在该记录层4上的透光性覆盖层5。基板2是形成着反射层3及记录层4的部分的厚度t有1.1 mm的直径120 mm的树 脂基板。对于该基板2,可以任意地选择用作先前的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基板材料的各种 材料来使用。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氯 乙烯、氯乙烯共聚物等氯乙烯系树脂、环氧树脂、非晶聚烯烃、聚酯树脂、铝等金属、 玻璃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利用层叠等方法来并用所述材料。在所述材料中,从成形性、 耐湿性、尺寸稳定性及低价格等方面考虑,优选热可塑性树脂,尤其优选聚碳酸酯。该基板2中,贯通孔CH的开口部附近区域的内径D大于贯通孔CH的其他部分的 内径d(蓝光光碟的情况下为15mm),由此,在光入射侧的面(即形成着记录层4的面) 的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信息记录媒体,其包括:中心部分具有贯通孔的圆形基板;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其中一面侧的反射层及记录层;以及设置在形成有所述反射层及所述记录层的面上的透光性覆盖层,此光信息记录媒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中,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其中一面侧的开口部附近区域的内径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其他部分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31 2007-0204901.一种光信息记录媒体,其包括中心部分具有贯通孔的圆形基板;形成在所述基板的其中一面侧的反射层及记录层;以及设置在形成有所述反射层及所述记录层的面上的透光性覆盖层,此光信息记录媒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中,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其中一面侧的开口部附近区域的内径大于所述贯通孔的其他部分的内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的所述其中一面侧的开口部附近区域,是从所述基板的表面直至 0.3 mm深度为止的区域。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萩原基光大津毅宫田章正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