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路智能充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975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12路智能充电站,包括充电站本体,所述充电站本体的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充电站本体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充电站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板均与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靠近充电站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与充电站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12路智能充电站,属于充电技术领域,只需要驱动连接块移动,使得卡块的一端脱离卡槽,进而上移充电站本体,使得支撑柱脱离定位孔,进而驱动充电站本体远离安装板移动,即可完成充电站本体的拆除。除。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12路智能充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
,特别涉及12路智能充电站。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迎合电动自行车在城镇的普及使用,会在城镇的各条街道上安装上快速充电站,以供电动自行车的充电,现有的智能充电站一般都为刷卡式或是投币式充电,而智能充电站一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不便于进行拆装,进而不便于后期的更换检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12路智能充电站,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智能充电站一般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指定位置,不便于进行拆装,进而不便于后期的更换检修,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12路智能充电站,包括充电站本体,所述充电站本体的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充电站本体的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充电站本体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板均与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靠近充电站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与充电站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充电站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支撑块的下方,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所述固定板远离第二固定块的一侧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与位于活动板底部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和固定柱通过弹性组件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开设于固定柱顶部的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二矩形孔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底部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通过若干弹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矩形孔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与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卡块贯穿第一矩形孔,且所述卡块的一端位于卡槽内,所述支撑柱贯穿定位孔。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充电站本体、安装板、支撑板、固定板、支撑块、支撑柱、第一固定块、定位孔、第二固定块、卡槽、卡块、第一矩形孔、连接块、活动板、第一限位孔、固定柱、挡板、连接板和弹性组件的配合作用,只需要驱
动连接块移动,使得卡块的一端脱离卡槽,解除对第二固定块位置的限位,进而上移充电站本体,使得支撑柱脱离定位孔,进而驱动充电站本体远离安装板移动,即可完成充电站本体的拆除,通过设置的挡板,可以限位连接块的位置,避免卡块因非人为因素脱离卡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弹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充电站本体;2、安装板;3、支撑板;4、固定板;5、支撑块;6、支撑柱;7、第一固定块;8、定位孔;9、第二固定块;10、卡槽;11、卡块;12、第一矩形孔;13、连接块;14、活动板;15、第一限位孔;16、固定柱;17、挡板;18、连接板;19、第二矩形孔;20、限位块;21、弹簧;22、第二限位孔;23、滑块;2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6]如图1

3所示,12路智能充电站,包括充电站本体1,充电站本体1的一侧设有安装板2,充电站本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板3,充电站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4,支撑板3和固定板4均与安装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4靠近充电站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支撑块5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块7,第一固定块7的一侧与充电站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7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8,支撑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充电站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第二固定块9位于支撑块5的下方,第二固定块9靠近固定板4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0,固定板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12,固定板4远离第二固定块9的一侧设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靠近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1,连接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4,活动板1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5,第一限位孔15内设有固定柱16,固定柱16的顶部与支撑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板14的一侧设有挡板17,通过设置的挡板17,可以限位连接块13的位置,避免卡块11因非人为因素脱离卡槽10,挡板17的一侧与位于活动板14底部的连接板18固定连接,连接板18和固定柱16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只需要驱动连接块13移动,使得卡块11的一端脱离卡槽10,解除对第二固定块9位置的限位,进而上移充电站本体1,使得支撑柱6脱离定位孔8,进而驱动充电站本体1远离安装板2移动,即可完成充电站本体1的拆除;
[0017]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包括开设于固定柱16顶部的第二矩形孔19,第二矩形孔19内设有限位块20,限位块20的底部与连接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块20的顶部与支撑板3的底部通过若干弹簧21连接。
[001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矩形孔19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限位孔22,第二限位孔22内设有滑块23,滑块23的一侧与限位块20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滑块23和第二限位孔22的配合,避免限位块20脱离第二矩形孔19。
[0019]在本实施例中,卡块11贯穿第一矩形孔12,且卡块11的一端位于卡槽10内,支撑柱6贯穿定位孔8。
[0020]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安装孔24。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12路智能充电站,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挡板17,可以限位连接块13的位置,避免卡块11因非人为因素脱离卡槽10,需要对充电站本体1进行拆除时,驱动连接板18下移,使得挡板17不再位于活动板14的一侧,进而限位块20在第二矩形孔19内移动,弹簧21处于拉伸状态,通过滑块23和第二限位孔22的配合,避免限位块20脱离第二矩形孔19,进而解除对活动板14位置的限定,从而驱动连接块13移动,使得卡块11的一端脱离卡槽10,解除对第二固定块9位置的限位,进而上移充电站本体1,使得支撑柱6脱离定位孔8,进而驱动充电站本体1远离安装板2移动,即可完成充电站本体1的拆除。
[002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12路智能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站本体(1),所述充电站本体(1)的一侧设有安装板(2),所述充电站本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板(3),所述充电站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4),所述支撑板(3)和固定板(4)均与安装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4)靠近充电站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的顶部设有第一固定块(7),所述第一固定块(7)的一侧与充电站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7)的顶部开设有定位孔(8),所述支撑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6),所述充电站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所述第二固定块(9)位于支撑块(5)的下方,所述第二固定块(9)靠近固定板(4)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0),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孔(12),所述固定板(4)远离第二固定块(9)的一侧设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靠近固定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连接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4),所述活动板(1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孔(15),所述第一限位孔(15)内设有固定柱(1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跃锋霍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量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