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热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974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8
在将沿层叠方向邻接的2张导热板中的正面侧的导热板设为第1导热板、将背面侧的导热板设为第2导热板时,在第1导热板以及第2导热板各自的集管部的一部分形成有相互接触且不通过流体的非流路区域。第1导热板的非流路区域的周缘部具有向上侧凸出的凸部,第2导热板的非流路区域的周缘部具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部。凸部的空间部与凹部的空间部沿层叠方向重叠而形成空洞部,在形成空洞部的板部分形成有使空洞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洞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洞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热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多个导热板层叠而构成的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热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用于在不同的2个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板式热交换器成为如下的结构:将多张导热板层叠,在该导热板之间交替地形成第1流路以及第2流路,在第1流路中流动的水与第2流路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0003]在这种板式热交换器中,当将板式热交换器使用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存在水在板式热交换器内结冰、板式热交换器因结冰所导致的水的膨胀而破损的课题。以往,提出了防止这样的因结冰导致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破损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05189号公报
[0005]另外,在板式热交换器中,为了抑制导热板之间的因内压引起的导热板变形而对导热板设置有加强用的凹凸形状。具体而言,在第1导热板设置加强用的凸部,并且在重叠于该凸部侧的第2导热板设置凹部,并通过使凸部的上表面与凹部的底面接触并焊接,来进行加强。
[0006]由于第1导热板与第2导热板交替地重叠层叠,所以在第2导热板的凹部的开口侧重叠第1导热板。由此,被重叠的第1导热板的凸部与第2导热板的凹部在层叠方向重叠而形成空洞部,空洞部的周围被焊接而封闭。但是,若在空洞部的周围存在焊接不良,则在流路中流动的水流入并滞留于空洞部,存在空洞部内的水结冰而使导热板破损的课题。
[0007]焊接不良不对导热板的导热性能、静态强度以及老化强度等导热板本来的功能产生影响,在制造阶段难以进行检测。但是,如果在产品出厂前能可靠地检测焊接不良,则可避免因结冰导致的破损而非常有效。专利文献1虽然是防止因结冰导致的板式热交换器破损的技术,但是以正常地进行了焊接的正规的成品为对象的技术,而不是能够检测因焊接不良导致的结冰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出厂前检测焊接不良的板式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热泵装置。
[0009]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是利用多个被层叠的导热板之间的各个空间形成了流路的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在将沿层叠方向邻接的2张导热板中的正面侧的导热板设为第1导热板、将背面侧的导热板设为第2导热板时,第1导热板与第2导热板交替地层叠,第1导热板以及第2导热板分别具有利用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和设置于热交换部中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两端部的集管部,在第1导热板以及第2导热板各自的集管部的一部分形成有相互接触且不通过流体的非流路区域,第1导热板的非流路区域的周缘部具有向上侧凸出的凸部,第2导热板的非流路区域的周缘部具有向
下侧凹陷的凹部,凸部的空间部与凹部的空间部在层叠方向重叠而形成空洞部,在形成空洞部的板部分形成有使空洞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成为在非流路区域形成的空洞部经由连通口与外部连通的构成,所以当空洞部因焊接不良而与热交换部连通的情况下,在出厂前的气密检查中检查用空气会从连通口漏出,能够检测焊接不良。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侧视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加强用侧板4的主视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导热板2的主视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导热板3的主视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加强用侧板4的主视图。
[0016]图6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将导热板2与导热板3层叠了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0017]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8是图6的A-A剖视图。
[0019]图9是图4的A-A剖视图。
[0020]图10是图3的A-A剖视图。
[0021]图11是从正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中的第1导热板3与第2导热板2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中的第1导热板3与第2导热板2重叠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23]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中的第1导热板3与第2导热板2重叠的部分的图6的B-B的位置处的剖视立体图。
[0024]图14是与图13相同的剖视位置处的端面图。
[0025]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中的将第1导热板3与第2导热板2重叠的状态的外周缘部分的剖视图。
[0026]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热泵装置100的回路结构图。
[0027]图17是图16所示的热泵装置100的制冷剂的状态的莫里尔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方式1.
[0029]对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加强用侧板4的主视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导热板2的主视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导热板3的主视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加强用侧板4的主视图。图6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将导热板2与导热板3层叠的状态进行说明
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板式热交换器40的分解立体图。
[0034]如图1所示,板式热交换器40交替地层叠有导热板2与导热板3。另外,对于板式热交换器40而言,在最前表面层叠有加强用侧板1,在最背面层叠有加强用侧板4。
[0035]如图2所示,加强用侧板1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加强用侧板1在大致长方形的四角设置有第1流入管5、第1流出管6、第2流入管7、第2流出管8。如图3以及图4所示,导热板2以及导热板3分别与加强用侧板1同样地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并在四角设置有第1流入口9、第1流出口10、第2流入口11以及第2流出口12。
[0036]在导热板2以及导热板3分别形成有具有波形的凹凸形状的波形状15以及波形状16。在从层叠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波形状15形成为大致V字状。在从层叠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波形状16形成为大致倒V字状。波形状15以及波形状16成为从第1流入口9以及第2流入口11朝向第1流出口10以及第2流出口12凸部与凹部反复出现的形状。
[0037]导热板2以及导热板3分别具有热交换部17、集管部18、以及外周凸缘部19。热交换部17是形成有波形状15或者波形状16的部分,且是利用在流路中流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板式热交换器,通过多个被层叠的导热板之间的各个空间形成有流路,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在将沿层叠方向邻接的2张所述导热板中的正面侧的所述导热板设为第1导热板、将背面侧的所述导热板设为第2导热板时,所述第1导热板与所述第2导热板交替地层叠,所述第1导热板以及所述第2导热板分别具有通过在所述流路中流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和设置于所述热交换部中的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两端部的集管部,在所述第1导热板以及所述第2导热板各自的所述集管部的一部分形成有相互接触且不通过所述流体的非流路区域,所述第1导热板的所述非流路区域的周缘部具有向上侧凸出的凸部,所述第2导热板的所述非流路区域的周缘部具有向下侧凹陷的凹部,所述凸部的空间部与所述凹部的空间部在所述层叠方向重叠而形成空洞部,在形成所述空洞部的板部分形成有使所述空洞部与外部连通的连通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导热板的外周缘形成有第1外周凸缘部,所述凸部的一部分由所述第1外周凸缘部形成,在所述第1外周凸缘部形成有所述连通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是切口或者贯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田宪成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