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O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13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2
提高换热的效率。换热器(10)包括:供加热流体流动的加热流体流路(17);供被加热流体流动的被加热流体流路(18);通过将多个散热板(121、122)沿厚度方向层叠而在多个散热板(121、122)之间形成与加热流体流路(17)连通的散热流路(123)的散热部(12);沿着形成散热部(12)的散热板(121、122)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将多个受热板(131、132)沿厚度方向层叠而在多个受热板(131、132)之间形成与被加热流体流路(18)连通的受热流路(133)的受热部(13);由散热部(12)与受热部(13)之间的空间(141)形成的蓄热部(14);以及向蓄热部(14)的内部填充的蓄热材料(142)。热材料(142)。热材料(1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对供热水或者制热那样的流体进行加热用的换热器。换热器在被加热的流体(以下称为“被加热流体”)与为了对被加热流体进行加热而保持热量的流体(以下称为“加热流体”)之间进行换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9959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

3369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以往的换热器例如专利文献1那样经由传热板那样的传热性构件将加热流体保持的热量传热至被加热流体,由此在加热流体与被加热流体之间进行换热,因此换热的效率依赖于上述传热性构件和流体的热容量。因此,以往的换热器产生了加热流体保持的热能的利用效率低、即换热的效率低这样的技术问题。
[0009]另外,以往的换热器中,还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2那样在进行换热的两个流体之间、周围配备蓄热部的结构,但是对于换热的效率提高未曾考虑。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换热的效率的换热器。
[0011]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是在加热流体与被加热流体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包括:加热流体流路,供加热流体流动;被加热流体流路,供被加热流体流动;散热部,通过将多个散热板沿厚度方向层叠而在多个散热板之间形成与加热流体流路连通的散热流路;受热部,沿着形成散热部的散热板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将多个受热板沿厚度方向层叠而在多个受热板之间形成与被加热流体流路连通的受热流路;蓄热部,由散热部与受热部之间的空间形成;和蓄热材料,填充于蓄热部的内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换热器中,散热板包括:散热面,设有多个凹部及凸部;和外缘部,设置于散热面的外缘,通过将多个散热板的外缘部相互钎焊而接合,由此形成散热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换热器中,受热板包括:受热面,设有多个凹部及凸部;和外缘部,设置于受热面的外缘,通过将多个受热板的外缘部相互钎焊而接合,形成受热部。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换热器中,散热部及受热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比蓄热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换热器中,包括对散热板与受热板之间进行加强的加强板。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换热器中,蓄热材料为二氧化钒系的粉粒体。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换热器中,包括对蓄热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换热器中,包括将蓄热部从外部隔热的隔热部。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换热器中,散热部、受热部、蓄热部及蓄热材料构成换热部,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部。
[0021]专利技术效果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换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0025]图3是用于示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概略结构的A

A剖视图。
[0026]图4是用于示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概略结构的B

B剖视图。
[0027]图5是用于示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加热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6是用于示出图5所示的加热部的概略结构的展开图。
[0029]图7是用于示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隔热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8是用于示出图7所示的隔热部的概略结构的展开图。
[0031]图9是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换热器的概略结构的A

A剖视图。
[0032]图10是图9所示的换热器的B

B剖视图。
[0033]图11是用于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热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功能框图。
[0034]图12是用于示出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热器,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器,对例如在供热水用、制热用的换热系统中用于在热介质等加热流体与水、制冷剂等被加热流体之间进行换热的结构进行说明。
[0036][第一实施方式][0037]首先,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
[0038]图1是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换热器1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换热器10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示出换热器10的概略结构的A

A剖视图。图4是用于示出换热器10的概略结构的B

B剖视图。在图4中,省略图3中示出的附图标记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1及图2所示的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称为换热器10的纵向,将宽度方向称为换热器10的横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换热器10的纵向及横向这双方正交的方向称为换热器10的高度方向或厚度方向。
[0039]本实施方式的换热器10在加热流体与被加热流体之间进行换热。如图1至图4所示,换热器10包括供加热流体流动的加热流体流路17和供被加热流体流动的被加热流体流路18。而且,如图3及图4所示,换热器10包括散热部12,该散热部12通过将多个散热板121、
122沿厚度方向层叠而在多个散热板121、122之间形成与加热流体流路17连通的散热流路123。而且,换热器10包括受热部13,该受热部13沿着形成散热部12的散热板121、122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并将多个受热板131、132沿厚度方向层叠而在多个受热板131、132之间形成与被加热流体流路18连通的受热流路133。此外,换热器10包括由散热部12与受热部13之间的空间141形成的蓄热部14和向蓄热部14的内部填充的蓄热材料142。以下,具体说明换热器10的结构及动作。
[0040]如图1及图2所示,换热器10包括换热部11、加热部15、隔热部16、加热流体流路17和被加热流体流路18。如图3及图4所示,换热部11在换热器10中包括散热部12、受热部13及蓄热部14。
[0041]加热部15是从外侧对蓄热部14进行加热的结构,例如为电热加热器。加热部15以从外侧覆盖包括散热部12、受热部13及蓄热部14的换热部11的方式设置。隔热部16以从外侧覆盖换热部11和加热部15的方式设置。隔热部16将包含蓄热部14在内的换热部11从换热器10的外部隔热。关于加热部15及隔热部16的详细结构在后文叙述。
[0042]接下来,说明换热部11的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换热部11包括:对加热流体保持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部12;使被加热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换热器,是在加热流体与被加热流体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加热流体流路,供所述加热流体流动;被加热流体流路,供所述被加热流体流动;散热部,通过将多个散热板沿厚度方向层叠而在多个所述散热板之间形成与所述加热流体流路连通的散热流路;受热部,沿着形成所述散热部的所述散热板的厚度方向层叠设置,将多个受热板沿厚度方向层叠而在多个所述受热板之间形成与所述被加热流体流路连通的受热流路;蓄热部,由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受热部之间的空间形成;和蓄热材料,填充于所述蓄热部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散热板包括:散热面,设有多个凹部及凸部;和外缘部,设置于所述散热面的外缘,通过将多个所述散热板的所述外缘部相互钎焊而接合,由此形成所述散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受热板包括:受热面,设有多个凹部及凸部;和外缘部,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治屋笃簑岛建司间宫胜一大西伸二
申请(专利权)人:NO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