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耦合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51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耦合电感,包括线圈绕组、五金料带和软磁磁体,所述线圈绕组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且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双线并绕,并且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与五金料带之间焊接,所述软磁磁体包覆在线圈绕组的外侧,软磁磁体采用磁导率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耦合电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耦合电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行业、工业、制造业、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元器件中电感这一类提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相应器件的失效率提升到ppm级别,产品的特性稳定性要求批次间差异很小。目前现有大批量制造销售的耦合电感的结构有以下几种:
[0003]传统磁环绕线结构:
[0004]该类结构目前在绕线挂线难以实现自动化,目前基本还是采用半手工的方式进行,效率低,同时制作成SMD器件需要额外的base或者是case,体积大,占用较多的PCB空间;
[0005]DR磁芯+sleeve磁套+五金件或塑胶件结构:
[0006]该结构在两个磁芯的装配间隙控制上精度较差,产品的特性稳定性较差,同时由于组装间隙相当于一个空气气隙,导致产品的漏感大,耦合系数相对较小;
[0007]NR磁芯涂覆结构:
[0008]该结构的主要问题点在于涂覆层的相对磁导率较低,只有3

5。产品的漏感大,耦合系数相对更小;
[0009]传统干粉一体压制结构:
[0010]该类结构干粉模压结构成型压力大,容易造成线圈变形进而引起开短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耦合电感,解决了现有电感制造自动化程度低、存在漏感、漏磁、品质稳定性低的问题。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3]一种新型耦合电感结构,包括线圈绕组、五金料带和软磁磁体,所述线圈绕组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且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双线并绕,并且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与五金料带之间焊接,所述软磁磁体包覆在线圈绕组的外侧。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五金料带稳定外表壁设置有通过机械处理后形成的外电极。
[0016]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中,通过线圈和五金件的制造形式,容易实现自动化;磁体采用的是传递模塑工艺,成型压力小于20Mpa,可避免线圈受力过大而导致变形,有效地解决了开短路的问题;传递模塑用磁性复合才材料导致磁导率为均一材料,成型后磁体的磁导率均匀一致,漏感小;整体方案可实现自动化生产,产品热性稳定,品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绕组结构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圈、料带连结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磁磁体包覆结构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感等轴测图。
[0023]图中:1、线圈绕组;101、第一线圈;102、第二线圈;2、五金料带;201、外电极;3、软磁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参照图1

4,一种新型耦合电感结构,包括线圈绕组1、五金料带2和软磁磁体3,线圈绕组1包括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102,且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102双线并绕,并且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102与五金料带2之间焊接,五金料带2稳定外表壁设置有通过机械处理后形成的外电极201,软磁磁体3包覆在线圈绕组1的外侧,软磁磁体3采用磁导率15

120的软磁复合材料,且软磁复合材料主要为软磁磁性材料球形粉体和热固性粘结剂,如铁磁氧体材料粉体、铁基软磁金属材料粉体,并且该软磁复合材料可以进行热传递模塑成型。
[0026]工作原理:通过双线并绕的方式将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102 形成高耦合系数的线圈绕组1;将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102的四根引线和五金料带2上对应的四个焊接点进行焊接,从而实现电性连接和机械连接;将线圈绕组1和五金料带2放置在软磁复合材料中间,将软磁复合材料通过热传递模塑工艺进行加工,经过固化后形成需要的软磁磁体3,采用热传递模塑制造工艺,成型压力低对线圈绕组1 和焊接连接点损伤小,可靠性高,生产效率快,产品品质稳定性高;五金料带2经过折角处理在软磁磁体3的外表面形成对应的外电极 201。
[00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耦合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绕组(1)、五金料带(2)和软磁磁体(3),所述线圈绕组(1)包括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102),且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102)双线并绕,并且第一线圈(101)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水何海根苏雨波李耀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顺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