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线圈元件制造技术_技高网

线圈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2133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39
本申请涉及磁性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圈元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至少一根导线组成的线圈以及金属端子,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中柱以及连接在所述中柱两端的端极板,所述线圈按预设规则绕设在所述中柱上,每一所述导线均具有金属引接线体,所述第二磁芯设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端极板连接,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中柱的一侧连接相对设置且保持有一定间隔的所述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一功能脚,所述第一功能脚设有焊接部,所述金属引接线体越过所述端极板后与所述第一功能脚的焊接部电连接。本申请提高了线圈元件的结构可靠性,优化了线圈元件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磁性器件,具体涉及一种线圈元件


技术介绍

1、线圈元件通常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领域,用于处理与电磁兼容性和电源滤波相关的问题,有助于减小电源线路中的共模噪声,确保电子设备在汽车中的正常工作,亦通过在汽车电缆和信号线路上的应用来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帮助汽车系统符合电磁兼容性标准,汽车使用寿命长,国家《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载客汽车的强制报废寿命在50万公里以上,而且安全及可靠性要求严苛,而在汽车的实际运行工况中,工作环境恶劣,伴随的机械振动、不确定的机械冲击、-50℃~+150℃范围的工作温度以及各种湿度条件,盐雾条件和海拔高度等,给相关技术中的线圈元件的可靠性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更好的满足车载环境对线圈元件的要求,有必要设计一种具有优异可靠性的线圈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线圈元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线圈元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至少一根导线组成的线圈以及金属端子,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中柱以及连接在所述中柱两端的端极板,所述线圈按预设规则绕设在所述中柱上,每一所述导线均具有金属引接线体,所述第二磁芯设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端极板连接,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中柱的一侧连接相对设置且保持有一定间隔的所述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一功能脚,所述第一功能脚设有焊接部,所述金属引接线体越过所述端极板后与所述第一功能脚的焊接部电连接。

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第二磁芯的一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功能槽,所述金属引接线体与所述第一功能槽一一对应,所述金属引接线体通过所述第一功能槽与所述第一功能脚的焊接部电连接,且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一功能槽在位置上相对应。

5、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第二磁芯的一侧还对称开设有第二功能槽,所述金属端子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二功能脚,所述第二功能脚扣合在所述第二功能槽上且凸出于所述端极板的外表面。

6、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在同一所述端极板上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一功能槽位于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二功能脚之间。

7、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在同一所述端极板上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二功能脚位于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一功能槽之间。

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一功能槽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二功能脚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

9、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中柱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功能槽,所述金属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三功能槽内,所述第三功能槽与所述第一功能槽以及所述第二功能槽连接并连通。

1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功能槽内设有第一粘接胶层,所述第一粘接胶层粘接固定所述金属端子在所述第三功能槽内。

11、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中柱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功能槽,所述第四功能槽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功能槽和所述第三功能槽,且所述第四功能槽由所述第一功能槽朝向所述第三功能槽渐扩。

1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端极板的一侧设有第二粘接胶层,所述第二粘接胶层分别粘接固定所述第二磁芯和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端极板的侧壁位于同一平面。

13、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线圈元件,至少一根导线组成的线圈绕设在第一磁芯的中柱上,每一导线均具有金属引接线体,中柱两端的端极板连接第二磁芯以构成闭合磁路,其中,端极板背离中柱的一侧连接有金属端子,金属端子的一侧一体连接有具有焊接部的第一功能脚,金属引接线体越过端极板后与第一功能脚的焊接部电连接,即通过上述设置,限定金属端子的连接位置,并经端极板保证金属引接线体和第一功能脚的焊接部的连接点与线圈间具有足够的物理隔离空间,从而提高了线圈元件的结构可靠性,优化了线圈元件的综合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至少一根导线组成的线圈以及金属端子,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中柱以及连接在所述中柱两端的端极板,所述线圈按预设规则绕设在所述中柱上,每一所述导线均具有金属引接线体,所述第二磁芯设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端极板连接,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中柱的一侧连接相对设置且保持有一定间隔的所述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一功能脚,所述第一功能脚设有焊接部,所述金属引接线体越过所述端极板后与所述第一功能脚的焊接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第二磁芯的一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功能槽,所述金属引接线体与所述第一功能槽一一对应,所述金属引接线体通过所述第一功能槽与所述第一功能脚的焊接部电连接,且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一功能槽在位置上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第二磁芯的一侧还对称开设有第二功能槽,所述金属端子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二功能脚,所述第二功能脚扣合在所述第二功能槽上且凸出于所述端极板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端极板上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一功能槽位于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二功能脚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端极板上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二功能脚位于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一功能槽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一功能槽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二功能脚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中柱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功能槽,所述金属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三功能槽内,所述第三功能槽与所述第一功能槽以及所述第二功能槽连接并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功能槽内设有第一粘接胶层,所述第一粘接胶层粘接固定所述金属端子在所述第三功能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中柱的一侧开设有第四功能槽,所述第四功能槽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功能槽和所述第三功能槽,且所述第四功能槽由所述第一功能槽朝向所述第三功能槽渐扩。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端极板的一侧设有第二粘接胶层,所述第二粘接胶层分别粘接固定所述第二磁芯和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端极板的侧壁位于同一平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至少一根导线组成的线圈以及金属端子,所述第一磁芯包括中柱以及连接在所述中柱两端的端极板,所述线圈按预设规则绕设在所述中柱上,每一所述导线均具有金属引接线体,所述第二磁芯设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端极板连接,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中柱的一侧连接相对设置且保持有一定间隔的所述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一功能脚,所述第一功能脚设有焊接部,所述金属引接线体越过所述端极板后与所述第一功能脚的焊接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第二磁芯的一侧对称开设有第一功能槽,所述金属引接线体与所述第一功能槽一一对应,所述金属引接线体通过所述第一功能槽与所述第一功能脚的焊接部电连接,且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一功能槽在位置上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极板背离所述第二磁芯的一侧还对称开设有第二功能槽,所述金属端子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二功能脚,所述第二功能脚扣合在所述第二功能槽上且凸出于所述端极板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端极板上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一功能槽位于对称排列的所述第二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栋刘金南郑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顺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