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847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属于汽车被动安全领域。所述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壳体、气囊组件以及气囊罩盖。其中,气囊组件包括气囊袋和充气器;气囊罩盖包括气囊盖板、连接侧板以及引导部件;引导部件包括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当汽车碰撞时,充气器被触发对气囊袋进行充气,气囊袋膨胀对引导部进行挤压,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对气囊袋进行引导使气囊袋从气囊盖板的背面的中间冲击气囊盖板,从而快速将气囊盖板撕裂以弹出气囊盖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能够提高安全气囊的弹开效率,提高安全气囊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性能。提高安全气囊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性能。提高安全气囊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被动安全领域,尤其是一种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0002]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装置,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
[0003]安全气囊的弹开时间与安全气囊的安全防护性能息息相关,安全气囊弹开时间越短,其安全防护性能越高,对于人体的防护性能越及时。目前,气囊在膨胀时对整个罩盖施加作用力,不利于将罩盖撕裂,大大降低了气囊的弹开效率。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安全气囊的弹开效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包括:
[0007]气囊壳体,包括壳体底板以及环设于壳体底板顶面边缘的壳体侧板;
[0008]气囊组件,包括气囊袋以及充气器,所述充气器固定于壳体底板上,所述气囊袋折叠设于气囊壳体内,所述气囊袋的进气口套设于充气器;
[0009]气囊罩盖,包括中部开有横向撕裂槽的气囊盖板、环设于气囊盖板背面边缘的连接侧板以及设于气囊盖板背面的引导部件;所述连接侧板与壳体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引导部件包括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所述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分设于撕裂槽的上下两侧。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引导部为倾斜设置的平板件,所述上引导部的一端与气囊盖板的背面靠近撕裂槽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引导部的另一端与连接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引导部与上引导部镜像相对;气囊袋在膨胀时,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对气囊袋引导,使气囊袋从气囊盖板背面的中间冲击气囊盖板,从而快速将气囊盖板撕裂并弹出气囊盖板,提高安全气囊的弹开效率。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引导部为圆弧形结构,所述上引导部的一端与气囊盖板的背面靠近撕裂槽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引导部向远离下引导部的一侧凸起,所述下引导部与上引导部镜像相对;通过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引导膨胀的气囊袋冲击气囊盖板使气囊盖板快速撕裂;同时,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没有受到连接侧板的牵引限制,进一步降低撕裂后的气囊盖板的翻转难度,以提高气囊袋的弹开的速率和弹开程度。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撕裂槽开设于气囊盖板的正面;当气囊袋膨胀冲击气囊盖板时对气囊盖板施加向外侧的挤压力,而撕裂槽开设于气囊盖板的正面,使气囊盖板更容易从撕裂槽处撕裂并向上下两侧翻转。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撕裂槽的厚度为 0.7mm。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袋上开设有出气孔;气囊袋膨胀弹开时,气囊袋中
气压较足,当人体撞击与气囊袋时,气囊袋受压从而使气囊袋的部分空气从出气孔排出,从而使得气囊袋中的气压减小,使得人体撞击气囊袋上时有一定的缓冲余地,避免因气囊袋中气压太足导致人体与气囊袋产生硬性撞击,降低人体受伤的风险。
[001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侧板远离壳体底板的端面上开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连接侧板插于密封槽内;通过此设置降低外界灰尘渗透至气囊壳体内。
[00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侧板上开有多个贯穿壳体侧板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侧板上开有多个贯穿连接侧板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数量相等并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内装配有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壳体侧板的厚度。
[00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中还塞有环形密封垫;连接侧板插于密封槽中后挤压密封垫,进一步提升连接侧板与壳体侧板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密封垫受压对连接侧板施加反向作用力,进而使得紧固钉螺产生横向的剪切力,避免紧固螺钉松动。
[00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气囊盖板包括塑料层以及包覆于塑料层的弹性纤维层,所述弹性纤维层于撕裂槽处断开;气囊盖板从撕裂槽处撕裂形成两个部分并分别向上下两侧翻转,纤维层的设置能够避免气囊盖板引气囊袋的冲击力过大导致气囊盖板撕裂成若干细小碎片,从而避免这些细小碎片弹射伤人。
[0019]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壳体、气囊组件以及气囊罩盖。其中,气囊组件包括气囊袋和充气器;气囊罩盖包括气囊盖板、连接侧板以及引导部件;引导部件包括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当汽车碰撞时,充气器被触发对气囊袋进行充气,气囊袋膨胀对引导部进行挤压,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对气囊袋进行引导使气囊袋从气囊盖板的背面的中间冲击气囊盖板,从而快速将气囊盖板撕裂以弹出气囊盖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能够提高安全气囊的弹开效率,提高安全气囊对人体的安全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气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气囊罩盖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气囊罩盖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气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至图5中的各标注为:气囊壳体10、壳体底板11、壳体侧板12、密封槽121、第一螺纹孔122、气囊组件20、气囊袋21、充气器22、气囊罩盖30、气囊盖板31、撕裂槽311、纤维层312、塑料层313、连接侧板32、第二螺纹孔321、引导部件33、上引导部331、下引导部332、密封垫40、紧固螺钉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经研究发现,目前,气囊在膨胀时对整个罩盖施加作用力,作用力较为分散,不利于快速将罩盖撕裂,大大降低了气囊的弹开效率,导致安全气囊的安全防护性能存在不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安全气囊的弹开效率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002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包括气囊壳体10、气囊组件20以及气囊罩盖30。
[0029]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气囊壳体10包括壳体底板11以及壳体侧板12,壳体侧板12环设于壳体底板11的顶面边缘。气囊壳体10固定于汽车的方向盘上、中控台或者其他需要设置安全气囊的位置。气囊组件20包括气囊袋21以及充气器22。充气器22固定于壳体底板11上。气囊袋21折叠设置于气囊壳体10内;并且,气囊袋21的进气口套设于充气器22。当汽车受到冲击时,充气器22触发产生气体并快速对气囊袋21进行充气,使气囊袋21迅速膨胀。气囊罩盖30包括气囊盖板31、连接侧板32以及引导部件33。其中,气囊盖板31上开有横向的撕裂槽311。连接侧板32环设于气囊盖板31的背面边缘;并且,连接侧板32与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壳体,包括壳体底板以及环设于壳体底板顶面边缘的壳体侧板;气囊组件,包括气囊袋以及充气器,所述充气器固定于壳体底板上,所述气囊袋折叠设于气囊壳体内,所述气囊袋的进气口套设于充气器;气囊罩盖,包括中部开有横向撕裂槽的气囊盖板、环设于气囊盖板背面边缘的连接侧板以及设于气囊盖板背面的引导部件;所述连接侧板与壳体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引导部件包括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所述上引导部和下引导部分设于撕裂槽的上下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导部为倾斜设置的平板件,所述上引导部的一端与气囊盖板的背面靠近撕裂槽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引导部的另一端与连接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引导部与上引导部镜像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易于弹开的安全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引导部为圆弧形结构,所述上引导部的一端与气囊盖板的背面靠近撕裂槽上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上引导部向远离下引导部的一侧凸起,所述下引导部与上引导部镜像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 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有军滕兆霞卢家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