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675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包括壳体和油道;壳体包括:深储油区和浅储油区;深储油区和浅储油区的安装面处于同一平面,深储油区的底面和浅储油区的底面通过圆弧面连接,安装面和深储油区的底面以及浅储油区的底面相对;安装面上设置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外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油道包括闭合区和开放区;闭合区为弯折封闭管状;开放区为开口长条状,开放区通过焊接筋与浅储油区的底面焊接连接;其中,壳体和油道分别是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单次注塑成型的。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减小油底壳减少制作成本,增加储油量。增加储油量。增加储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

技术介绍

[0002]油底壳位于引擎下部,可拆装,是一种将曲轴油底壳箱进行密封并作为贮油槽的外壳。目前,商用车上的油底壳多由薄钢板冲压而成,形状较为复杂的一般采用铸铁或铝合金浇铸成型。其内部装有稳油挡板,以避免柴油机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侧面装有量油尺,用来检查油量。现有技术中的油底壳一方面模具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产品的装配成型需要增加工序,制造过程成本较高。且油底壳的储油量受其安装位置的限制,油底壳储油腔的深度不够,储油量小。
[0003]可见,现有技术中,商用车用的油底壳制作成本较高,储油量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以减小油底壳减少制作成本,增加储油量。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包括壳体和油道;
[0006]所述壳体包括:深储油区和浅储油区;
[0007]所述深储油区和所述浅储油区的安装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深储油区的底面和所述浅储油区的底面通过圆弧面连接,所述安装面和所述深储油区的底面以及所述浅储油区的底面相对;
[0008]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外侧设置有安装孔;
[0009]所述深储油区的两侧面相对向外凸出,用于增大储油体积,且所述深储油区的侧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放油孔,所述放油孔中固定有放油嵌件,所述深储油区的侧面设置有加热器孔,所述加热器孔中安装有机油加热装置,所述深储油区的内部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筋板;
[0010]所述浅储油区的底面设置有吸油孔,所述浅储油区的内部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筋板;
[0011]所述油道包括闭合区和开放区;
[0012]所述闭合区为弯折封闭管状,所述闭合区的一端通过焊接筋与所述深储油区的底面焊接连接,且所述闭合区的端部与所述深储油区的底面具有预设距离,所述闭合区的另一端与所述开放区的一端连通;
[0013]所述开放区为开口长条状,所述开放区的开口区域设置有焊接筋,所述开放区通过所述焊接筋与所述浅储油区的底面焊接连接,且所述开放区与所述浅储油区的底面形成闭合管路,所述闭合管路与所述吸油孔连通;
[0014]其中,所述壳体和所述油道分别是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一体单次注塑成型
的。
[0015]可选地,所述安装孔内侧设置有掏胶凹槽,用于均匀壁厚,相邻所述安装孔的外侧通过横向加强筋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之间设置有纵向支撑筋。
[0016]可选地,所述深储油区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浅储油区的底面设置第二凸起结构。
[0017]可选地,所述密封凹槽中安装有橡胶密封垫。
[0018]可选地,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安装螺栓,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安装螺栓与缸体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安装螺栓通过限位结构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或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或通过粘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
[0020]可选地,所述闭合区内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闭合区的端部具有预设距离。
[0021]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横纵相交的加强筋。
[0022]可选地,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具体为22个。
[0023]可选地,所述油道的外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定位筋。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用油底壳包括壳体和油道两部分,油道为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然后通过焊接方式与壳体连接形成闭合管路,结构简单,降低了成型加工难度和制作成本,且装配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壳体也采用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注塑成型,油道、放油嵌件等全部集成在注塑壳体上,形成油底壳总成,使得产品重量大大减小,并且可以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污染。与同外形尺寸的油底壳相比,装载机油量增加,发动机保养公里数增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实施例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图1至图2中各组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9]1壳体,11深储油区,12浅储油区;
[0030]101安装面,102圆弧面,103密封凹槽,104安装孔,105掏胶凹槽,106横向加强筋,107纵向支撑筋;
[0031]111深储油区的底面,112深储油区的侧面,113第一凸起结构,114放油孔,115加热器孔;
[0032]121浅储油区的底面,122第二凸起结构,123吸油孔;
[0033]2油道,21闭合区,22开放区,23定位筋;
[0034]3放油嵌件;
[0035]4橡胶密封垫;
[0036]5安装螺栓;
[0037]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方位词顶和底,是以图2所示的油底壳实施例的位置为基准进行限定的。
[0040]请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油底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动机用油底壳,包括壳体1和油道2。
[0041]其中,所述壳体1包括:深储油区11和浅储油区12;
[0042]深储油区11和浅储油区12的安装面101处于同一平面,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和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通过圆弧面102连接,安装面101和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以及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相对;
[0043]安装面101上设置有密封凹槽103,密封凹槽103外侧设置有安装孔104;
[0044]具体地,参加图1,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04的数量可以为22个,两长边方向各7个,两短边方向各4个。
[0045]深储油区11的两侧面112相对向外凸出,用于增大储油体积,且深储油区11的侧面112和/或底面111设置有放油孔114,放油孔114中固定有放油嵌件3,深储油区11的侧面112设置有加热器孔115,加热器孔115中安装有机油加热装置,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油道(2);所述壳体(1)包括:深储油区(11)和浅储油区(12);所述深储油区(11)和所述浅储油区(12)的安装面(101)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和所述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通过圆弧面(102)连接,所述安装面(101)和所述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以及所述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相对;所述安装面(101)上设置有密封凹槽(103),所述密封凹槽(103)外侧设置有安装孔(104);所述深储油区(11)的两侧面(112)相对向外凸出,用于增大储油体积,且所述深储油区(11)的侧面(112)和/或底面(111)设置有放油孔(114),所述放油孔(114)中固定有放油嵌件(3),所述深储油区(11)的侧面(112)设置有加热器孔(115),所述加热器孔(115)中安装有机油加热装置,所述深储油区(11)的内部侧面设置有第一支撑筋板;所述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设置有吸油孔(123),所述浅储油区(12)的内部侧面设置有第二支撑筋板;所述油道(2)包括闭合区(21)和开放区(22);所述闭合区(21)为弯折封闭管状,所述闭合区(21)的一端通过焊接筋与所述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焊接连接,且所述闭合区(21)的端部与所述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具有预设距离,所述闭合区(21)的另一端与所述开放区(22)的一端连通;所述开放区(22)为开口长条状,所述开放区(22)的开口区域设置有焊接筋,所述开放区(22)通过所述焊接筋与所述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焊接连接,且所述开放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利刚翟国芳高红梅王好伟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材汽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