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盒的下料以及嵌件的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55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盒的下料以及嵌件的埋入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供电池盒穿设的开口,固定板在开口处设置用于夹持电池盒的夹持组件,固定板在开口横向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固定板上设置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一前板设置有第一杆套,第一杆套上设置有第一放置腔,固定板与第一前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出组件,第二前板设置有第二杆套,第二杆套上设置有第二放置腔,固定板与第二前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推出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其能由外部机械手带动,不仅能完成电池盒的下料操作,还能将嵌件自动装入模具的指定位置,以便下一个电池盒的相对的两内腔壁与嵌件一体注塑成型,提高了加工效率。工效率。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盒的下料以及嵌件的埋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盒加工
,尤其是一种电池盒的下料以及嵌件的埋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盒时通过模具注塑成型,电池盒上设置有金属嵌件,电池盖可通过螺钉旋设在金属嵌件上实现电池盖和电池盒的固定连接,因此在每个电池盒注塑成型前,需要先将金属嵌件装入模具中,使得电池盒与嵌件一体注塑成型,如附图10中所示,电池盒A的相对的两内腔壁上分别设置有连接座A1,因此需要在各连接座A1上分别设置嵌件B,以便电池盒A后续的装配使用,通常采用人工操作,在前一个电池盒下料后,操作人员手动将嵌件装入模具中,使得下一个电池盒与嵌件一体注塑成型,然而这样操作人员需要将手伸入注塑机内,具有一定的安装隐患,并且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池盒的下料以及嵌件的埋入装置,其能由外部机械手带动,不仅能完成电池盒的下料操作,还能将嵌件自动装入模具的指定位置,以便下一个电池盒的相对的两内腔壁与嵌件一体注塑成型,提高了加工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盒的下料以及嵌件的埋入装置,包括与外部机械手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供电池盒穿设的开口,固定板在开口处设置用于夹持电池盒的夹持组件,所述固定板在开口横向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分别与固定板相互平行,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可分别沿横向滑移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带动第一前板沿横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带动第二前板沿横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前板在靠近第二前板的一侧固定或一体设置有第一杆套,第一杆套垂直于第一前板设置,所述第一杆套上设置有供嵌件放置的第一放置腔,所述固定板与第一前板之间设置有可将嵌件推离第一放置腔的第一推出组件,所述第二前板在靠近第一前板的一侧固定或一体设置有第二杆套,第二杆套垂直于第二前板设置,所述第二杆套上设置有供嵌件放置的第二放置腔,所述固定板与第二前板之间设置有可将嵌件推离第二放置腔的第二推出组件。
[000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池盒成型后会被顶离需要安装嵌件的位置,在下料前,先将金属嵌件分别放置于第一杆套的第一放置腔以及第二杆套的第二放置腔内,外部机械手可带动该装置进入注塑机内,使得成型的电池盒穿过固定板的开口处,此时夹持组件正好能够夹住成型的电池盒,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又移动至模具的相对两侧放置嵌件的位置,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杆套和第二杆套分别移入模具内,然后通过第一推出组件和第二推出组件将第一放置腔和第二放置腔的嵌件推人模具的指定位置,以便下一个电池盒的相对的两内腔壁与嵌件一体注塑成型,提高了加工效率,当嵌件全部装入模具的指定位置后,外部机械手带动该装
置离开注塑机,夹持组件松开电池盒,成型的电池盒可掉落,此时再将金属嵌件分别放置于第一杆套的第一放置腔以及第二杆套的第二放置腔内,便于后续成型加工。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开口两侧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杆沿横向设置,第一夹板固定设置在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上,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沿横向设置,第二夹板固定设置在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上,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带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住或松开电池盒。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气缸可带动第一夹板沿横向伸缩移动,第二气缸可带动第二夹板沿横向伸缩移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向移动时,能够夹住电池盒;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反向移动时,能够松开电池盒,通过气缸驱动,控制方便,成本低。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推出组件包括第三气缸和第一顶板,第三气缸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第一顶板沿第一杆套的轴向滑移设置在第一前板上,第三气缸的伸缩杆可带动第一顶板移动,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一顶板沿横向滑移配合,第一顶板在对应第一杆套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顶杆,第一顶杆与第一杆套相互平行,第一顶杆穿设于第一杆套,第一顶杆在第三气缸的带动下可将嵌件推离第一放置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顶杆可导向滑移设置在第一杆套内,初始状态下第一顶杆就插设于第一杆套,在放置嵌件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伸长时,可带动第一顶杆将嵌件推离第一放置腔,第一顶板不仅可沿第一杆套的轴向移动,还能跟随第一前板沿横向移动,因此第三气缸的伸缩杆和第一顶板在第一杆套的轴向上同步移动连接,第三气缸的伸缩杆和第一顶板在横向上滑移配合,这样第三气缸能带动第一顶杆顶出嵌件,又不会影响第一顶板随第一前板移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二推出组件包括第四气缸和第二顶板,第四气缸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第二顶板沿第二杆套的轴向滑移设置在第二前板上,第四气缸的伸缩杆可带动第二顶板移动,第四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二顶板沿横向滑移配合,第二顶板在对应第二杆套处固定设置有第二顶杆,第二顶杆与第二杆套相互平行,第二顶杆穿设于第二杆套,第二顶杆在第四气缸的带动下可将嵌件推离第二放置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顶杆可导向滑移设置在第二杆套内,初始状态下第二顶杆就插设于第二杆套,在放置嵌件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第四气缸的伸缩杆伸长时,可带动第二顶杆将嵌件推离第二放置腔,第二顶板不仅可沿第二杆套的轴向移动,还能跟随第二前板沿横向移动,因此第四气缸的伸缩杆和第二顶板在第二杆套的轴向上同步移动连接,第四气缸的伸缩杆和第二顶板在横向上滑移配合,这样第四气缸能带动第二顶杆顶出嵌件,又不会影响第二顶板随第二前板移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的第一滑台气缸,第一滑台气缸的第一伸缩部沿横向伸缩移动,第一滑台气缸的第一伸缩部与第一前板固定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滑台气缸的第一伸缩部可带动第一前板沿横向导向移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的第二滑台气缸,第二滑台气缸的伸缩部沿横向伸缩移动,第二滑台气缸的第二伸缩部与第二前
板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二滑台气缸的第二伸缩部可带动第二前板沿横向导向移动,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001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第一前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沿第一杆套的轴向设置,第一顶板位于固定板与第一前板之间,第一顶板与第一导向杆滑移配合,所述第一前板在靠近第三气缸的伸缩杆处固定设置有第一T型槽块,第三气缸的伸缩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T型头,第一T型头插设于第一T型槽块。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顶板位于固定板与第一前板之间,位置设计合理,第一顶板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杆滑移配合的第一导向套,第一T型头可从第一T型槽块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盒的下料以及嵌件的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机械手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供电池盒穿设的开口,固定板在开口处设置用于夹持电池盒的夹持组件,所述固定板在开口横向上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分别与固定板相互平行,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可分别沿横向滑移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带动第一前板沿横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带动第二前板沿横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前板在靠近第二前板的一侧固定或一体设置有第一杆套,第一杆套垂直于第一前板设置,所述第一杆套上设置有供嵌件放置的第一放置腔,所述固定板与第一前板之间设置有可将嵌件推离第一放置腔的第一推出组件,所述第二前板在靠近第一前板的一侧固定或一体设置有第二杆套,第二杆套垂直于第二前板设置,所述第二杆套上设置有供嵌件放置的第二放置腔,所述固定板与第二前板之间设置有可将嵌件推离第二放置腔的第二推出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盒的下料以及嵌件的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开口两侧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伸缩杆沿横向设置,第一夹板固定设置在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上,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杆沿横向设置,第二夹板固定设置在第二气缸的伸缩杆上,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可带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夹住或松开电池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盒的下料以及嵌件的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出组件包括第三气缸和第一顶板,第三气缸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第一顶板沿第一杆套的轴向滑移设置在第一前板上,第三气缸的伸缩杆可带动第一顶板移动,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一顶板沿横向滑移配合,第一顶板在对应第一杆套处固定设置有第一顶杆,第一顶杆与第一杆套相互平行,第一顶杆穿设于第一杆套,第一顶杆在第三气缸的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定湖胡元业雷浩轩曹如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钧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