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93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套筒浇筑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入磨溜槽容易发生堵塞,长时间工作后下料不平滑、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为半锥筒状,包括至少3个拼合焊接成的弧形板模块,所述弧形板模块的交界面设有配合台阶以形成瓦片状搭接的光滑过渡,每个所述弧形板模块的两端设有翅板以安装底部定位装置。优点在于:做了模块化改进,实时调节;改进溜槽的截面形状,提高其灵活性,控制降温速率。可以有效防止浇筑物料的堆积,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


[0001]本技术涉及套筒浇筑辅助设备领域领域,特别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

技术介绍

[0002]入磨溜槽,是一种常见的物料运送设备,多见于混凝土传送、浇铸物料传送,其本身的特点在于:1.传送准确;2.传送过程中还起到合理的降温作用;3.进一步是实现物料的均匀化。现阶段对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的主要改进在集中在混凝土传送,现场制作搭设溜槽,并根据需要的下灰点设置溜槽分支,根据需要浇注部位进行分支截挡,确保混凝土运输顺畅。根据需浇筑混凝土的部位进行溜槽布置设置,其送料的终点以进入磨机为主,便于由低到高处和大方量处浇筑更为顺畅,每一落灰点有效覆盖半径不大于10米。每个溜槽主干根据需要设置两至三个分支。而针对浇铸物料的传送,往往由于其高温的工作环境,缺乏技术改进。
[0003]于是现有技术中,铸造原料通过溜槽入磨就存在如下缺点:1.一模一件,针对性强,对应的互换性差,成本高;2.具体工况中难以实时调节;3.溜槽长度受限;4.除非整体加工难以做到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高,灵活性差,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0005]本申请特别适合防磨板加工过程中的入磨溜槽的改进,防磨板磨具加工具有单次多件的特点,同时每个版本型号的尺寸都不一致,需要灵活度高的设备。
[0006]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
[0007]设计一种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整体为半锥筒状,包括至少3个拼合焊接成的弧形板模块,所述弧形板模块的交界面设有配合台阶以形成瓦片状搭接的光滑过渡,每个所述弧形板模块的两端设有翅板以安装底部定位装置。
[0008]具体实施中,所述底部定位装置包括底盘和安装在底盘四角的4个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间设有移动副以调节所述液压升降杆的间距,所述液压升降杆顶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翅板间铰支连接。
[0009]具体实施中,在所述底部定位装置上还设有捣振原件,所述捣振原件包括动力源电机带动的形成振锤的捣振块,所述捣振块临近所述弧形板模块的侧边。
[0010]具体实施中,所述弧形板模块包括侧边模块和中心模块,所述侧边模块和中心模块相对半锥桶的中心角一致,所述侧边模块上安装翅板,所述侧边模块和所述中心模块间经由定位销固定,接触面为形位对应的平滑的斜面,以中心模块的端面的平行面为截面方向,所述中心模块的各个横截面的宽度上宽下窄。
[0011]具体实施中,所述交界面为Z字形。所述Z字形的立边为斜面或直面,斜角45度到90度。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将铸造用的入磨溜槽做了模块化改进,长短可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要求进行拼装,同时根据工况,模具情况实时调节;
[0014]进一步的,在模块化改进的基础上细化,通过与定位销的结合,可以改进溜槽的截面形状,提高其灵活性,控制降温速率。
[0015]振捣部件的设计,结合液压升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浇筑物料的堆积,便于其快速进入磨机,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安装在侧面,不影响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弧形板模块拼装结构的立体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中单个弧形板模块的立体图;
[0020]图5是图4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0021]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中单个弧形板模块的立体图;
[0022]图中各部件名称:1.弧形板模块;2.翅板;3.交界面;4. 液压升降杆;5.支撑杆;6. 动力源电机;7. 捣振块;8.中心模块;9. 侧边模块;10.定位销;11.中心模块和侧边模块的接触面;12.移动副;13.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参见图1至图5,设计整体为半锥筒状,包括至少3个拼合焊接成的弧形板模块1,弧形板模块1的交界面3设有配合台阶以形成瓦片状搭接的光滑过渡,每个弧形板模块1的两端设有翅板2以安装底部定位装置。
[0026]底部定位装置包括底盘13和安装在底盘13四角的4个液压升降杆4,液压升降杆4间设有移动副12以调节液压升降杆4的间距,本实施例中,移动副12为本领域常见的滑道,可以视工况安装,液压升降杆4顶部设有支撑杆5,支撑杆5与翅板2间铰支连接。工作过程中,按需拼装弧形板模块1,使其一端处于浇铸原料的出料口,另一端处于模具的浇道入口,之后安装支撑杆5下方的零件,调节半锥筒状的倾斜角度和合理的支撑位置,过程中可以解除定位销10定进行弧形板模块1间的固定,翅板2与支撑板间的固定。也可以将定位销10替换为螺栓螺母
[0027]在底部定位装置上还设有捣振原件,捣振原件包括动力源电机6带动的形成振锤的捣振块7,捣振块7临近弧形板模块的侧边。该设计通过定期的敲打实现物料的紊流,进而实现堆积物料的下落,防止堆积于堵塞,降低成本。
[0028]交界面3为Z字形。Z字形的立边的斜角45度到90度。本实施例中为90度。形成一个阶梯面。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具体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弧形板模块1包括侧边模块9和中心模块8,侧边模块9和中心模块8相对半锥桶的中心角一致,侧边模块9上安装翅板2,侧边模块9和中心模块8间经由定位销10固定,接触面为形位对应的平滑的斜面,以中心模块8的端面的平行面为截面方向,中心模块8的各个横截面的宽度上宽下窄。
[0031]本设计中,可以通过更改中心模块8的宽度或侧边模块9的长度更改入磨溜槽的截面形状,从而调节溜槽内的可容纳液流的深度。进一步也液压的结合实现流速的调节,该设计中,结合定位销10实现牢固的固定,同时中心模块8压侧边模块9的设计进一步实现产品在该结构上的稳定。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其特征在于:整体为半锥筒状,包括至少3个拼合焊接成的弧形板模块(1),所述弧形板模块(1)的交界面(3)设有配合台阶以形成瓦片状搭接的光滑过渡,每个所述弧形板模块(1)的两端设有翅板(2)以安装底部定位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定位装置包括底盘(13)和安装在底盘(13)四角的4个液压升降杆(4),所述液压升降杆(4)间设有移动副(12)以调节所述液压升降杆(4)的间距,所述液压升降杆(4)顶部设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顶部与所述翅板(2)间铰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稳定的入磨溜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部定位装置上还设有捣振原件,所述捣振原件包括动力源电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充松峰魏永利黄会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亿冠热能设备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