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稳定的灌浆套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93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浇注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浇注稳定的灌浆套筒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浇注灌浆套筒的过程中辅助元件常常脱落,需要工人大量时间监控进而提高成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灌浆套筒和过渡管模具组放置箱,放置箱内包括适应常用批号灌浆套筒的过渡管型号,灌浆套筒的侧面设置入浆口和出浆口,入浆口内设有入浆缩口,出浆口内设有出浆缩口,二者内对应安装过渡管各自形成沿流道方向渐缩的阶梯通道。优点在于:实现了与浇注管道接口配合的辅助元件的稳定安装,进而实现稳定浇注,同时不影响其快拆快装的模块化设计。计。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浇注稳定的灌浆套筒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浇注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浇注稳定的灌浆套筒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全灌浆套管又称全灌浆套管接头或套筒灌浆接头。是由专门加工的套筒、配套灌浆料和钢筋组装的组合体,在连接钢筋时通过注入快硬无收缩灌浆料,依靠材料之间的黏结咬合作用连接钢筋与套筒。套筒灌浆接头具有性能可靠、适用性广、安装简便等优点。全灌浆套管连接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桥梁工程、海上石油开采平台工程、近海风力发电塔等领域。在建筑施工结构中,利用到灌浆套筒类的连接结构往往集中大量出现,然后工人在实操中集中进行灌浆处理。在集中灌浆处理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无论本领域工作人员对灌浆方法,灌浆材质的配比做出何种改进,都避免不了在灌浆套筒的出入口处安装一个过渡管道,以达到和注浆管起到良好配合的效果,原因在于,注浆管多为柔性管道,而灌浆套筒的出入口多为刚性材质,没有一个起中间过渡管道的零件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灌浆溢漏或灌浆口难以对准的问题。
[0003]然而,现阶段的技术改进中,改进过集中在如何提升浇注稳定性,如何缩短浇注时间,对上述过渡管道的稳定性关注反而很少,申请人在常年一线的工作中,也见到过有的公司设计出了一种一体式的浇注喷头,该喷头与灌浆套筒结合良好,可以互换性极低,难以适应复杂的建筑建构,难以同时适应多种尺寸的灌浆套管,而现有普通技术中,过渡套筒的稳定性低,浇注过程中经常掉落,需要派专人进行监控,大大影响工作效率,抬升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浇注灌浆套筒的过程中辅助元件常常脱落,需要工人大量时间监控进而提高成本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
[0006]设计一种浇注稳定的灌浆套筒结构,包括灌浆套筒和过渡管模具组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内包括适应常用批号灌浆套筒的过渡管型号,所述灌浆套筒的侧面设置入浆口和出浆口,两端设置钢筋安装孔,对应的所述入浆口内设有入浆缩口,过渡管安装在所述入浆缩口上方形成入浆过渡管,对应的所述出浆口内设有出浆缩口,过渡管安装在所述出浆缩口上方形成出浆过渡管,所述入浆过渡管和出浆过渡管的外径一致,与其外径一致的还有作为参照物的衡量过渡管,所述衡量过渡管的底部设有厚度大于5mm的柔性弹性环,所述弹性环的形位尺寸与所述衡量过渡管的底部形状相一致,所述入浆缩口直径D2,所述入浆过渡管内径D1,所述出浆缩口直径D4,所述出浆过渡管内径D3,所述衡量过渡管内径D5,D2>D1,D4<D3,衡量过渡管相对于入浆缩口或出浆缩口的压印圆环直径为D5,D1<D5,D3>D5,所述灌浆套筒的筒体内设有固定器和限位器。
[0007]具体实施中,所述过渡管型号还包括底部延长管,所述底部延长管与所述入浆管/出浆管间一体式连接,外部形成与所述入浆缩口、出浆缩口一致的阶梯轴,内部形成沿液流
方向阶梯渐开的阶梯孔。
[0008]具体实施中所述入浆口/出浆口处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两端各固定在入浆口/出浆口和入浆过渡管/出浆过渡管上,以限制转动自由度。
[0009]所述出浆过渡管替换为端部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与所述出浆口定位的螺栓连接。
[0010]具体实施中所述螺栓连接替换为定位轴连接,对应的所述法兰盘的下方设有落料凹槽孔,所述落料凹槽孔为倒“7”字形斜孔,其底端设有液体球囊。具体实施中所述液体球囊由橡胶制成。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实现了与浇注管道接口配合的辅助元件的稳定安装,进而实现稳定浇注,同时不影响其快拆快装的模块化设计;
[0013]结构形式多样,可以通过调节适应多种尺寸,灵活性高;
[0014]辅助液囊的设计,在实现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自动脱模;
[0015]增加的衡量过渡管在实际工作中还起到了质检的作用;
[0016]本申请看似结构简单,但是在本领域中实属首次将关注点落脚到过渡管道的改进,并通过灵活多变的安装形式,取得的巨大的商业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组装状态的主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衡量过渡管的测量模式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结构的出浆口、入浆口处向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入浆口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出浆口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中的出浆过渡管结构的剖视图;
[0023]图中各部件名称:1.灌浆套筒;2.入浆口过渡管;3.入浆口;4.出浆口;5.出浆过渡管;6.固定器;7. 衡量过渡管;8. 柔性弹性环;9.定位块;10.限位钉;11.法兰盘;12. 落料凹槽孔;13. 液体球囊;14.入浆缩口;15.出浆缩口;16.限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浇注稳定的灌浆套筒结构,参见图1至图3,包括灌浆套筒1和过渡管模具组放置箱,放置箱内包括适应常用批号灌浆套筒1的过渡管型号,灌浆套筒1的侧面设置入浆口和出浆口,两端设置钢筋安装孔,对应的入浆口内设有入浆缩口14,过渡管安装在入浆缩口14上方形成入浆过渡管2,对应的出浆口内设有出浆缩口15,过渡管安装在出浆缩口15上方形成出浆过渡管5,入浆过渡管2和出浆过渡管5的外径一致,与其外径一致的还有作为参照物的衡量过渡管7,衡量过渡管7的底部设有厚度大于5mm的柔性弹性环8,弹性环的形位尺寸与衡量过渡管7的底部形状相一致,入浆缩口14直径D2,入浆过渡管2内径D1,出浆缩口15
直径D4,出浆过渡管5内径D3,衡量过渡管7内径D5,D2>D1,D4<D3,衡量过渡管7相对于入浆缩口14或出浆缩口15的压印圆环直径为D5,D1<D5,D3>D5,灌浆套筒1的筒体内设有固定器6和限位器16。
[0027]工作过程中,有三种工作方式,1.如果有图纸,能知道入浆缩口14和出浆缩口15的尺寸,可以按照尺寸限制公式在放置箱内挑选对应的入浆过渡管2和出浆过渡管5;2.如果图纸缺失,难以测量入浆缩口14和出浆缩口15的尺寸,可以首先将衡量过渡管7放入,施加一定压力,形成边缘压印圈,之后通过边缘压印圈的尺寸结合尺寸限制公式在放置箱内挑选对应的入浆过渡管2和出浆过渡管5;3.进一步的,条件2的基础上,如果加工现场有相关的扩孔设备,可通过设备对入浆缩口14和出浆缩口15进行适当的扩孔,以最终可以按照尺寸限制公式在放置箱内挑选对应的入浆过渡管2和出浆过渡管5为准。
[0028]该方法中,相当于沿液流方向都是流道渐缩,从而避免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注稳定的灌浆套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浆套筒(1)和过渡管模具组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内包括适应常用批号灌浆套筒(1)的过渡管型号,所述灌浆套筒(1)的侧面设置入浆口和出浆口,两端设置钢筋安装孔,对应的所述入浆口内设有入浆缩口(14),过渡管安装在所述入浆缩口(14)上方形成入浆过渡管(2),对应的所述出浆口内设有出浆缩口(15),过渡管安装在所述出浆缩口(15)上方形成出浆过渡管(5),所述入浆过渡管(2)和出浆过渡管(5)的外径一致,与其外径一致的还有作为参照物的衡量过渡管(7),所述衡量过渡管(7)的底部设有厚度大于5mm的柔性弹性环(8),所述弹性环的形位尺寸与所述衡量过渡管(7)的底部形状相一致,所述入浆缩口(14)直径D2,所述入浆过渡管(2)内径D1,所述出浆缩口(15)直径D4,所述出浆过渡管(5)内径D3,所述衡量过渡管(7)内径D5,D2>D1,D4<D3,衡量过渡管(7)相对于入浆缩口(14)或出浆缩口(15)的压印圆环直径为D5,D1<D5,D3>D5,所述灌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充松峰魏永利黄会林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亿冠热能设备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