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1325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涉及流体动力领域,特别是公开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的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既能保证流体内模组结构实现持续加压和增压,也能满足低水阻技术设计、产品可制性工程设计,和产品力学合理化结构要求,更能满足其水下推进高速航行工况可靠性工作的基本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特征在于,至少由内壁、输入口、输出口、安装孔、潜入孔构成,输入口的口径大于输出口的口径,在内壁分布轴向有多个安装孔和有多个潜入孔,从输入口到输出口,所述安装孔和潜入孔的长度越来越短,且所述该安装孔直径越来越变少,所述潜入孔小口径端的直径越来越缩小,且直径缩小都是以间隔安装孔为台阶形式缩小。形式缩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流体动力领域,特别是公开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的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既能保证流体内模组结构实现持续加压和增压,也能满足低水阻技术设计、产品可制性工程设计,和产品力学合理化结构要求,更能满足其水下推进高速航行工况可靠性工作的基本要求。

技术介绍

[0002]流体推进类技术产品比较多,主要是离心泵、往复泵、螺杆泵、齿轮泵、轴流泵、螺旋桨等,用于水下推进的目前有轴流泵和螺旋桨,但其结构复杂,效率明显较低,其根本原因都是轴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0003]为此,已有专利CN201210436592.2公开了磁悬浮和螺旋环流体结构的技术路线,经过该技术产品实际测试和场景体验,得到行业认可,即行业称直线流体技术,俗称无轴泵喷推进器技术,并在航海、航天、工农业、建筑、民用消费品流体动力环境中,用户已将其作为未来流体动力节能减排类的重点产品应用,源于其不仅能大幅度提升流体推进效率,而且更能以本体结构简单实现节约社会资源。这种技术功能的实现,必然引入了很多新的关键技术。
[0004]目前传统水下推进器的螺旋桨+电机的综合效率大约在15~25%,最关键是转速增加,尽管航速也增加但效率下降更快。而直线流体技术水下应用技术,即无轴泵喷推进器产品的最大特点不仅效率超过50%,主要在于转速增加航速增加效率不下降,同时要求无轴泵喷推进器产品工艺简单、可制性高,基于此,本技术专利技术关键在于引入了全新的技术路线,解决这些问题。
[0005]无轴泵喷推进器按照航速能力通常分为普通型、快速型、高速推进三大类,一般承载生命,包括客船推进都属于普通型,航速在1~15节,过快航速的加速度对生命体不适应,而特种用途的水下机器人需要快速反应、积极避险、追踪猎物,航速在25~35节,更快的要求超过50节,甚至据消息报道某些国有150节航速的推进器。而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的排出水流速要求非常快,对推进器的流体模组设计比对普通型明显不同,以至推进流体算法不同,其相应的结构也不同,特别是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非常特定。因此本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技术团队就此进行深入研究,得出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特点,其成果予以公开,并申请保护。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是直线流体技术在深水环境下引入的一个关键技术,即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而传统水下推进技术没有涉及到该技术,也无从直接比对。但从实践来看,若没有这一技术,无轴泵喷推进器的高压功能将会丧失。
[0007]本专利技术技术就是针对直线流体技术在高压工况下引入的产品工程技术进行公开,并充分公开其工作原理特点、用途、结构特征、实际使用方法和关键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主要解决直线流体技术在水下高压工况下适应性的产品工程关键技术,特别是公开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的转子筒内壁、安装孔、潜入孔、以及组合件有效结合的关键技术,且包括该产品制作特点,以及本专利技术技术明显具备的基本特征,并从适应从不同高压工况范围的产品分类结构技术特征上给予公开。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1]具体如下: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由内壁、输入口、输出口、安装孔、潜入孔构成。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有输入口的口径大于输出口的口径。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在内壁轴向分布有多个安装孔和有多个潜入孔,所述安装孔后面是潜入孔,所述所有安装孔和所有潜入孔都是前后轴向同心分布。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潜入孔前后直径不同,其小口径端朝向输出口方向。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从输入口到输出口,安装孔和潜入孔的轴向深度越来越短,安装孔直径越来越变小。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潜入孔小口径端的直径越来越缩小。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直径缩小都是以间隔安装孔为台阶形式缩小。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V3S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工艺技术特征在于,其安装孔内壁粗糙度大于潜入孔内壁的粗糙度,各个孔尺寸先成型为粗糙尺寸,所述粗糙尺寸再利用切削工艺技术进行精确加工到使用尺寸。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一种VS3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表面处理工艺技术特征在于,有一定防止流体介质破坏的保护层处理工艺结构技术。
[0020]附图说明
[0021]图1, 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透明立体示意图1:安装孔2:潜入孔3:输出口4:输入口5:内壁图2, 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轴向A-A切面示意图1:一级安装孔2:二级安装孔3:三级安装孔4:四级安装孔5:五级安装孔6:六级安装孔7:输入口8:输出口9:内壁10:输入口潜入孔11:一级潜入孔12:二级潜入孔13:三级潜入孔14:四级潜入孔15:五级潜入孔16:六级潜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附图1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透明立体示意图显示,流体介质从输入口(4)进入,经过内壁(5)布满多个安装孔(1)和潜入孔(2)区域,在孔径逐渐缩小聚合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动能,从输出口(3)出来。
[0022]依照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附图2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轴向A-A切面示意图显示,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由内壁、输入口、输出口、安装孔、潜入孔构成。2.本发明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有输入口的口径大于输出口的口径。3.本发明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在内壁轴向分布有多个安装孔和有多个潜入孔,所述安装孔后面是潜入孔,所述所有安装孔和所有潜入孔都是前后轴向同心分布。4.本发明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潜入孔前后直径不同,其小口径端朝向输出口方向。5.本发明技术涉及一种V3S型无轴泵喷推进器流体模组转子筒内壁结构技术特征在于,至少从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B六三H一一零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臻湖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