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77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急需高性能、低成本驱动电路的问题,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的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它主要由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正电压维持模块(2)、正向复位模块(3)、负电压能量恢复模块(4)、负电压维持模块(5)、隔离续流模块(6)、负向复位模块(7)、寻址模块(8)所组成,它具有电路简单,电路器件少,电路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mproved driving circuit for metal mesh plate type plasma display panel

The utility model for metal screen plasma display circuit plate needs a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 driving, discloses a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improved drive circuit to realize the metal screen plasma,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positive voltage energy recovery module (1), 2 (positive voltage maintenance module), positive reset module (3), negative voltage energy recovery module (4), (5) negative voltage maintenance module, isolation module freewheeling (6) and negative reset module (7), (8) an addressing module, it has simple circuit, circuit device, circu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尤其是一种金属网 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具体地说是一种金属网板型等离 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技术背景目前,等离子体显示平板作为一项具体的平板显示器件,同样具有轻、 薄、屏幕大、视角宽、惰性小等优点,在大屏幕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目前正在开发的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一种对向放电型交流等离 子体显示平板,它与传统表面放电型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相比,具有制造 工艺简单、更容易实现高分辨率、以及制造成本和驱动成本低等优点,具有 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正是由于这种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在结构上与 传统表面放电型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相比具有较大差别,因此急需设计一 种全新的显示平板驱动电路,以满足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驱动要求, 并且要满足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要求,从驱动的角度来体现技术先进性,提高 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急需高性能、低 成本驱动电路的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的金属网板型 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它主要 由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l、正电压维持模块2、正向复位模块3、负电压能量 恢复模块4、负电压维持模块5、隔离续流模块6、负向复位模块7、寻址模块8所组成,它们所需的驱动输入信号XEPH、 XEPL、 XSPH、 XPRH、 XPRL、站NH、 XENL、 XSNL、 XSWP、 XS顆、XVG1、 XVG2、 XAD1及XAD2由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 IO提供,其中正电压维持模块2、正向复位模块3、负电压维持模块5、负向 复位模块7及寻址模块8所需的高压信号VPS、 VPP、 VNS、 VNG、 VNA由直流 高压电源模块9提供,正向复位模块3的输出端与正电压维持模块2的一个 信号输入端相连,正电压维持模块2的输出端与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的输 出端一起与隔离续流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负电压能量恢复模块4的输出端 与负电压维持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负电压维持模块5的输出端接隔离续流 模块6的另一个输入端,隔离续流模块6的一个输出端直接与寻址模块8的 一个输入端相连,隔离续流模块6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负向复位模块7与寻 址模块8的另一输入端相连,寻址模块8的输入与扫描驱动芯片IC1的对应 输入端相连,扫描驱动芯片IC1的输出与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对应 的扫描维持电极相连。 其中-所述的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由电容C1、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 二 极管Dl、 二极管D2和电感Ll所组成,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的输入从场效 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引出接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数字开关信号 输出端XEPH和XEPL,它的输出通过电感L1的一端引出接正电压维持模块2。所述的正电压维持模块2由二极管D3、 D12、场效应管Q3组成,正电压 维持模块2的输入从场效应管Q3的栅极引接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数字 开关信号输出端XSPH,其输出从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二极管D12的正极的连 接点接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中的电感Ll的一端,同时接隔离续流模块6, 正电压维持模块2的电源引出端从场效应管Q3的漏极引出接正向复位模块3, 它的高压信号VPS的输入端从二极管D3的正极引出接直流高压电源模块9对 应输出端。所述的正向复位模块3由电容C3、场效应管Q5、场效应管Q6和可变电 阻VR1组成,它的输入从场效应管Q5的栅极引出通过可变电阻VR1及场效应 管Q6的栅极引出分别接对应的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数字开关信号输出 端XPRH、 XPRL,它的输出从电容C3的一端引出接正电压维持模块2的电源引 出端即场效应管Q3的漏极;正向复位模块3的高压信号VPP的输入端从场效 应管Q5的漏极引出接直流高压电源模块9的对应输出端。所述的负电压能量恢复模块4由电容C2、场效应管Qll、场效应管Q12、 二极管D6、 二极管D7和电感L2组成,它的输入通过场效应管Qll、 Q12的栅 极引出接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数字开关信号输出端XENH和XENL端,它 的输出通过电感L2的一端与负电压维持模块5相连。所述的负电压维持模块5由场效应管Q14和二极管DIO、 Dll组成它的输 入从场效应管Q14的栅极引出接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数字开关信号端 XSNL,其输出从场效应管Q14的漏极和二极管Dll的正极的连接点引出接负 电压能量恢复模块4中的电感L2以及隔离续流模块6;负电压维持模块5的 高压信号VNS的输入端从二极管D10的负极引出接直流高压电源模块9的对 应输出端。所述的隔离续流模块6由场效应管Q8、场效应管Q15、 二极管D4和二极 管D5组成,它的输入分别从场效应管Q8、 Q15的栅极引出分别接对应的数字 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数字开关信号输出端XSWP、 XSWL,其输出从场效应管 Q8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15的源极引出分别接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的输出即 Ll的一端及负电压能量恢复模块4的输出即L2的一端,它的另一路输出从场 效应管Q8的源极和场效应管Q15的漏极引出分别接寻址模块8和负向复位模 块7。所述的负向复位电路7由场效应管Q10和可变电阻VR2组成。 它的输入从场效应管Q10的栅极经可变电阻VR2接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 数字开关信号输出端XVG1,其输出从场效应管Q10的源极引出接寻址模块8, 负向复位电路7的高压信号VNG从场效应管Q10的源极引出接直流高压电源 模块9的对应输出端。所述的寻址模块8由场效应管Q9、场效应管Q16、场效应管Q17、 二极管 D8和二极管D9组成,它的输入端从场效应管Q9、 Q16、 Q17的栅极引出接数 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数字开关信号输出端XVG2、 XAD1、 XAD2,其输出从场效应管Q9、 Q16、 Q17的漏极引出扫描驱动芯片IC1的对应输入端;寻址模块 8的高压信号输入端VNA、 VNG分别从场效应管Q16与场效应管Q17的源极的 连接点以及场效应管Q9的源极引出接直流高压电源模块9的对应输出端。 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电路与已有的驱动电路相比,通过替换和减少电路元器件 数量和减少控制,降低了驱动电路的成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需通过合理 选择关键电子元器件的类型和数目,就可以驱动任何解析度和屏幕大小尺寸 的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同样本技术的驱动电路也适用于其它 对向放电型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平板。本技术的电路除了能够很好的产生 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所需基本驱动波形,还具有以下两项显著的特点(1) 通过改变电路结构,采取功能复用方式,简化了设计,降低了设计难度;(2) 电路简化,减少了电路器件,降低了电路成本。它通过对正电压维 持电路模块与负电压维持电路模块的简化设计,将原来多路(一般需要4路) 的MOSFET电路模块改为单个二极管结构,减少了控制,不仅简化了设计,而 且降低了电路成本,使得维持大功率驱动部分的电路成本大约降为原来的一 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涉及的金属网板等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它主要由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正电压维持模块(2)、正向复位模块(3)、负电压能量恢复模块(4)、负电压维持模块(5)、隔离续流模块(6)、负向复位模块(7)、寻址模块(8)所组成,它们所需的驱动输入信号XEPH、XEPL、XSPH、XPRH、XPRL、XENH、XENL、XSNL、XSWP、XSWN、XVG1、XVG2、XAD1及XAD2由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提供,其中正电压维持模块(2)、正向复位模块(3)、负电压维持模块(5)、负向复位模块(7)及寻址模块(8)所需的高压信号VPS、VPP、VNS、VNG、VNA由直流高压电源模块(9)提供,正向复位模块(3)的输出端与正电压维持模块(2)的一个信号输入端相连,正电压维持模块(2)的输出端与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的输出端一起与隔离续流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负电压能量恢复模块(4)的输出端与负电压维持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负电压维持模块(5)的输出端接隔离续流模块(6)的另一个输入端,隔离续流模块(6)的一个输出端直接与寻址模块(8)的一个输入端相连,隔离续流模块(6)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负向复位模块(7)与寻址模块(8)的另一输入端相连,寻址模块(8)的输入与扫描驱动芯片IC1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扫描驱动芯片IC1的输出与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对应的扫描维持电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其特征是它主要由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正电压维持模块(2)、正向复位模块(3)、负电压能量恢复模块(4)、负电压维持模块(5)、隔离续流模块(6)、负向复位模块(7)、寻址模块(8)所组成,它们所需的驱动输入信号XEPH、XEPL、XSPH、XPRH、XPRL、XENH、XENL、XSNL、XSWP、XSWN、XVG1、XVG2、XAD1及XAD2由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提供,其中正电压维持模块(2)、正向复位模块(3)、负电压维持模块(5)、负向复位模块(7)及寻址模块(8)所需的高压信号VPS、VPP、VNS、VNG、VNA由直流高压电源模块(9)提供,正向复位模块(3)的输出端与正电压维持模块(2)的一个信号输入端相连,正电压维持模块(2)的输出端与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的输出端一起与隔离续流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负电压能量恢复模块(4)的输出端与负电压维持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负电压维持模块(5)的输出端接隔离续流模块(6)的另一个输入端,隔离续流模块(6)的一个输出端直接与寻址模块(8)的一个输入端相连,隔离续流模块(6)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负向复位模块(7)与寻址模块(8)的另一输入端相连,寻址模块(8)的输入与扫描驱动芯片IC1的对应输入端相连,扫描驱动芯片IC1的输出与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对应的扫描维持电极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 其特征所述的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由电容Cl、场效应管Ql、场效应管 Q2、 二极管D1、 二极管D2和电感L1所组成,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的输 入从场效应管Ql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引出接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 数字开关信号输出端XEPH和XEPL,它的输出通过电感Ll的一端引出接正电 压维持模块(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 其特征所述的正电压维持模块(2)由二极管D3、 D12、场效应管Q3组成,正 电压维持模块(2)的输入从场效应管Q3的栅极引接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IO)的数字开关信号输出端XSPH,其输出从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二极管D12的正 极的连接点接正电压能量恢复模块(1)中的电感Ll的一端,同时接隔离续 流模块(6),正电压维持模块(2)的电源引出端从场效应管Q3的漏极引出 接正向复位模块(3),它的高压信号VPS的输入端从二极管D3的正极引出接 直流高压电源模块(9)对应输出端。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网板型等离子体显示平板用改进型驱动电路, 其特征是所述的正向复位模块(3)由电容C3、场效应管Q5、场效应管Q6和 可变电阻VR1组成,它的输入从场效应管Q5的栅极引出通过可变电阻VR1及 场效应管Q6的栅极引出分别接对应的数字控制信号发生器(10)的数字开关 信号输出端XPRH、XPRL,它的输出从电容C3的一端引出接正电压维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汤勇明张雄朱立锋王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