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454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两组透明走线和驱动IC,所述两组透明相互垂直走线,并位于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驱动IC位于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两组透明走线中的其中一组透明走线至少划分成三份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驱动IC。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组分别在两块基板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扩大了走线空间,使走线宽度可以根据走线距离的长短进行调整,使走线电阻一致,从而保证了对比度均匀,提高了显示质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s, two groups of transparent line and drive IC, the two group of transparent vertical line, and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a non display area of the drive IC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transparent substrate and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second the two line in the group of transparent one transparent wire is divided into at least three copie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on line to drive IC. The utility model group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block of substr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non display area, walk the line, walk the line to expand the space, the line width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line distance, the line resistance is consistent, so as to ensure uniform contrast, improves the display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彩色液晶显示屏,尤其涉及液晶显示屏的ITO走线结构。
技术介绍
LCD(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是COM线(扫描电极)和SEG线(信号电极)在两个玻璃基板上的显示区域形成一个矩阵,由DRIVER IC(驱动集成电路)控制COM线和SEG线的选中,以对某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使液晶旋转透光。DRIVER IC(驱动IC)一般位于玻璃基板的非显示区域,COM线和SEG线与DRIVER IC的连接依靠上玻璃基板或玻璃基板下非显示区域的ITO(铟锡氧化物,一种透明的导电物质)走线完成,一般SEG线会直接走线至DRIVER IC,而COM线则需要进行分组在玻璃基板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DRIVER IC,如果COM线与DRIVER IC不在同一玻璃基板上,则还需要从一块玻璃基板转到另一块玻璃基板上。目前市场上手机用的STN-LCD(超扭曲液晶显示器)从黑白STN-LCD向彩色STN-LCD过渡,彩色STN-LCD的信息容量一般都比较大,这就要求显示器的点阵数量比较大,因而显示器的扫描电极数目也就比较多,目前手机市场上的流行趋势是128-240个扫描电极。彩色STN-LCD显示区域距离边框一般为2.7-4.2厘米,随着扫描电极的增多,要在一块玻璃基板上如此狭小的区域之内把扫描电极全部通过走线引到DRIVER IC上,必然导致ITO走线变细,从而使ITO走线电阻变大,并且容易使ITO走线电阻不均匀,而走线电阻不均匀就导致不同扫描电极的走线电压降不同从而导致LCD显示不均匀。随着扫描电极数目的增多,这种显示不均匀现象就更加明显,如图1所示,下半屏为第一组ITO走线1,在某玻璃基板的左边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DRIVER IC3,上半屏为第二组ITO走线2,在某玻璃基板的右边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DRIVER IC3,因ITO走线电阻与走线长度成反比,与走线宽度成正比,但因走线空间所限,使ITO走线不能根据走线的距离相应的调整走线宽度,所以不同COM线ITO走线电阻变化很大,电压降也不同,进而导致LCD显示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LCD显示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改善LCD的显示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两组透明走线和驱动IC,所述两组透明相互垂直走线,并位于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驱动IC位于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两组透明走线中的其中一组透明走线至少划分成三份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驱动IC。通常液晶显示屏有两组透明走线,即SEG线和COM线,SEG线在液晶显示屏的俯视图上为上下走线,COM线在液晶显示屏的俯视图上为左右走线。这两组透明走线相互垂直,以形成电极矩阵。而驱动该两组透明走线的驱动IC通常位于某一块玻璃基板的非显示区,为使走线方便,本技术设计一组透明走线直接走线至驱动IC,而另一组透明走线至少划分成三份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驱动IC。如果将驱动IC设计在SEG线的上面或下面,如图6所示,则将SEG线直接走线至驱动IC,将COM线划分成三份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驱动IC,如图5所示。优选方案是所述至少划分成三份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驱动IC的一组透明走线为COM线。所述COM线分成均等的四份分别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DRIVERIC。与DRIVER IC距离近的所述COM线的ITO走线的宽度大于与DRIVER IC距离远的所述COM线的ITO走线的宽度。当然COM线还可以分成三份、六份分别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DRIVER IC。现有技术是分成两份在一块基板上走线,只要将走线分成两份以上,并同时在两块基板上走线,就会比现有技术的走线空间大,容易根据走线长度调整走线的宽度。因为DRIVER IC是位于某一块基板上,所以走线需要从一块透明基板转到另一个透明基板上,所述各组COM线或SEG线通过转印点从一个透明基板到另一个透明基板,转印点为导电金球。如果将驱动IC设计在COM线的左边或右边,则将COM线直接走线至驱动IC,将SEG线划分成三份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驱动IC。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只利用一块透明基板(例如上玻璃或下玻璃)的走线空间走线相比,本技术同时利用两块透明基板进行走线(即同时在上玻璃和下玻璃上走线),扩大了走线空间,可根据走线的长度不同适当调整走线的宽度,从而使每个COM线(扫描电极)的走线电阻基本相同,压降也基本相同,从而施加到扫描电极的电压也基本相同,使显示画面对比度均匀,提高了显示屏的显示质量。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ITO走线电阻对显示影响的示意图;图2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第一透明基板上走线结构图3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结构图;图4表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走线示意图;图5表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一透明基板上走线结构图;图6表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为点阵为128*128的COLOR STN-LCD的现有走线图,DRIVER IC为SSD1781,ITO方块电阻为10Ω/□。扫描电极位于第一透明基板即上玻璃上,信号电极位于第二透明基板即下玻璃上,DRIVER IC位于下玻璃的非显示区域并且在信号电极的下面,所以信号电极直接走线至DRIVER IC,而扫描电极需要从上玻璃转到下玻璃再到DRIVER IC,现有的走线方式是将扫描电极分成两组在同一块玻璃上走线,先由上玻璃通过转印点转到下玻璃上,然后在下玻璃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DRIVER IC。这种走线方式在有限的走线空间内走线电阻不可能均匀化。实施例一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COLOR STN-LCD点阵为128*128,DUTY=1/128,DRIVER IC为PCF8833,ITO方块电阻为10Ω/□,COM线位于第一透明基板即上玻璃上,SEG线位于第二透明基板即下玻璃上,DRIVER IC位于下玻璃的非显示区域并且在信号电极的下面。将COM线分成均等的四份,如图4所示,两份先在上玻璃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通过转印点转到下玻璃上,然后走线至DRIVER IC。另外两份先由上玻璃通过转印点转到下玻璃上,然后在下玻璃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DRIVERIC。两份COM线的组合方式可以是间隔组合方式,也可以是相邻组合方式。本实施例采用间隔组合方式,如图4所示从上至下,第一个1/4COM线21和第三个1/4COM线11为第一组合,第二个1/4COM线22和第四个1/4COM线12为第二组合,如图5所示为上玻璃走线示意图,第一组合的第一、三个1/4COM线分别通过两侧的转印点23、13转到下玻璃上,第二组合的第二、四个1/4COM线分别在上玻璃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DRIVERIC的上方,再通过转印点24、14转到下玻璃上。如图6所示为下玻璃走线示意图,第一组合的COM线通过两侧的转印点23、13转到下玻璃上后,在下玻璃两侧的非显示区域走线至DRI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两组透明走线和驱动IC,所述两组透明走线相互垂直,并位于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驱动IC位于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两组透明走线中的其中一组透明走线至少划分成三份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驱动I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屏,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两组透明走线和驱动IC,所述两组透明走线相互垂直,并位于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上,所述驱动IC位于第一透明基板或第二透明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两组透明走线中的其中一组透明走线至少划分成三份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驱动IC。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划分成三份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走线至驱动IC的一组透明走线为COM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旭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