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件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121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零件检测结构,包括底座、接触组件以及测量组件,所述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接触杆,所述第一安装座沿前后向活动安装至所述底座上,所述接触杆的前端用于与待测零件的待测部位接触,所述接触杆的中部沿左右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测量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测量表,所述第二安装座沿前后向活动安装至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沿前后向间隔设置,所述测量表的探测部与所述接触杆的后端接触。可充分利用外部可视化空间,将待测零件内部或者反面的测量转化到外部测量,实现快速测量,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活动实现多位置检测。检测。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零件检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具工装
,特别涉及汽车零件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形状复杂、测量位置多的汽车零件,例如车门窗框总成、车门内板总成、前围板总成等,其检具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对于需要测量零件内部或者反面的检具结构设计,往往需要牺牲操作性来满足测量要求,容易出现设计后的检具结构操作困难的情况,由于零件内部操作空间小、视线差,测量时容易出现测量点移位导致收集数据偏差、收集数据错误的情况,使得检测工作实施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零件检测结构,旨在实现多处难测量位置的快速测量,解决目前的检具结构操作困难、检测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零件检测结构,包括:
[0005]底座;
[0006]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接触杆,所述第一安装座沿前后向活动安装至所述底座上,所述接触杆沿前后向延伸,所述接触杆的前端用于与待测零件的待测部位接触,所述接触杆的中部沿左右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以及,
[0007]测量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测量表,所述第二安装座沿前后向活动安装至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沿前后向间隔设置,所述测量表的探测部与所述接触杆的后端接触。
[0008]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沿前后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底座,各所述第一底座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贯穿所述支撑块沿左右向相对的侧面设置;
[0009]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分别滑动安装至两个所述第一底座中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0010]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底座中,所述支撑块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支撑块沿左右向间隔设置;
[0011]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凸设有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分别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凹槽内。
[0012]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盖设两个所述凹槽,各所述限位板的下端面与对应的所述支撑臂相抵。
[0013]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底座中,所述凹槽的底壁面设有沿前后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槽;
[0014]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安装可选择的移动至其中一所述定位槽内。
[0015]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底座沿上下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底座中对应的两个第一
定位槽的底壁面之间的距离为H1,两个所述底座中的对应的两个第二定位槽的底壁面之间的距离为H2,两个所述底座中的对应的两个第三定位槽的底壁面之间的距离为H3,其中,H1=H3=H3。
[0016]可选地,所述接触组件还包括沿上下向延伸、且高度相同的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所述第二接触块位于所述接触杆的后端,与所述测量表的探测部接触,所述第一接触块位于所述接触杆的前端,用于与待测零件对应的部位接触。
[0017]可选地,所述第二接触块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接触块的重量。
[0018]可选地,所述接触组件还包括可拆卸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座的标定用固定块,所述标定用固定块位于所述接触杆的上方,用于固定接触杆,以便三坐标测量仪标定第一接触块及第二接触块。
[001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触杆的前端与待测零件接触,所述接触杆的后端与所述测量表的探测部接触,由于所述接触杆的中部转动安装,通过转移测量的方式,可从所述测量表上读取相应的测量值,所述接触杆伸入待测零件内,由于其占用的空间小,容易精准定位待测点,可充分利用外部可视化空间,将待测零件内部或者待测零件反面的测量转化到外部测量,实现难测量位置的快速测量,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的活动安装,保证所述接触杆和所述测量表的配合状态,可同步调节对应不同的测量位置,实现多个位置的检测,提高通用性和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零件检测结构一实施例(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汽车零件检测结构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接触组件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1中第一底座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中第二接触块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1中测量表座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号说明:
[002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汽车零件检测结构21第一安装座11第一底座22接触杆111衬套23第一接触块112支撑块24第二接触块1121凹槽25标定用固定块11211第一定位槽3测量组件11212第二定位槽31第二安装座11213第三定位槽32测量表
113限位板a支撑臂
[0029]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2]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对于形状复杂、测量位置多的汽车零件,例如车门窗框总成、车门内板总成、前围板总成等,其检具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对于需要测量零件内部或者反面的检具结构设计,往往需要牺牲操作性来满足测量要求,容易出现设计后的检具结构操作困难的情况,由于零件内部操作空间小、视线差,测量时容易出现测量点移位导致收集数据偏差、收集数据错误的情况,使得检测工作实施困难。
[003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零件检测结构,旨在实现多处难测量位置的快速测量,解决目前的检具结构操作困难、检测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图1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零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件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接触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和接触杆,所述第一安装座沿前后向活动安装至所述底座上,所述接触杆沿前后向延伸,所述接触杆的前端用于与待测零件的待测部位接触,所述接触杆的中部沿左右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安装至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以及,测量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测量表,所述第二安装座沿前后向活动安装至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沿前后向间隔设置,所述测量表的探测部与所述接触杆的后端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件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沿前后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底座,各所述第一底座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贯穿所述支撑块沿左右向相对的侧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分别滑动安装至两个所述第一底座中对应的所述凹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零件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底座中,所述支撑块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支撑块沿左右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凸设有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分别伸入至对应的所述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零件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分别盖设两个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财良黄亚辉彭文霞冼世艺邓承祥李兵周武智严天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