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47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包括设置于路基上方且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半刚性层、沥青下面层、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凹槽,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的上表面和凹槽内侧面均涂覆有聚氨甲基酸乙酯层,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上表面高出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冰雪在路面上的附着力,从而提高路面的抗冰冻能力,并且,橡胶条在行车碾压后,由于橡胶层的弹性,可以使路面上的冰层自动破裂,不会使冰层长时间冰冻到路面上,降低大面积结冰现象的发生。降低大面积结冰现象的发生。降低大面积结冰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公路路面
,涉及一种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作为我国高等公路主要路面类型,具有路面强度高、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沥青层薄、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0003]但是,在雨雪天气,路面很容易发生结冰现象,不利于司机的安全驾驶,尤其是在桥面以及弯道,这些地方最容易出现大面积结冰现象,造成交通事故,影响交通安全,另外,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分布在北方,冬天的时候路面结冰积雪的现象比较严重,不但影响交通,而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道路结冰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包括设置于路基上方且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半刚性层、沥青下面层、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凹槽,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的上表面和凹槽内侧面均涂覆有聚氨甲基酸乙酯层,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上表面高出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上表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沿公路铺设方向开设。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和宽度分别为0.5

1cm和0.2

0.5cm。
[0008]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条上表面高出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上表面0.3
>‑
0.Sc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条的长度为20

30cm,所述橡胶条沿凹槽开设方向等间距设置。
[0010]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凹槽内的橡胶条相互交错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基层厚度为15

20cm,半刚性基层厚度为35

40cm,沥青下面层厚度为8

10cm,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为2

3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的厚度为2

3c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中,可以降低冰雪在路面上的附着力,从而提高路面的抗冰冻能力,并且,橡胶条在行车碾压后,由于橡胶层的弹性,可以使路面上的冰层自动破裂,不会使冰层长时间冰冻到路面上,降低大面积结冰现象的发生。
[0014]2、本技术中,凹槽沿公路铺设的方向开设,避免行车轮胎产生比较大的振动,提高行车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路面断面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路面的局部俯视图;
[0017]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18]图中:底基层(1)、半刚性层(2)、沥青下面层(3)、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4)、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凹槽(6)、聚氨甲基酸乙酯层(7)、橡胶条(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包括设置于路基上方且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1、半刚性层2、沥青下面层3、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4、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凹槽6,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的上表面和凹槽6内侧面均涂覆有聚氨甲基酸乙酯层7,所述凹槽6内填充有橡胶条8,所述橡胶条8上表面高出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上表面;所述底基层1厚度为15

20cm,半刚性基层厚度为35

40cm,沥青下面层3厚度为8

10cm,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4的厚度为2

3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的厚度为2

3cm。
[0021]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时,依次铺设底基层1、半刚性层2、沥青下面层3、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4、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然后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凹槽6,然后使用聚氨甲基酸乙酯浸泡铺设的路面以及凹槽6,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的上表面和凹槽6内侧面形成聚氨甲基酸乙酯层7,聚氨甲基酸乙酯层7本身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光滑性,可以降低冰雪的附着,减少冰雪冻结到路面上;将橡胶条8通过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固定到凹槽6内,并且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还可以填充凹槽6和橡胶条8之间的间隙,防止橡胶条8脱落,橡胶条8在行车碾压后,由于橡胶层的弹性,可以使路面上的冰层自动破裂,不会使冰层长时间冰冻到路面上,降低大面积结冰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避免路面容易结冰的现象的发生,降低交通事故。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沿公路铺设方向开设的,橡胶条8也沿公路铺设方向设置,在行车碾压橡胶条8时,避免行车轮胎产生比较大的振动,提高行车舒适度。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6的深度和宽度分别为0.5

1cm和0.2

0.5cm,所述橡胶条8上表面高出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上表面0.3

0.8cm。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条8的长度为20

30em,所述橡胶条8沿凹槽6开设方向等间距设置;相邻所述凹槽6内的橡胶条8相互交错设置,如此设置可以防止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上表面的平整度降低,避免冰雪冻结到路面上,提高了路面抑制冰雪冻结能力。
[0025]本实施例中,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5是指最大集料粒径为9.5mm或13.2mm的沥青混合料,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4是由湿法制得,原料包含质量比依次为0.5∶1∶5的硅烷偶联剂、轿车胎30目胶粉和SK

90道路石油沥青,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4作为过渡层利用橡胶沥青的高粘结力使面层与表面层之间结合良好。底基层1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由水泥和碎石组成,水泥、碎石的参配比例为水泥∶碎石=6

8∶90。所述沥青下面层3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所述半刚性基层由粉煤灰稳定土或灰粒料中的一种,和石灰这两种材料所制成的。
[00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路基上方且从下到上依次铺设的底基层、半刚性层、沥青下面层、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层、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凹槽,所述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的上表面和凹槽内侧面均涂覆有聚氨甲基酸乙酯层,所述凹槽内填充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上表面高出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公路铺设方向开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和宽度分别为0.5

1cm和0.2

0.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冰的公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条上表面高出细粒式沥青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安军张鹏牛艳辉潘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未来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