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防滑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178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防滑路面,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路面的摩擦系数小导致汽车制动距离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地基层,地基层的顶部铺设有石灰层,石灰层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砂石层的顶部铺设有沥青防水层,沥青防水层内均匀埋设有穿出沥青防水层的若干减速结构,减速结构包括框架块,框架块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一侧的槽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第一转动板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第二转动板远离第一转动板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在放置槽内滑动的滑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地基层的材质设置为建筑垃圾,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更加地节能环保。保。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防滑路面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建设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防滑路面。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公路事业也正迅猛发展,社会对高品质、高服务性能的公路要求日益提高,行车的安全、舒适、快捷已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
[0003]随着运输行业和道路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公路上的汽车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汽车数量的增多虽然促进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但同样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交通事故的发生变得更加频繁,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多为汽车轮胎发生打滑导致汽车实际的制动距离变长,汽车轮胎打滑除了受轮胎自身质量和磨损程度的影响之外还与公路表面的摩擦系数有关,当轮胎自身的质量和磨损程度保持不变时,公路表面的摩擦系数越大则汽车的实际制动距离就越短,因而设置一种结构来有效增大路面表面的摩擦系数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防滑路面,通过减速结构的设置实现对路面摩擦系数的增大,进而达到缩短汽车制动距离的目的。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防滑路面,包括地基层,所述地基层的顶部铺设有石灰层,所述石灰层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顶部铺设有沥青防水层,所述沥青防水层内均匀埋设有穿出沥青防水层的若干减速结构,所述减速结构包括框架块,所述框架块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一侧的槽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远离第一转动板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在放置槽内滑动的滑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和滑动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条,所述框架块内还设有用于实现滑动板复位的复位结构。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基层用于承接石灰层、砂石层和沥青防水层,用于确保结构整体功能的稳定性,减速结构的设置实现对沥青防水层表面摩擦系数的增大,使得行驶车辆在制动时可以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进而有效缩短行驶车辆的制动距离,框架块实现对减速结构各个结构的支撑,进而确保减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放置槽的开设用于实现对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和滑动板的放置,实现对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和滑动板的限制,使得滑动板、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功能更加稳定,汽车制动时会推动滑动板移动,滑动板移动会带动第二转动板和第一转动板的活动,使得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均可以实现旋转和撑起,实现对车轮滑动的阻挡,进而实现对汽车制动距离的缩短,滑动板、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活动的过程中还会驱动复位结构作用,当汽车远离减速结构时会丧失对滑动板滑动的限制,复位结构作用实现滑动板的自动复位,进而确保减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防滑条实现对第二转动板和滑动板表面摩擦系数的增大,进一步增强减速结构
整体制动能力。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若干连接杆,所述放置槽的内底面上开设有用于若干连接杆滑动的若干连接槽,所述复位结构包括与连接槽的槽壁固定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将连接杆推离第二转动板。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在连接槽内的滑动来实现滑动板与框架块的滑动连接,通过将连接杆和连接槽的数量均设置多个均匀设置的结构,使得连接杆和连接槽共同作用的导向和连接的功能更加稳定,利用形变的弹性件产生的弹力来推动连接杆移动,实现减速结构的复位,进而确保减速结构减速功能的稳定性。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的槽壁上固定连接有与连接杆滑动连接的导向杆,所述弹性件套设在导向杆的外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杆与连接杆的滑动连接来增大连接槽与连接杆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连接杆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导向杆对连接杆的导向作用使得连接杆滑动的状态更加稳定,通过将弹性件套设在导向杆的外侧,可以利用导向杆实现对弹性件形变过程的导向作用,使得弹性件的形变过程更加平稳,进而确保弹性件输出弹力的稳定性。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槽和连接杆的截面形状均设置为T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T形的连接槽和T形的连接杆的嵌合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来增强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条的截面形状为等边三角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等边三角形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来增强结果整体的稳定性,同时通过等边三角形顶角的交错设置来增大第二转动板和滑动板顶部的摩擦系数,进一步增强减速结构整体的防滑性能。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埋设在沥青防水层内的若干加强杆。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与框架块固定连接,进而在将加强杆埋在沥青防水层内时可以增大框架块与沥青防水层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杆远离框架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周向均匀设置的若干加强块。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块埋设在沥青防水层内可以增大加强块与沥青防水层的接触面积,通过加强杆与加强块的固定连接来增大加强杆与沥青防水层的接触面积,通过加强杆与框架块的固定连接来增大框架块与沥青防水层的接触面积,增强框架块埋设效果的稳定性,进而增强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基层的材质设置为建筑垃圾。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地基层的材质设置为建筑垃圾可以实现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更加地节能环保。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地基层用于承接石灰层、砂石层和沥青防水层,用于确保结构整体功能的稳定性,减速结构的设置实现对沥青防水层表面摩擦系数的增大,使得行驶车辆在制动时可以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进而有效缩短行驶车辆的制动距离,框架块实现对减速结构各个结构的支
撑,进而确保减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放置槽的开设用于实现对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和滑动板的放置,实现对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和滑动板的限制,使得滑动板、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功能更加稳定,汽车制动时会推动滑动板移动,滑动板移动会带动第二转动板和第一转动板的活动,使得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均可以实现旋转和撑起,实现对车轮滑动的阻挡,进而实现对汽车制动距离的缩短,滑动板、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活动的过程中还会驱动复位结构作用,当汽车远离减速结构时会丧失对滑动板滑动的限制,复位结构作用实现滑动板的自动复位,进而确保减速结构功能的稳定性,防滑条实现对第二转动板和滑动板表面摩擦系数的增大,进一步增强减速结构整体制动能力。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一;
[002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防滑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层(1),所述地基层(1)的顶部铺设有石灰层(2),所述石灰层(2)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3),所述砂石层(3)的顶部铺设有沥青防水层(4),所述沥青防水层(4)内均匀埋设有穿出沥青防水层(4)的若干减速结构,所述减速结构包括框架块(5),所述框架块(5)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6),所述放置槽(6)一侧的槽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板(7),所述第一转动板(7)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板(8),所述第二转动板(8)远离第一转动板(7)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在放置槽(6)内滑动的滑动板(9),所述第二转动板(8)和滑动板(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条(10),所述框架块(5)内还设有用于实现滑动板(9)复位的复位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防滑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均匀设置的若干连接杆(11),所述放置槽(6)的内底面上开设有用于若干连接杆(11)滑动的若干连接槽(12),所述复位结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琴易张利峰濮景峰沈峰峰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达胜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