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宗仁专利>正文

研磨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01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研磨器,其包括:一杆头,其具一段杆环及其上的按压部,杆认为一端开放,内部具杆孔并连通于按部的螺孔;一管体,内部具管孔,其尺寸特大于杆环,中段处则设一隔尾并开具一隔孔,底部一段内壁上则设置管纹;一管尾,其上段外壁上具可供管纹螺合的尾纹,内部上段则具一料斗并连通于出料孔;一弹簧,其外径略小于管孔;一磨杆,其顶段具与螺孔螺合的磨纹,底段则具磨牙,而中段则设一外径较隔孔为大的垫片;由磨杆穿越管体且顶合螺合于杆头,且管尾螺合于管体底段,而磨杆的的上下运动与管纹互动研磨料斗的被研磨物。(*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研磨器组合,尤指一种包含一研磨器及供以喂料的瓶装置的研磨器组合。
技术介绍
按研磨器的使用已有多年历史,尤其是手动研磨器,如磨胡椒器,更是年代久远,如美国于1954年的第2,679,360号专利,第2,698,719专利,以及晚些时候的美国第6,595,447号专利,德国DE20203057新型,均为有关手动研磨器的先前技术。实则,以产品研发的观点,即使是古老或传统的物品,若能赋以新的构造或功能,则创造出了新的价值。以公知的研磨器而言,除了在构造上有改善空间外,实际上,最大的缺失,在于将被研磨物如,唯不限于胡椒如何置入被研磨及待研磨区内,因为,中央磨杆通常会超出或不内缩于杆体底缘,而将胡椒粒喂入有限的环状空间内,确实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亦即,会有胡椒粒散落的可能,实属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器组合,经由本技术的实施,使弹簧不外露而形成浑然一体,有助卫生,且经由喂料瓶的喂料,更提高使用上的便捷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研磨器,包括一杆头,其具一段杆环及其上的按压部邻,杆头为一端开放,内部具杆孔并连通于按部的螺孔;一管体,内部具管孔,其尺寸大于杆环,中段处则设一隔尾并开具一隔孔,底部一段内壁上则设置管纹;一管尾,其上段外壁上具可供管纹螺合的尾纹,内部上段则具一料斗并连通于出料孔; 一弹簧,其外径略小于管孔;一磨杆,其顶段具与螺孔螺合的磨纹,底段则具磨牙,而中段则设一外径较隔孔为大的垫片;磨杆穿越管体且顶部螺合于杆头,且管尾螺合于管体底段,而磨杆的上下运动与管纹互动研磨料斗的被研磨物。所述的研磨器,其中料斗为锥状。所述的研磨器,其以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研磨器用喂料瓶,其于瓶体颈部设置可与研磨器的管体底段对应螺合的颈纹,螺合后可倒置喂料。其中瓶室的容量对应于研磨器的贮料区。其喂料瓶得加置一瓶盖。本技术提供的研磨器组合,包括一研磨器一喂料瓶,其瓶口尺寸对应于研磨器的进料口,可连结后倒置喂料。所述的研磨器组合,其中喂料瓶的容量对应于研磨器的贮料区空间。所述的研磨器组合,其中连结是由研磨器管体内下段内壁的螺纹,螺合于喂料瓶颈部的颈纹。所述的研磨器组合,其中喂料瓶得加置一瓶盖。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研磨器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研磨器与喂料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研磨器喂料时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基本上,本技术的研磨组合是由一研磨器1及一喂料瓶2所组合而成。本技术的研磨器1是由一杆头11,一管体12,一管尾13,一弹簧14,及一磨杆15所组合而成。其中,杆头11为一端开放的半封闭状,其具一段杆环111及一供按压的按部112,杆环111则具一杆孔113,供容置弹簧14,且按部112的内部,亦开具可连通于杆孔113的螺孔114,供磨杆15螺合用。管体12其内部开具管孔121,其尺寸稍大于前述杆环111的外径,为使其可区分出按压段及贮料段,故其中段处,具一隔片122,且该隔片122开具一隔孔123供磨杆15穿越,同时,使其可研磨,且亦可供后叙的管尾13螺合,故其底部一段内壁上,设置管纹124。管尾13其外壁上具一段可供前述管纹124螺合的尾纹131,而其顶部则具一戽斗状的料斗132,并往下连通一出料孔133,于操作时,胡椒粒是以料斗132为待磨区,并为研磨。弹簧14其外径对应于前述的管孔121,可嵌置,于组立时,另端可容置于前述管体12的隔片122的上方。磨杆15为杆体,其一端具可供前述按部112内的螺孔114螺合的磨纹151,可螺合,而其另段,则设置若干外突部为转尖锐的磨牙152,而中段则设一垫片153,以防止上弹。请再参阅附图,本技术于组立时,将磨杆15由下而上自磨纹151段穿越隔孔123,而后,将弹簧14套合于磨杆15的上段,并以磨杆15的磨纹151螺合于杆头11的螺孔114,形成连结,而后,将尾杆15经由尾纹131螺合于管纹124,即形成组立,则落于料斗132的待磨物,于按压杆头11时,即于管纹124与磨牙152间为研磨,而后自出料孔133落下,实则,本技术的研磨器1以金属材料制成为佳。请再参阅附示,当欲补充待磨料时,则将管尾13与管体12分离,并将管体12反向,自管纹124与磨杆15间置入,由于磨杆15突出或极接近管纹124端处的管体12缘部,因此,喂料不容易且有掉出管体12之外的可能。请再参阅附图,为了配合喂料,本技术亦提供一种喂料瓶2,该喂料瓶2至少具一瓶体21,唯亦可加置一瓶盖22,该瓶体21的颈部,亦即开口处,则可设置与前述研磨器11的管体12的管纹124对应的颈纹211,内部的瓶室212空间,则对应于管体12的隔片122下段的空间。所以,如图3所示,当将填满被研磨物的喂料瓶2后,其可由颈纹211螺合于管纹124后,为方向在上,如此,被研磨物即可倒入管体12的下半段内,而无散落在外的可能。经由本技术的实施,使弹簧不外露而形成浑然一体,有助卫生,且经由喂料瓶的喂料,更提高使用上的便捷性。本技术所揭示的,只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技术的专利权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研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杆头,其具一段杆环及其上的按压部邻,杆头为一端开放,内部具杆孔并连通于按部的螺孔;一管体,内部具管孔,其尺寸大于杆环,中段处则设一隔尾并开具一隔孔,底部一段内壁上则设置管纹;一管尾,其 上段外壁上具可供管纹螺合的尾纹,内部上段则具一料斗并连通于出料孔;一弹簧,其外径略小于管孔;一磨杆,其顶段具与螺孔螺合的磨纹,底段则具磨牙,而中段则设一外径较隔孔为大的垫片;磨杆穿越管体且顶部螺合于杆头,且管尾螺合于 管体底段,而磨杆的上下运动与管纹互动研磨料斗的被研磨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杆头,其具一段杆环及其上的按压部邻,杆头为一端开放,内部具杆孔并连通于按部的螺孔;一管体,内部具管孔,其尺寸大于杆环,中段处则设一隔尾并开具一隔孔,底部一段内壁上则设置管纹;一管尾,其上段外壁上具可供管纹螺合的尾纹,内部上段则具一料斗并连通于出料孔;一弹簧,其外径略小于管孔;一磨杆,其顶段具与螺孔螺合的磨纹,底段则具磨牙,而中段则设一外径较隔孔为大的垫片;磨杆穿越管体且顶部螺合于杆头,且管尾螺合于管体底段,而磨杆的上下运动与管纹互动研磨料斗的被研磨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料斗为锥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器,其特征在于,其以金属材料制成。4.一种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宗仁
申请(专利权)人:白宗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