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身前壁的隔音元件和用于这种隔音元件的承载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571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55
设置在乘客舱和发动机舱之间的用于车身前壁的隔音元件设置有复合部件,该复合部件具有塑料载体层(16)和与其连接的吸音层(18),复合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开口。当在其安装状态下观察时,复合部件具有面向乘客舱并由塑料载体层(16)的外侧形成的前侧和靠在前壁上并由背离塑料载体层(16)的吸音层(18)的外侧形成的后侧。至少一个压紧突起(72)在背离塑料载体层(16)的外侧并因此面向吸音层(18)的内侧上在载体层孔的孔边缘处和/或偏离塑料载体层(16)的孔边缘从塑料载体层(16)突出,压紧突起(72)嵌入吸音层(18)的吸音材料中并且其背离塑料载体层(16)的自由端与吸音层(18)的背离塑料载体层(16)的外侧基本对齐。离塑料载体层(16)的外侧基本对齐。离塑料载体层(16)的外侧基本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车身前壁的隔音元件和用于这种隔音元件的承载元件
[0001]本专利申请要求2018年12月18日德国专利申请10 2018 132726.9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专利申请的主题。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乘客舱与发动机舱隔开的车身前壁的隔音元件。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布置在车身前壁上的隔音复合部件的承载元件。

技术介绍

[0003]在车身前壁的内侧,即在车身的乘客舱和发动机舱之间的壁的内侧上布置隔音元件是众所周知的。作为这种前壁阻隔材料的示例,参考WO

A

2018/192858、US

A

2006/0091699或DE

A

37 33 284。
[0004]这种隔音元件具有夹层结构,该结构具有塑料载体层,也称为重层,以及模制在塑料载体层上并由吸音材料,特别是PUR泡沫材料制成的吸音层。车身前壁有多个用于管线、管道或部件的通道。相应地,隔音元件还设有通孔,通孔通常与前壁中的通道对齐。根据穿过隔音元件和穿过前壁的元件类型,有必要保护它免受机械损坏(磨损保护)。实现这种保护的一种可能措施是在隔音元件的通道开口的孔边缘周围发泡或用吸音材料围绕它。
[0005]吸音材料通常在塑料载体层插入其中的专门设计的成型工具(通常是发泡工具)中模制到塑料载体层上。塑料载体层先前已在为此目的提供的另一个成型工具中生产。在塑料载体层的至少部分被吸音材料嵌入的孔边缘的区域中,吸音材料必须能够至少部分地伸入载体层孔中。在一定程度上,吸音材料应围绕塑料载体层两侧的孔边缘。在这两种情况下,这都会导致塑料载体层在制造过程中在其插入的成型工具内“漂浮”,这会导致不令人满意的制造结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用于将吸音材料模制到塑料载体层上的相应成型工具具有压紧销,该压紧销沿着孔边缘压紧塑料载体层,该孔边缘至少部分地被吸音材料包围。这种成型工具压紧销增加了成型工具的制造成本并使清洁过程复杂化,原则上,这种成型工具的清洁过程越来越难进行。此外,用这种成型工具形成的吸音层具有由压紧销引起的空腔,这在声学上是不利的。
[0006]从DE

A

10 2013 006 300已知,被塑料包围的器具把手的芯部可以通过从芯部向所有侧面突出的间隔销定位在成型工具的中央。此方法不适用于一个塑料组件仅在一侧配备第二个塑料组件的双组分零件。
[0007]DE

C

198 33 098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芯和在所有侧面围绕其的带衬垫覆盖物的衬垫制品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布置在乘客舱和发动机舱之间的车身前壁的隔音元件,以及一种用于这种隔音元件的承载元件,借助该隔音元件可以减少在工具侧保持承载元件在成型工具中的位置以将吸音材料模制到承载元件上所需的花费。
[0009]为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设置在乘客舱和发动机舱之间的用于车身前壁的隔音元件,其中该隔音元件设有
[0010]‑
复合部件,包括塑料载体层和与其相连的吸音层,
[0011]‑
其中复合部件具有在其安装状态下观察时面向乘客舱并由塑料载体层的外表面形成的前侧,以及邻接前壁的后侧,该后侧由吸音层的背向塑料载体层的外侧形成,和
[0012]‑
复合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开口,
[0013]‑
其中第一通道开口包括具有形成在塑料载体层中的孔边缘的载体层孔和具有形成在吸音层中的孔边缘的吸音层孔,并且
[0014]‑
其中至少一个压紧突起在背离塑料载体层的外侧以及因此面向吸音层的内侧上在载体层孔的孔边缘处和/或偏离载体层孔的孔边缘从塑料载体层突出,该压紧突起嵌入吸音层的吸音材料中,该压紧突起背离塑料载体层的自由端与吸音层的背对塑料载体层的外侧基本平齐。
[0015]相应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作为塑料载体层的一部分,即吸音材料模制到其上的隔音元件的承载元件的一部分的压紧突起,而不是设置在成型工具上的压紧突起。这种压紧突起位于孔边缘处或从通道开口即塑料载体层中的孔的孔边缘向外偏移,该压紧突起与吸音层中与其对齐的孔一起形成隔音元件的通道。
[0016]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音元件中,至少一个例如可以是针状或圆顶状的压紧突起嵌入吸音层的吸音材料中。有利的是,围绕载体层孔的孔边缘周向地存在多个这样的压紧突起。与现有技术中的压紧突起(压紧销)是用于将吸音材料模制到塑料载体层上的成型工具部件之一的一部分不同,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音元件中吸音层从成型工具脱模后无空腔;反而,塑料载体层的压紧突起延伸到吸音层中并可能穿过它。
[0017]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音元件设计为复合部件,并且具有塑料载体层(所谓的重层)和由吸音材料(例如PU泡沫)制成的吸音层。以这种方式构造成两层的复合部件具有两个外侧,其中一个由塑料载体层形成而另一个由吸音层形成。两层的内侧相互接触;两层在内侧相互连接。在安装状态下,塑料载体层的外侧面向乘客舱;复合部件的这一侧形成前侧,而复合部件的后侧由靠在前壁上的吸音层的外侧形成。
[0018]至少一个压紧突起现在在载体层中的孔区域中从塑料载体层的内侧突出,该压紧突起的背离塑料载体层后侧的自由端基本上与吸音层的外侧平齐。在,其中自由端不突出到吸音层的外侧,而是更优选地被吸音材料较薄地覆盖(例如,至少1mm且至多5mm)。
[0019]如已经提到的,在孔边缘周围提供多个压紧突起是有用的,然后这些压紧突起有利地呈销钉或圆顶的形式。压紧突起或至少一个压紧突起的设计应该这样选择,使得在成型工具中,吸音材料被模制到塑料载体层上时,这种吸音材料可以在至少一个压紧突起周围和上方流动。如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用的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地围绕载体层中的孔的轴环用作压紧突起,则轴环应在其圆周壁中具有凹槽或朝向上边缘开口的边缘凹槽。采用这样的轴环设计,引入成型工具的吸音材料可以流过轴环。
[0020]上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隔音元件的结构特别用于在塑料载体层中形成配备有吸音材料的孔边缘。吸音材料具有伸入载体层孔中的突出区域,该突出区域与塑料载体层的外侧齐平或向前突出从而在两侧包围孔的边缘。为防止吸音材料在孔边缘区域的不希望的剪断,可通过吸音材料形成的锚固突起、通口等在塑料载体层和吸音层之间提供钩状结构。可
在DE

A

41 32 571、EP

A

2 786 851和JP H07

285 138A中找到在隔音元件的穿透区域中的塑料载体层中填充吸音材料的通口的例子。
[0021]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进一步改进中,吸音层的吸音材料越过载体层孔的孔边缘向内突出到第一孔中并且形成环形突出边缘。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设置在乘客舱和发动机舱之间的用于车身前壁的隔音元件,具有

复合部件,包括塑料载体层(16)和与其相连接的吸音层(18),

其中,在其安装状态下观察时,所述复合部件具有面向乘客舱并由塑料载体层(16)的外表面(24)形成的前侧(20),以及后侧(22),所述后侧(22)抵靠前壁并由所述吸音层(18)的背离塑料载体层(16)的外侧(26)形成,并且

复合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开口(32、34、36、38),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开口(32、34、36、38)包括:载体层孔(48、50、52、54),形成在所述塑料载体层(16)中,具有孔边缘(49、51、53、55);和吸音层孔(57、59、61、63),形成在吸音层(18)中,具有孔边缘,

其中至少一个压紧突起(72)在背离塑料载体层(16)的外表面(24)并因此面向所述吸音层(18)的内侧上在所述载体层孔(48、50、52、54)的孔边缘(49、51、53、55)处和/或偏离所述塑料载体层(16)的孔边缘(49、51、53、55)从所述塑料载体层(16)突出,所述压紧突起(72)嵌入吸音层(18)的吸音材料中并且其背离所述塑料载体层(16)的自由端与所述吸音层(18)的背离塑料载体层(16)的外侧基本对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压紧突起(72)的背离所述塑料载体层(16)的内侧(28)的自由端(76)覆盖有吸音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音元件,其特征在于,多个压紧突起(72)围绕所述载体层孔(48、50、52、54)周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压紧突起(72)形成为销形突起或压紧圆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音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压紧突起(72)形成为围绕所述载体层孔(48、50、52、54)并具有设置有开口的周向的轴环。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隔音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层(18)的吸音材料向内突出超过所述载体层孔(48、50、52、54)的孔边缘(49、51、53、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
申请(专利权)人:阿德勒佩尔泽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