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体开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542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载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盖体开合装置,其包括支架、连杆机构、吸附组件、驱动组件和检测组件。吸附组件用于吸附盖体,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支架和吸附组件,连杆机构用于驱动吸附组件沿圆弧轨迹运动,以使吸附组件开合盖体。驱动组件连接于支架,并用于驱动连杆机构相对于支架转动。检测组件设置于支架上,并与驱动组件电性连接,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连杆机构的旋转角度。当使用盖体开合装置时,驱动组件驱动连杆机构转动,检测组件检测到连杆机构开始转动,连杆机构驱动吸附组件沿圆弧轨迹运动,以使吸附组件自动开启盖体,盖体开合装置能够减少对人工的依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盖体开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载具
,尤其涉及一种盖体开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新能源动力电池进行电磁功能测试时,需要翻转盖体,以开启盖体,并将测试体放置在载具内。当测试体放置到载具内后,需关闭盖体,以进行下一步地工艺操作。现有技术中,使用人工或气缸驱动的方式翻转盖体,当使用人工翻转盖体时,由于盖体较重,需要多人共同翻转盖体,导致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因此不适合人工翻转盖体。当使用气缸翻转盖体时,由于气缸无法控制盖体是否被打开,还需要人工判断盖体是否被打开,因此使用气缸翻转盖体时,对人工也具有依赖性。
[0003]因此,亟需一种盖体开合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开合装置,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盖体开合装置,包括:
[0007]支架;
[0008]连杆机构和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用于吸附盖体,所述连杆机构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吸附组件,所述连杆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吸附组件沿圆弧轨迹运动,以使所述吸附组件开合所述盖体;
[0009]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架,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机构相对于所述支架转动;以及
[0010]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检测组件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连杆机构的旋转角度。
[0011]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组件包括:
[0012]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支架;
[0013]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0014]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连杆机构,当所述连杆机构运动至预设角度,所述挡板能够插设于所述检测件。
[0015]作为优选,所述检测件包括:
[0016]第一光电开关,当所述连杆机构位于初始角度时,所述挡板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一光电开关;
[0017]第二光电开关,所述第一光电开关与所述第二光电开关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当所述连杆机构运动至第一极限角度时,所述挡板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二光电开关。
[0018]作为优选,所述检测件还包括:
[0019]第三光电开关,所述第一光电开关、所述第二光电开关和所述第三光电开关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当所述连杆机构运动至第二极限角度时,所述挡板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三光电开关。
[0020]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开设有圆周孔,所述检测件通过所述圆周孔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检测件沿所述圆周孔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
[0021]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0022]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
[0023]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吸附组件;
[0024]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于第三连杆的中部;
[0025]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吸附组件。
[0026]作为优选,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
[0027]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第一端铰接于所述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0028]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主动轴平行设置,所述从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三连杆的所述第一端铰接于所述从动轴。
[0029]作为优选,沿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所述连杆组件。
[0030]作为优选,所述吸附组件包括:
[0031]转接件,所述第四连杆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第二端均连接于所述转接件;
[0032]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连接于所述转接件。
[0033]作为优选,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
[0034]物料感应器,所述物料感应器连接于所述转接件,所述物料感应器被配置为感应所述吸附组件的下方是否有所述盖体。
[003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6]本技术提供的盖体开合装置,其包括支架、连杆机构、吸附组件、驱动组件和检测组件。当使用盖体开合装置时,驱动组件驱动连杆机构相对于支架转动,此时,检测组件检测到连杆机构开始转动,连杆机构驱动吸附组件沿圆弧轨迹运动,以使吸附组件自动开启盖体。当检测组件检测到连杆机构旋转至极限角度时,连杆机构停止转动,此时,吸附组件运动至极限位置,盖体打开,并与载具的箱体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进而便于测试体的放置。当测试体放置之后,驱动组件驱动连杆机构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连杆机构带动吸附组件转动,直至检测组件检测到连杆机构运动到位,吸附组件将盖体关闭。
[0037]由于盖体开合装置的检测组件能够检测连杆机构旋转的角度,即盖体翻转的角度,无需人工操作,便可以自动启闭载具盖体,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体开合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体开合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盖体开合装置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中:
[0042]1、支架;
[0043]2、吸附组件;21、转接件;22、吸附件;23、物料感应器;
[0044]3、驱动组件;31、驱动件;32、主动带轮;33、从动带轮;34、皮带;35、减速器;
[0045]4、连杆机构;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43、第三连杆;44、第四连杆;45、主动轴;46、从动轴;47、挡板;
[0046]5、检测组件;51、安装板;511、圆周孔;52、检测件;521、第一光电开关;522、第二光电开关;523、第三光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48]本技术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体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连杆机构(4)和吸附组件(2),所述吸附组件(2)用于吸附盖体,所述连杆机构(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支架(1)和所述吸附组件(2),所述连杆机构(4)被配置为驱动所述吸附组件(2)沿圆弧轨迹运动,以使所述吸附组件(2)开合所述盖体;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连接于所述支架(1),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机构(4)相对于所述支架(1)转动;以及检测组件(5),所述检测组件(5)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并与所述驱动组件(3)电性连接,所述检测组件(5)被配置为检测所述连杆机构(4)的旋转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5)包括:安装板(51),所述安装板(51)连接于所述支架(1);检测件(52),所述检测件(52)连接于所述安装板(51);挡板(47),所述挡板(47)连接于所述连杆机构(4),当所述连杆机构(4)运动至预设角度,所述挡板(47)能够插设于所述检测件(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52)包括:第一光电开关(521),当所述连杆机构(4)位于初始角度时,所述挡板(47)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一光电开关(521);第二光电开关(522),所述第一光电开关(521)与所述第二光电开关(522)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1),当所述连杆机构(4)运动至第一极限角度时,所述挡板(47)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二光电开关(5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52)还包括:第三光电开关(523),所述第一光电开关(521)、所述第二光电开关(522)和所述第三光电开关(523)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板(51),当所述连杆机构(4)运动至第二极限角度时,所述挡板(47)能够插设于所述第三光电开关(52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体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51)开设有圆周孔(511),所述检测件(52)通过所述圆周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永顾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索莱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