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2375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9:44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其涉及有机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所述蓄热室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蓄热室与所述燃烧室联通,所述蓄热室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设有启闭阀,所述蓄热室内设有第一蓄热体,所述第一蓄热体层层叠加在所述蓄热室内,所述第一蓄热体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第一过气孔,所述第一蓄热体的所述第一过气孔直径靠近所述燃烧室逐渐减小。通过第一过气管对气体中的杂质逐步进行截留,本申请具有减少更换蓄热体的频率的效果。的频率的效果。的频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


[0001]本申请涉及机废气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

技术介绍

[0002]蓄热式焚烧炉简称RTO,是目前最成熟、最稳定、最有效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RTO系统利用高温氧化去除废弃,通过控制温度,停留时间,湍流系数和氧气量将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RTO系统采用先进的热交换技术和新型蜂窝陶瓷蓄热材料,高效先进的换热系统保证了氧化分解的热量有效回收,热回收率高达95%以上,在有机废气净化领域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
[0003]相关技术中,蓄热式焚烧炉包括炉体、进风管和出风管,炉体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蓄热室,蓄热室有保温砖堆砌形成。两个蓄热室均与进风管连接,同时两个蓄热室均与出风管连接。两个蓄热室内均填充有统一的催化剂和统一的陶瓷蓄热体,催化剂和陶瓷蓄热体上均开设有过气孔,炉体还包括位于所有蓄热室上方燃烧室,燃烧室与所有蓄热室联通。燃烧室远离蓄热室顶端设有点火头,通过点火头进行点火,对从其中一个蓄热室进入燃烧室内的气体进行燃烧,燃烧净化后的气体从另外的蓄热室排出。排气的蓄热室内陶瓷蓄热体,将燃烧净化后的气体中的热量截留,大量热量回收在蓄热室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有机废气进入炉体时,有机废气内部含有杂质,陶瓷蓄热体和催化剂上均开设有用于通气的过气孔,大于过气孔的杂质容易截留在靠近进气管位置的陶瓷蓄热体上,容易造成靠近进气管位置的陶瓷蓄热体堵塞,造成陶瓷蓄热体更换比较频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最底层蓄热体容易堵塞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蓄热室和燃烧室,所述蓄热室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蓄热室与所述燃烧室联通,所述蓄热室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设有启闭阀,所述蓄热室内设有第一蓄热体,所述第一蓄热体层层叠加在所述蓄热室内,所述第一蓄热体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第一过气孔,所述第一蓄热体的所述第一过气孔直径靠近所述燃烧室逐渐减小。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蓄热体的第一过气孔直径靠近燃烧室逐渐减小,可以逐步截留进入蓄热室气体中的杂质,以免气体中的杂质均堵在最底层的第一蓄热体上,进而延长第一蓄热体的使用时间,待第一蓄热体蓄热性能降低时,再对第一蓄热体进行更换。
[0009]可选的,所述蓄热室内填充有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叠加在所述第一蓄热体上,所述催化剂相较于所述第一蓄热体靠近所述燃烧室设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废气经由催化剂进行处理,可以提高有机废气的净
化率。
[0011]可选的,所述催化剂上叠加有若干层第二蓄热体,所述第二蓄热体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第二过气孔,所述第二蓄热体的所述第二过气孔直径靠近所述燃烧室逐渐减小。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废气净化后,从其他蓄热室排出,经过第二蓄热体和第一蓄热体时,进行热交换。第二蓄热体和第一蓄热体配合,能够截留较多的热量。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过气孔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过气孔直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废气经过蓄热室的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第二过气孔直径均小于第一过气孔直径,第二蓄热体能够进一步过滤有机废气中更小的杂质。
[0015]可选的,所述蓄热室内设有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所述第一蓄热体填充在所述第一内胆内,所述第二蓄热体填充在所述第二内胆内,所述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均包括内胆底和内胆体,所述内胆体与所述内胆底固定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换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时,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便于对各自承载的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进行一体更换。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的周壁均为网状结构,所述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均由310S不锈钢制成。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状结构减少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对有机气体流动的影响。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蓄热体和所述第二蓄热体均由若干蓄热块平铺形成,所述蓄热块的截面为矩形,每一层相邻的两个所述蓄热块之间设有间隔保温棉。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热块拼合时,两个蓄热块之间存在间隙,有机废气容易从间隙中进入燃烧室内,间隔保温棉可以阻碍杂质直接流动到燃烧室内。
[0021]可选的,所述内胆体与所述蓄热室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蓄热体以及所述第二蓄热体边缘位置的所述蓄热块与所述内胆体之间设有封堵保温棉。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胆体与蓄热室之间存在间隙,有机废气容易从间隙中进入燃烧室内,封堵保温棉可以阻碍杂质直接流动到燃烧室内。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第一过气孔和第二过气孔直径从下到上逐步减小的设置,第一过气孔和第二过气孔可以逐步对有机废气中的杂质进行截留,能够起到减少杂质堆积在最低层第一蓄热体上的效果;
[0025]2.通过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的设置,能够起到便于对第一蓄热体或第二蓄热体进行一体更换的效果;
[0026]3.通过间隔保温棉和封堵保温棉的设置,减少杂质直接从间隙中流动到燃烧室内,能够起到延长燃烧室的维护时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RTO炉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9]图3是图2中的B部的放大图。
[0030]图4是图2中展示的蓄热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图4中展示的第一内胆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2、蓄热室;21、进气管;211、启闭阀;22、出气管;23、第一蓄热体;231、第一过气孔;24、催化剂;25、第二蓄热体;251、第二过气孔;3、燃烧室;4、第一内胆;41、胆底;42、内胆体;5、第二内胆;6、间隔保温棉;7、封堵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参照图1和2,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包括蓄热室2和燃烧室3,蓄热室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蓄热室2数量为三个,每个蓄热室2均与燃烧室3联通。蓄热室2连接有进气管21和出气管22,进气管21和出气管22均连接有启闭阀211。当其中一个蓄热室2的进气管21的启闭阀211打开时,气体从该蓄热室2的进气管21进入该蓄热室2,再进入燃烧室3内进行燃烧净化。该蓄热室2的出气管22的启闭阀211关闭,以及其他两个蓄热室2的出气管22的启闭阀211打开,燃烧净化后的气体,从其他两个蓄热室2的出气管22排出。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包括蓄热室(2)和燃烧室(3),所述蓄热室(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蓄热室(2)与所述燃烧室(3)联通,所述蓄热室(2)远离所述燃烧室(3)的一端连接有进气管(21)和出气管(22),所述进气管(21)和所述出气管(22)均设有启闭阀(21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2)内设有第一蓄热体(23),所述第一蓄热体(23)层层叠加在所述蓄热室(2)内,所述第一蓄热体(23)上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第一过气孔(231),所述第一蓄热体(23)的所述第一过气孔(231)直径靠近所述燃烧室(3)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2)内填充有催化剂(24),所述催化剂(24)叠加在所述第一蓄热体(23)上,所述催化剂(24)相较于所述第一蓄热体(23)靠近所述燃烧室(3)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预除杂质的RTO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24)上叠加有若干层第二蓄热体(25),所述第二蓄热体(25)开设有供气体通过的第二过气孔(251),所述第二蓄热体(25)的所述第二过气孔(251)直径靠近所述燃烧室(3)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预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飞赵艳吴守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优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