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046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42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其涉及有机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墙,所述外墙内设有内墙,所述内墙包括耐高温格挡板,所述格挡板折叠成异形与所述外墙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格挡板平展面积大于所述外墙内壁的面积。异形的格挡板可延展空间大,在高温状态下不易出现开裂的情况,本申请具有提高蓄热室蓄热持久性的效果。热室蓄热持久性的效果。热室蓄热持久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


[0001]本申请涉及RTO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

技术介绍

[0002]蓄热式焚烧炉简称RTO,是目前最成熟、最稳定、最有效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RTO系统利用高温氧化去除废弃,通过控制温度,停留时间,湍流系数和氧气量将废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RTO系统采用先进的热交换技术和新型蜂窝陶瓷蓄热材料,高效先进的换热系统保证了氧化分解的热量有效回收,热回收率高达95%以上,在有机废气净化领域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
[0003]相关技术中,蓄热式焚烧炉包括炉体、进风管和出风管,炉体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蓄热室,蓄热室的墙体由保温砖堆砌形成。两个蓄热室内均填充有催化剂和陶瓷蓄热体,两个蓄热室均与进风管连接,同时两个蓄热室均与出风管连接。炉体还包括位于所有蓄热室上方燃烧室,燃烧室与所有蓄热室联通。燃烧室远离蓄热室顶端设有点火头,通过点火头进行点火,对从其中一个蓄热室进入燃烧室内的气体进行燃烧,燃烧净化后的气体从另外的蓄热室排出。排气的蓄热室内陶瓷蓄热体,将燃烧净化后的气体中的热量截留,大量热量回收在蓄热室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蓄热式焚烧炉长期对有机气体进行燃烧后,蓄热室墙体的保温砖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出现老化情况,容易出现裂缝的情况,从而造成蓄热室蓄热能力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蓄热室墙体长期经过高温容易出现裂缝,蓄热能力降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包括外墙,所述外墙内设有内墙,所述内墙包括耐高温格挡板,所述格挡板折叠成异形与所述外墙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格挡板平展面积大于所述外墙内壁的面积。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挡板能够将蓄热室内空间与外墙进行隔离,减少蓄热室外的空气与蓄热室内的热量通过外墙进行热交换。异形的格挡板延展空间大,在高温情况下不易出现裂缝,使得蓄热室内能够持久保温。
[0009]可选的,所述格挡板为310S不锈钢制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310S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耐高温。能够在高温状态下保持常态,提高蓄热室保温能力。
[0011]可选的,所述格挡板包括第一弯折单元和第二弯折单元,所述第一弯折单元包括第一竖板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二弯折单元包括第二竖板和第二横板,所述第一竖板、第一横板、第二竖板和第二横板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格挡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弯折单元和第二弯折单元设置,形成异形的格挡板,提高格挡板的可延展空间。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单元和相邻的所述第二竖板形成第一填充空间,所述第二弯折单元和相邻的所述第一竖板形成第二填充空间,所述第一填充空间与所述第二填充空间内填充有保温块。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弯折单元和第二弯折单元提高格挡板延展空间,通过第一弯折单元和第二弯折单元形成第一填充空间和第二填充空间,便于安装保温块。保温块设置,增加内墙的保温性能。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填充空间和所述第二填充空间的截面可以是燕尾形或可以是矩形,相邻的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将相邻两个所述保温块间隔开,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外墙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横板远离所述外墙内壁设置,所述保温块与所述格挡板组合形成所述内墙。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填充空间和所述第二填充空间的截面为燕尾形和矩形,方便保温块安装。
[0017]可选的,所述外墙内壁预埋有若干排螺钉,所述螺钉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格挡板与所述保温块的螺母。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钉和螺母用于固定保温块和格挡板。
[0019]可选的,相邻的两排所述螺钉与相邻的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板对应,每块所述保温块上开设有供所述螺钉穿过的安装通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和安装通孔便于将格挡板和保温块安装到外墙上。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二横板上的所述安装孔等距阵列形成,所述第一横板竖向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横板上的安装孔的连线共线,所述第二横板竖向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横板上的安装孔的连线共线。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等距阵列形成,且第一横板的安装孔的连线与第一横板竖向的中心轴共线,第二横板上的安装孔与第二横板竖向的中心轴共线,格挡板和保温块安装在外墙上整体受力均衡,提高格挡板和保温块与外墙连接的稳固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格挡板的第一弯折单元和第二弯折单元的设置,增加格挡板的延展空间的作用,同时可以安装保温块的第一填充空间和第二填充空间,能够起到提高蓄热室保温性能以及保温持久性的效果;
[0025]2.通过预埋螺钉和螺母的设置,能够起到固定格挡板和保温块的效果;
[0026]3.通过等距阵列的安装孔的设置,使得格挡板与保温块受力均衡,能够起到提高内墙与外墙连接的牢固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RTO系统的炉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9]图3是图1中所展示的蓄热室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中所展示的蓄热室墙体填充部分保温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11、进风管;12、出风管;13、燃烧室;131、点火头;14、蓄热室;141、催化剂;142、陶瓷蓄热体;2、外墙;21、螺钉;22、螺母;3、内墙;31、格挡板;311、第一弯折单元;3111、第一竖板;3112、第一横板;3113、安装孔;312、第二弯折单元;3121、第二竖板;3122、第二横板;32、保温块;4、第一填充空间;5、第二填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参照图1和2,RTO系统包括炉体1、进风管11和出风管12,炉体1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蓄热室14,两个蓄热室14内均填充有催化剂141和陶瓷蓄热体142,两个蓄热室14均与进风管11连接,同时两个蓄热室14均与出风管12连接。炉体1还包括位于所有蓄热室14上方燃烧室13,燃烧室13与所有蓄热室14联通。燃烧室13远离蓄热室14顶端设有点火头131,通过点火头131进行点火,对从其中一个蓄热室14进入燃烧室13内的气体进行燃烧,燃烧净化后的气体从另外的蓄热室14的出气管处排出。
[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参照图2和3,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包括外墙2和内墙3,内墙3与外墙2固定连接,内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包括外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2)内设有内墙(3),所述内墙(3)包括耐高温格挡板(31),所述格挡板(31)折叠成异形与所述外墙(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格挡板(31)平展面积大于所述外墙(2)内壁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挡板(31)为310S不锈钢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挡板(31)包括第一弯折单元(311)和第二弯折单元(312),所述第一弯折单元(311)包括第一竖板(3111)和第一横板(3112),所述第二弯折单元(312)包括第二竖板(3121)和第二横板(3122),所述第一竖板(3111)、第一横板(3112)、第二竖板(3121)和第二横板(3122)依次连接形成所述格挡板(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单元(311)和相邻的所述第二竖板(3121)形成第一填充空间(4),所述第二弯折单元(312)和相邻的所述第一竖板(3111)形成第二填充空间,所述第一填充空间(4)与所述第二填充空间内填充有保温块(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隔挡内墙的RTO蓄热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空间(4)和所述第二填充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涛吴守国陆勇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优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