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庆梯专利>正文

一体成型之旋转机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337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一体成型之旋转机芯,由机壳体,上盖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构件组成,其皆是以塑钢材质制成的,将原凸轴改为凹孔,并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其可避免精密机芯于制造生产流程或包装及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折损,而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机心,更详而言之,为一种一体成型的旋转机心,其可避免精密机心于制造生产流程或包装及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折损,而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时下颇为流行之旋转装饰品,乃是以各式齿轮构件组成的旋转机心,且以电池为动力源,供应一线圈产生磁吸力组成动齿轮的构件,藉由齿轮之互相啮合,产生不同之齿轮比,并带动连设于旋转机心外之装饰品,产生正反向转动,而特具有动态之美感。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习用旋转机心中重要齿轮构件之组装立体图,由图中可知,其具有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及第三齿轮(3)等重要齿轮构件;如图2A所示,是习用机心第一齿轮构件之剖面示意图,该第一齿轮(1)构件于齿轮本体(11)之中央穿设一概呈长柱状之心轴(12),该心轴(12)乃具有第一外径(121)及第二外径(122),且第一外径(121)大于第二外径(122),其中,齿轮本体(11)轴接第一外径(121);于心轴(12)穿过齿轮本体(11)后较短侧之开放端,制有一外径小于第二外径(122)之圆弧锥状轴(13);于机壳体(4a)内侧之相关位置,制有一具有中心轴孔(4a11)之第一承窝(4a1)(图1及图3A),该第一承窝(4a1)是呈内凹渐缩状,而该中心轴孔(4a11)内径略大于第一齿轮(1)上心轴(12)之圆弧锥状轴(13)外径,恰可容纳第一齿轮(1)之圆弧锥状轴(13)于其中回动;另于第一齿轮(1)之齿轮本体(11)轴接上盖体(4b)之侧面周缘稍内侧处,制有一短柱状定位块(14)(见图2A),而在上盖体(4b)轴接第一齿轮(1)之辅助承窝(4b1)侧边,则制有一定位墙(4b2),当第一齿轮(1)回动,齿轮本体(11)上之短柱状定位块(14)碰撞到上盖体(4b)之定位墙(4b2)时,即自动反转(如图4所示)。图2B是习用机心制品第二齿轮构件之剖面示意图,该第二齿轮(2)构件主体为一周径较大之外齿轮(21),而于外齿轮(21)之另一侧面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周径较小之内齿轮(22),于外齿轮(21)之另一侧面中心位置,制有一长柱状之心轴(23),在内齿轮(22)之中心位置及长柱状心轴(23)之开放端,则各制有一圆弧锥轴(24)(24′);另于机壳体(4a)内侧及上盖体(4b)内侧之相关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具有中心轴孔(4a21)(4b31)之第二承窝(4a2)(4b3)(见图1及图3B),该第二承窝(4a2)(4b3)是呈内凹渐缩状,而中心轴孔(4a21)(4b31)内径略大于圆弧锥轴(24′)(24)之外径,且恰可容纳圆弧锥轴(24′)(24)于其中回动。图2C乃是习用机心制品第三齿轮构件之剖面示意图,该第三齿轮(3)构件主要具有一圆形板状体(31),该圆形板状体(31)之一侧面周缘,环制有一补强环(311),于该侧面之中央位置,则设置有一齿轮体(32);在圆形板状体(31)之另一侧面,则贴设有一金属磁力环(33);于第三齿轮(3)构件之中央位置,穿设有一金属心轴(34),该金属心轴(34)之两开放端,分别制有一呈细长状之锥轴(341)(341′);于机壳体(4a)内侧相关位置,设置有一长筒状体(4a3)(见图1),于该长筒状体(4a3)内围空间,填塞一呈渐缩状且具有中心轴孔(4a311)之第三承窝(4a31),该第三承窝(4a31)之中心轴孔(4a311)之内径略大于锥轴(341′)之外径,且可容纳锥轴(341′)于其中回动(如图3C所示);另于上盖体(4b)内侧相关位置,则设一具有中心锥孔(4b41)之辅助承窝(4b4),以供与第三承窝(4a31)共同承托住第三齿轮(3)构件。藉由上述结构,旋转机心中之各齿轮构件可互相啮合,产生不同之齿轮比,并藉以带动连设于旋转机心外之装饰品,产生正反向转动。但,此种习用旋转机心齿轮构件于生产制程中,存有许多之弊病,经归纳如下1、习用机心之第二齿轮(2)构件,在其内齿轮(22)之中心位置及长柱状心轴(23)之开放端所设置之圆弧锥轴(24)(24′),是凸设于内齿轮(22)及长柱状心轴(23)之外;而第三齿轮(3)构件,于其中央位置所设置之金属心轴(34)两开放端,所设制之细长状锥轴(341)(341′),亦是凸设于金属心轴(34)轴体之外,此种设计使得第二齿轮(2)之圆弧锥轴(24)(24′)及第三齿轮(3)之细长状锥轴(341)(341′),于生产制造流程或包装运输过程中,极易因碰撞产生弯折而损耗,导致不良率提高,增加生产成本。2、习用机心之第三齿轮(3)构件,其制造方式是在一圆形板状体(31)一侧面之中央位置,设置一齿轮(32),而在圆形板状体(31)另一侧面,贴设一金属磁力环(33),再于第三齿轮(3)构件之中央位置,穿设一金属心轴(34);此种制造方式过程繁琐,须耗费较多之人力工时,使得生产成本增加;若是改以一体成型技术生产第三齿轮构件(3),虽可降低制造成本,然诚如前面缺陷第1项所述,其细长状锥轴(341)(341′)易于生产制造流程或包装运输过程中因碰撞产生弯折而损耗,故亦不为理想之改进方式。3、如图3C所示,为承托机心之第三齿轮(3)构件,习用机心组件于机壳体(4a)及上盖体(4b)内侧制有承窝(4a31)(4b4),以使第三齿轮(3)之锥轴体(341′)(341)可于其中自由回动,而为使承窝(4a31)(4b4)有较长之使用寿命,生产界常于承窝(4a31)(4b4)之承载面装设红宝石体,利用红宝石体耐磨之特性,减轻承窝(4a31)(4b4)之磨损程序,惟当旋转机心装配完成于包装运输过程中,其承窝(4a31)(4b4)所装设之红宝石体,每每因受第三齿轮(3)所贴设之金属磁力环(33)重量压迫而产生裂痕;另亦有生产者改以钢质耐磨体改善此缺陷,然此种钢质耐磨易生锈,且于装配时,极易因些微角度之偏差,而使得钢质耐磨体之锥孔部份弯折,对装配工作之进行造成困扰,使得制造成本提高。4、习用旋转机心之第一齿轮(1)机件,轴接上盖体(4b)之侧周边稍内侧处,制有一短柱状定位块(14),而在上盖体(4b)轴接第一齿轮(1)之辅助承窝(4b1)侧边,则制有一定位墙(4b2),如图4之动作示意图所示,当第一齿轮(1)回动,齿轮体(1)上之短柱状定位块(14)撞击上盖体(4b)之定位墙(4b2)时,即自动反转;惟该定位墙(4b2)是一硬质体,故当齿轮(1)上之短柱状定位块(14)撞击定位墙(4b2)时,即产生一噪音,而当旋转机心周而复始运转,定位块(14)即不断地撞击定位墙(4b2),发出扰人之噪音;且因定位块(14)之阻挡,故第一齿轮(1)每旋转周期均无法达到360°之要求;针对此弊病,曾见有生产者装设一钢质弹片,借由钢质弹片所具有之弹性,缓冲定位块(14)之撞击力以降低噪音,然此种方式须以人工装设钢质弹片,增加作业程序,再者钢质弹片容易生锈,故此种改善方式显然并不理想;另外虽有于定位墙(4b2)加设缓冲橡皮,以降低定位块(14)撞击定位墙(4b2)所发出之噪音音量,只是采用此种设计,第一齿轮(1)每一旋转周期亦无法达到360°之要求,甚因定位墙(4b2)加设缓冲橡皮,阻当区加大,致使第一齿轮(1)之旋转周期较未加设缓冲橡皮时更短,且于定位墙(4b2)加装缓冲橡皮,亦须耗费人力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成型之旋转机心,具有一机壳体、一上盖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等构件,其特征在于:其机壳体,上盖体及所有齿轮皆是以塑钢材质制成的,第三齿轮是一体成型的,于第二齿轮及第三齿轮等机心齿轮构件之齿轮本体一侧面中央位置,设置一管状 体,该管状体之开放端具有一锥孔;于齿轮本体之另一侧面中央位置,凹制有一呈渐缩状之轴孔;于机壳体内侧相关位置,设置有一侧透空之承载孔,该承载孔内侧底面,凸设有一锥轴,该锥轴之外径,略小于齿轮构件之管状体锥孔内径,令齿轮构件之管状体可以以轴 孔轴套于此锥轴上,且可自由回动;于机壳上盖体内侧相关位置,凸制一弧锥体,该弧锥体恰可套容于齿轮本体上之锥孔,且齿轮本体可自由回动;另该弧锥体之高度较上盖体之周边护墙高度为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梯
申请(专利权)人:陈庆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