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输出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757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输出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包括定子一、转子一、定子二、转子二、前端盖、后端盖、小端盖、轴承一、轴承二、电刷装置、换向器、轴承三、轴承四、轴承五,所述定子一由机壳一和有绕组定子铁芯一组成,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安装在所述机壳一的内壁,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由定子铁芯一缠绕金属线而成,所述定子铁芯一由定子冲片叠压而成,所述转子一由转子体和永磁体一组成,所述永磁体一贴在所述转子体外圆上,所述轴承一的内圈和所述轴承二的内圈分别套装在所述转子体上,所述轴承一的外圈和所述轴承二的外圈分别安装在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内,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一安装在一起。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一安装在一起。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一安装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输出电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电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输出电动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领域和民生领域对于智能化用品的需求不断的增加,传统电动机动力传动领域由单电动机单轴输出动力的方式不能满足某些特殊领域的应用,或者说,目前工业领域对于电动力矩传动的应用,基本是建立在单轴单独单台电动机单轴驱动方式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以径向复合的方式实现了同心嵌套双输出轴作为动力的输出,该种动力输出方式可以实现单独内轴输出、单独外轴输出、内外双轴共同输出。上述三种输出方式在输出转矩和转速时,可以分别为负载侧的设备提供相同或者不相同组合的转矩与转速。这种新型组合动力输出,为工业和民生领域的电动力传动,为负载侧设备的智能化和更加的高效、节能环保、多用途,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基础动力体件。
[0003]本专利技术将不同类别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以径向复合方式实现同心双端口双输出动力,为特殊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基础条件。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动机的功率密度、体积密度,双驱动输出可以进一步为负载侧设备运行在高效区域,进而提高负载侧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提供了基础条件,尤其对于航空器、船舶水下推进、新能源电动车等领域具有特殊的、新型的、多类型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一机多用的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输出电动机,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输出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包括定子一、转子一、定子二、转子二、前端盖、后端盖、小端盖、轴承一、轴承二、电刷装置、换向器、轴承三、轴承四、轴承五,所述定子一由机壳一和有绕组定子铁芯一组成,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安装在所述机壳一的内壁,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由定子铁芯一缠绕金属线而成,所述定子铁芯一由定子冲片叠压而成,所述转子一由转子体和永磁体一组成,所述永磁体一贴在所述转子体外圆上,所述轴承一的内圈和所述轴承二的内圈分别套装在所述转子体上,所述轴承一的外圈和所述轴承二的外圈分别安装在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内,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一安装在一起;所述定子二由机壳二和永磁体二组成,所述永磁体二安装在所述机壳二的内壁,所述转子二由转轴、电枢绕组和电枢铁芯组成,所述电枢绕组缠绕在所述电枢铁芯上,所述电枢铁芯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枢铁芯由硅钢片叠压而成,所述电刷装置固定在所述后端盖上,所述换向器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轴承三的内圈和所述轴承四的内圈分别套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轴承三的外圈和所述轴承四的外圈分别安装在所述小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内,所述小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二安装在一起;所述轴承五
的内圈套装在所述小端盖上,所述轴承五的外圈与所述转子体内壁贴合;当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接通电源时,与所述转子一发生电磁场反应并且产生转矩,所述转子体旋转并且输出转矩与转速;当所述电枢绕组接通电源时,与所述定子二发生电磁场感应并且产生转矩,所述转轴旋转并且输出转矩与转速;所述转子体伸出所述前端盖,所述转子体为中空,所述转轴分别向两端伸出,一侧穿过所述小端盖从所述转子体的中空孔伸出,另一侧伸出所述后端盖,所述转子体和所述转轴即为所述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驱电动机的两个同心双端口输出轴。
[0007]可选择地,所述永磁体一镶嵌在所述转子体内。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是本技术一种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输出电动机剖面图;
[001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
[0011]11定子一,12转子一,13定子二,14转子二,15前端盖,16后端盖,17小端盖,18轴承一,19轴承二,20电刷装置,21换向器,22轴承三,23轴承四,24轴承五,25机壳一,26有绕组定子铁芯一,27定子铁芯一,28转子体,29永磁体一,30机壳二,31永磁体二,32转轴,33电枢绕组,34电枢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3]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输出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包括定子一11、转子一12、定子二13、转子二14、前端盖15、后端盖16、小端盖17、轴承一18、轴承二19、电刷装置20、换向器21、轴承三22、轴承四23、轴承五24,所述定子一11由机壳一25和有绕组定子铁芯一26组成,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26安装在所述机壳一25的内壁,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26由定子铁芯一27缠绕金属线而成,所述定子铁芯一27由定子冲片叠压而成,所述转子一12由转子体28和永磁体一29组成,所述永磁体一29贴在所述转子体28外圆上,所述轴承一18的内圈和所述轴承二19的内圈分别套装在所述转子体28上,所述轴承一18的外圈和所述轴承二19的外圈分别安装在所述前端盖15和所述后端盖16内,所述前端盖15和所述后端盖16与所述机壳一25安装在一起;所述定子二13由机壳二30和永磁体二31组成,所述永磁体二31安装在所述机壳二30的内壁,所述转子二14由转轴32、电枢绕组33和电枢铁芯34组成,所述电枢绕组33缠绕在所述电枢铁芯34上,所述电枢铁芯34安装在所述转轴32上,所述电枢铁芯34由硅钢片叠压而成,所述电刷装置20固定在所述后端盖16上,所述换向器21固定在所述转轴32上,所述轴承三22的内圈和所述轴承四23的内圈分别套装在所述转轴32上,所述轴承三22的外圈和所述轴承四23的外圈分别安装在所述小端盖17和所述后端盖16内,所述小端盖17和所述后端盖16与所述机壳二30安装在一起;所述轴承五24的内圈套装
在所述小端盖17上,所述轴承五24的外圈与所述转子体28内壁贴合;当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26接通电源时,与所述转子一12发生电磁场反应并且产生转矩,所述转子体28旋转并且输出转矩与转速;当所述电枢绕组33接通电源时,与所述定子二13发生电磁场感应并且产生转矩,所述转轴32旋转并且输出转矩与转速;所述转子体28伸出所述前端盖15,所述转子体28为中空,所述转轴32分别向两端伸出,一侧穿过所述小端盖17从所述转子体28的中空孔伸出,另一侧伸出所述后端盖16,所述转子体28和所述转轴32即为所述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驱电动机的两个同心双端口输出轴。
[0014]可选择地,所述永磁体一29镶嵌在所述转子体28内。
[0015]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同心双端口双输出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包括定子一、转子一、定子二、转子二、前端盖、后端盖、小端盖、轴承一、轴承二、电刷装置、换向器、轴承三、轴承四、轴承五,所述定子一由机壳一和有绕组定子铁芯一组成,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安装在所述机壳一的内壁,所述有绕组定子铁芯一由定子铁芯一缠绕金属线而成,所述定子铁芯一由定子冲片叠压而成,所述转子一由转子体和永磁体一组成,所述永磁体一贴在所述转子体外圆上,所述轴承一的内圈和所述轴承二的内圈分别套装在所述转子体上,所述轴承一的外圈和所述轴承二的外圈分别安装在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内,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与所述机壳一安装在一起;所述定子二由机壳二和永磁体二组成,所述永磁体二安装在所述机壳二的内壁,所述转子二由转轴、电枢绕组和电枢铁芯组成,所述电枢绕组缠绕在所述电枢铁芯上,所述电枢铁芯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电枢铁芯由硅钢片叠压而成,所述电刷装置固定在所述后端盖上,所述换向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家任田立红冯海曦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任永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