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铸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97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9
本申请涉及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铸件生产工艺,涉及铸件生产的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翻转装置,翻转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板,第一转动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第一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设置在第一转动板上且用于夹紧下模框;推动机构,推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且与转轴连接。本申请通过第一夹紧机构夹紧下模框,推动机构启动带动第一转动板对下模框进行翻转;第一夹紧机构松开对下模框的夹持,下模框放置到机架上,接着送砂装置启动将型砂添加到上模框中,以此来制作下模,因此无需人工对下模框进行翻转,缩短了砂模生产的时间,提高了砂模生产过程中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铸件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铸件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铸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砂模中,冷却后经打磨等后续加工手段后,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因此制造铸件首先要生产砂模。
[0003]如图1,相关技术中,砂模一般会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先将下模芯16放入下模框13中,将型砂放入下模框13中制作得到下模,将下模翻转,接着将上模芯17安装到下模芯16上,上模芯17和下模芯16形成所要浇注铸件的空间;然后将上模框14安装到下模框13上,接着型砂放入上模框14中制作上模,从而制作完成整套砂模。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下模框翻转过程中都需要人工进行翻转,而下模框中装入型砂后重量较重,因此工人在翻转下模框的过程中比较困难,从而使得在翻转下模框的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长,从而延长了砂模生产的时间,降低了砂模生产过程中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砂模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铸件生产工艺。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砂模生产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且用于输送型砂的送砂装置,所述机架上放置有上模框和下模框,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对下模框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机架上;第一夹紧机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设置在第一转动板上且用于夹紧下模框;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且与转轴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模框放置到机架上,接着将下模芯放置到机架上,送砂装置启动将型砂加入下模框中,以此来制作完成下模;第一夹紧机构夹紧下模框,推动机构启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板对下模框进行翻转;第一夹紧机构松开对下模框的夹持,下模框放置到机架上,然后将上模芯安装到下模芯上,接着将上模框安装到下模框上表面上,接着送砂装置启动将型砂添加到上模框中,以此来制作下模,从而完成对整套砂模的制作,因此无需人工对下模框进行翻转,缩短了砂模生产的时间,提高了砂模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同时制作上模和下模同时进行,进一步缩短了砂模生产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砂模生产过程中的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设置有两个且位于下模框两侧,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包
括;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设置在第一转动板上;第一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设置在第一油缸活塞杆上且夹紧下模框,所述下模框上开设有插接槽;夹紧块,所述夹紧块设置在第一夹紧板上且与插接槽插接配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夹紧气缸启动带动第一夹紧板靠近下模框,两个第一夹紧板夹紧下模框的两侧壁,同时插接块插接安装到插接槽上,以此来实现夹紧下模框,因此插接块与插接槽插接配合,提高了对下模框的定位效果。
[0010]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输送上模框和下模框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二转动板通过转杆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转杆与推动机构连接;支撑盘,所述支撑盘通过转动轴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板上且在重力作用下维持稳定;第二夹紧机构,所述第二夹紧机构设置在支撑盘上且用于夹紧上模框和下模框;收集组件,所述收集组件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第二转动板远离第一转动板一侧并用于放置上模框和下模框。
[0011]整套砂模在制作完成后,需要将上模框和下模框运走进行静置一段时间等待砂模成型,而上模框和下模框的重量较重,因此一般都使用吊装设备进行吊装运输,因此使用吊装设备对上模框和下模框进行运输花费了较多的时间,降低了砂模的生产效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夹紧机构启动夹紧上模框和下模框,推动机构带动第二转动板转动,第二转动板带动上模框和下模框移至收集组件上,第二夹紧机构松开对上模框和下模框的夹持;因此推动机构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转动,当第一转动板带动下模框翻转时,第二转动板带动上模框和下模框移至收集组件上;上模框和下模框掉落到收集组件上进行静置等待砂模成型,因此无需人工使用吊装设备进行运输,从而提高了砂模的生产效率;而上模框和下模框重量较重,因此各个部件受到的扭力也较大,从而容易导致翻转装置各个部件损坏,同时翻转时消耗的能量也较大,因此对上模框和下模框进行运输时不进行翻转,从而提高了翻转装置上各个部件的寿命,提高了对上模框和下模框进行运输时的稳定,而且推动机构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同时转动,因此都降低了能量的消耗,节省了生产的成本。
[0012]可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两个齿轮,两个所述齿轮分别设置在转轴和转杆上;推动油缸,所述推动油缸设置在机架上;齿条,所述齿条滑移设置在机架上且与推动油缸活塞杆连接并与两个齿轮啮合。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油缸启动带动齿条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转轴和转杆同时转动,以此来实现推动油缸启动带动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同时转动。
[0014]可选的,所述收集组件包括;支撑辊,所述支撑辊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倾斜间隔设置有多个并用于支撑上模框和下模框,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板一侧的支撑辊高度高于远离第二转动板一侧的支撑辊高
度;支撑电机,所述支撑电机设置在机架上且与靠近第二转动板一侧的支撑辊连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机架上且用于对上模框和下模框进行定位。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框和下模框移至支撑辊上方,第二夹紧机构松开对上模框和下模框的夹持,上模框和下模框放置到支撑辊上,支撑电机启动带动支撑辊转动,支撑辊转动带动上模框和下模框移动,因此在重力和惯性作用下,上模框和下模框朝向限位板移动,下模框和与支撑电机连接的支撑辊脱离,下模框抵触到限位板进行限位;而下一个下模框抵触到前一个下模框时进行限位,以此来实现对上模框和下模框收集在一起进行静置等待砂模成型,而等砂模成型后,将砂模运走进行下一道工序;而下模框停止运行后和与支撑电机连接的支撑辊脱离,从而降低了支撑辊一直转动而对下模框产生磨损的概率。
[0016]可选的,所述下模框底端通过第一螺钉拆卸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上表面上通过第二螺钉可拆卸设置有下模芯;当翻转所述下模框后,所述下模芯上通过第三螺钉可拆卸设置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上设置有用于形成浇注口的避位管且第三螺钉头部位于避位管内;所述上模框上螺纹连接有与下模框螺纹连接的吊环。
[0017]将下模框放置到机架上,然后将下模芯放置到机架上,但是在放入型砂的过程中,型砂会对下模芯产生冲击力,从而容易使得下模芯移位,而且型砂还可能进入下模芯和机架之间,从而降低了砂模制作的质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模芯安装到封板上,然后封板安装到下模框上,将封板放置到机架上进行制作下模;下模制作完成后,第一转动板带动下模框翻转,接着拧动第二螺钉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且用于输送型砂的送砂装置(7),所述机架(1)上放置有上模框(14)和下模框(1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对下模框(13)进行翻转的翻转装置(2),所述翻转装置(2)包括;第一转动板(21),所述第一转动板(21)通过转轴(181)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夹紧机构(22),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2)设置在第一转动板(21)上且用于夹紧下模框(13);推动机构(3),所述推动机构(3)设置在机架(1)上且与转轴(18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2)设置有两个且位于下模框(13)两侧,所述第一夹紧机构(22)包括;第一油缸(23),所述第一油缸(23)设置在第一转动板(21)上;第一夹紧板(24),所述第一夹紧板(24)设置在第一油缸(23)活塞杆上且夹紧下模框(13),所述下模框(13)上开设有插接槽(133);夹紧块(25),所述夹紧块(25)设置在第一夹紧板(24)上且与插接槽(133)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输送上模框(14)和下模框(13)的输送装置(4),所述输送装置(4)包括;第二转动板(41),所述第二转动板(41)通过转杆(191)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转杆(191)与推动机构(3)连接;支撑盘(42),所述支撑盘(42)通过转动轴(411)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板(41)上且在重力作用下维持稳定;第二夹紧机构(43),所述第二夹紧机构(43)设置在支撑盘(42)上且用于夹紧上模框(14)和下模框(13);收集组件(5),所述收集组件(5)设置在机架(1)上且位于第二转动板(41)远离第一转动板(21)一侧并用于放置上模框(14)和下模框(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3)包括;两个齿轮(31),两个所述齿轮(31)分别设置在转轴(181)和转杆(191)上;推动油缸(32),所述推动油缸(32)设置在机架(1)上;齿条(33),所述齿条(33)滑移设置在机架(1)上且与推动油缸(32)活塞杆连接并与两个齿轮(31)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砂模生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组件(5)包括;支撑辊(51),所述支撑辊(51)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且倾斜间隔设置有多个并用于支撑上模框(14)和下模框(13),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板(41)一侧的支撑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泉吴晓刚甯昌伟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市福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