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134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通孔、限位腔与第一弹性橡胶圈,还包括用于方便自动绕卷的驱动结构、防撞的缓冲机构以及内藏式充电的防水结构,所述装置本体一侧外壁的上方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方装置本体的外壁安装有挡板,且挡板下方装置本体的外壁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绕卷轮,所述绕卷轮的外壁安装有充电线,且充电线的一端连接有充电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汽车没刹住车撞上装置本体后,通过下方的防撞罩进行缓冲,减震弹簧受撞击伸缩变形,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作用,且第一弹性橡胶圈与第二弹性橡胶圈的弹性,加强对冲击力的减震缓冲,从而避免装置本体的损坏。从而避免装置本体的损坏。从而避免装置本体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已经在加速,各国纷纷推出相应的严格排放标准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技术分别是燃料电池技术,纯电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但充电装置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不多不足,现有的充电装置没有防撞的结构,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0003]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不断安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下述问题:
[0004]1.现有的一些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充电头安装在装置外侧,下雨天气易进水损坏。
[0005]2.且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具有对充电线自动绕卷的结构,避免装置杂乱,且缠绕在一起后影响正常工作。
[0006]3.并且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具有防撞的结构,避免汽车没刹住导致装置的损坏。
[0007]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不具有防水、自动绕卷和防撞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通孔、限位腔与第一弹性橡胶圈,还包括用于方便自动绕卷的驱动结构、防撞的缓冲机构以及内藏式充电的防水结构;
[0010]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设置有安装腔,所述装置本体一侧外壁的上方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方装置本体的外壁安装有挡板,且挡板下方装置本体的外壁安装有控制器,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绕卷轮,所述绕卷轮的外壁安装有充电线,且充电线的一端连接有充电头,所述驱动结构安装于绕卷轮上方的外壁;
[0011]所述装置本体下方的外壁安装有防撞罩,所述缓冲机构安装于防撞罩的内壁;
[0012]所述防水结构设置于装置本体一侧外壁的中间位置处。
[0013]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另一侧内壁安装有气动伸缩杆,且气动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主动齿轮、第一正反电机和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安装于绕卷轮上方的外壁,所述从动齿轮的一侧安装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正反电机。
[0015]优选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装置本体一侧外壁的中间位置处,所述通孔的上方设置有限位腔,所述通孔的下方设置有卡槽。
[0016]优选的,所述限位腔的内侧安装有升降门,且升降门的一侧外壁均匀焊接有齿块。
[0017]优选的,所述通孔上方装置本体的内壁焊接有焊接板,且焊接板的一端外壁安装有第二正反电机,所述第二正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轴连接有升降齿轮,且升降齿轮与齿块相互啮合。
[0018]优选的,所述防撞罩的内侧设置有空腔,且空腔的一侧内壁均匀安装有第一弹性橡胶圈,所述空腔的另一侧内壁均匀安装有第二弹性橡胶圈。
[0019]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内壁均安装有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的一端均连接有夹块。
[0020]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件和减震弹簧,所述固定件均匀安装于装置本体下方的外壁,所述固定件的内壁均安装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的一端均连接于防撞罩的内壁。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通过安装有装置本体、第一弹性橡胶圈、第二弹性橡胶圈、减震弹簧和防撞罩,当汽车没刹住车撞上装置本体后,通过下方的防撞罩进行缓冲,减震弹簧受撞击伸缩变形,实现对冲击力的缓冲作用,且第一弹性橡胶圈与第二弹性橡胶圈的弹性,加强对冲击力的减震缓冲,从而避免装置本体的损坏;
[0023](2)、通过安装有控制器、气动伸缩杆、齿块、升降门、安装座、充电头、通孔、升降齿轮和第二正反电机,通过按控制器上的指定键进行充电工作,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正反电机工作,第二正反电机工作带动升降齿轮旋转,升降齿轮与齿块啮合,使升降门向上移动,然后通孔被打开,再通过气动伸缩杆工作,气动伸缩杆工作伸长使安装座带动充电头向通孔处移动,然后使用者从通孔处取出充电头进行充电,内藏式结构避免充电头进水损坏;
[0024](3)、通过安装有第一正反电机、绕卷轮、充电线、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通过第一正反电机工作使主动齿轮旋转,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使绕卷轮同时旋转,充电线变长后,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第一正反电机反转使绕卷轮对充电线进行绕卷,实现自动绕卷。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旋升降门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升降齿轮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充电头固定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气动伸缩杆;2、装置本体;3、安装腔;4、绕卷轮;5、驱动结构;501、主动齿轮;502、第一正反电机;503、从动齿轮;6、显示屏;7、充电线;8、控制器;9、升降门;10、通孔;11、防撞罩;12、挡板;13、齿块;14、升降齿轮;15、限位腔;16、卡槽;17、第二正反电机;18、焊接板;19、夹块;20、充电头;21、伸缩弹簧;22、安装座;23、安装槽;24、缓冲机构;2401、固定件;2402、减震弹簧;25、空腔;26、第一弹性橡胶圈;27、第二弹性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实施例1:请参阅图1

6,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2、通孔10、限位腔15与第一弹性橡胶圈26,还包括用于方便自动绕卷的驱动结构5、防撞的缓冲机构24以及内藏式充电的防水结构;
[0034]装置本体2的内侧设置有安装腔3,装置本体2一侧外壁的上方安装有显示屏6,显示屏6下方装置本体2的外壁安装有挡板12,且挡板12下方装置本体2的外壁安装有控制器8,该控制器8的型号可为JY

PH160,装置本体2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绕卷轮4,绕卷轮4的外壁安装有充电线7,且充电线7的一端连接有充电头20,驱动结构5安装于绕卷轮4上方的外壁;
[0035]装置本体2下方的外壁安装有防撞罩11,缓冲机构24安装于防撞罩11的内壁;
[0036]防水结构设置于装置本体2一侧外壁的中间位置处;
[0037]请参阅图1

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2)、通孔(10)、限位腔(15)与第一弹性橡胶圈(2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方便自动绕卷的驱动结构(5)、防撞的缓冲机构(24)以及内藏式充电的防水结构;所述装置本体(2)的内侧设置有安装腔(3),所述装置本体(2)一侧外壁的上方安装有显示屏(6),所述显示屏(6)下方装置本体(2)的外壁安装有挡板(12),且挡板(12)下方装置本体(2)的外壁安装有控制器(8),所述装置本体(2)内部的顶端安装有绕卷轮(4),所述绕卷轮(4)的外壁安装有充电线(7),且充电线(7)的一端连接有充电头(20),所述驱动结构(5)安装于绕卷轮(4)上方的外壁;所述装置本体(2)下方的外壁安装有防撞罩(11),所述缓冲机构(24)安装于防撞罩(11)的内壁;所述防水结构设置于装置本体(2)一侧外壁的中间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2)的另一侧内壁安装有气动伸缩杆(1),且气动伸缩杆(1)的一端连接有安装座(22),所述安装座(22)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槽(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5)包括主动齿轮(501)、第一正反电机(502)和从动齿轮(503),所述从动齿轮(503)安装于绕卷轮(4)上方的外壁,所述从动齿轮(503)的一侧安装有主动齿轮(501),且主动齿轮(501)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正反电机(5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洁赵振宁邱飞董长兴代孝红冯茹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