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119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机构,其包括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及第一下料组件,第一下料组件设置于第一下料驱动组件的输出端;检测机构,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通过第一下料机构及检测机构的配合使用,第一下料组件取出需要下料的产品,通过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带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过程中,第一检测组件对第一下料组件上的下料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后对产品进行分类下料;通过第一下料组件与检测机构的整体布局,既能减少第一下料组件等待的时间,进而提升效率,而且还能减少整体的占地面积,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生产逐渐被机械设备所替代,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机械设备已能集产品上线、转移、加工和下料为一体进行加工,大大改善传统手工生产的弊端;
[0003]目前,常规的下料过程主要是包括两个结构,一个是先对加工后的产品进行检测的结构,另一个则是对检测后的产品进行运输下料的结构,其弊端主要在于首先运输下料的结构需要等待检测的结构进行检测后才能工作,造成时间浪费,降低效率;其次是该种布局,占地面积大,增加成本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下料装置。
[000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机构,其包括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及第一下料组件,第一下料组件设置于第一下料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以及,
[0006]检测机构,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其中,第一下料组件将下料产品取出,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带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第一检测组件设置于下料产品的移动路径上,并对第一下料组件上的下料产品进行检测。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下料机构,其包括第二下料驱动组件及第二下料组件,第二下料驱动组件与第一下料驱动组件正对平行设置;第二下料组件设置于第二下料驱动组件的输出端。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下料输送机构,其包括输送组件及集料组件,输送组件位于移动路径,集料组件设置于输送组件的输送终端,产品经第一检测组件检测后,通过输送组件运输至集料组件。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输送组件及集料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输送组件正对平行设置,两个输送组件分别对应两个集料组件。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下料支撑架、第一下料动力件及第二下料动力件,第一下料动力件设置于第一下料支撑架,第二下料动力件设置于第一下料动力件的输出端。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下料组件包括下料承托件、变距动力件、兼容件及多个下料件,下料承托件设置于第二下料动力件的输出端,变距动力件设置于下料承托件,兼容件连接变距动力件的输出端,通过变距动力件驱动兼容件运动,多个下料件沿垂直于兼容件运动方向依序滑动连接下料承托件,且多个下料件活动连接兼容件。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兼容件包括兼容板及多个滚针轴承,兼容板连接变距动力件的输出端;兼容板开设有多个滑动槽,多个滑动槽靠近变距动力件的一端为顶
端,多个滑动槽远离变距动力件的一端为底端,相邻两个顶端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底端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顶端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底端的间距;多个滚针轴承的一端分别活动设置于多个滑动槽,其另一端分别连接多个下料件。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下料组件还包括调节件;调节件包括调节动力件及调节板,调节动力件设置于下料承托件,调节动力件的输出端连接调节板;调节板开设有多个调节槽,多个调节槽分别与多个下料件的下料端相邻,调节动力件驱动调节板,使得多个调节板作用于多个下料件上的产品,对多个产品进行调节。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固定件、第一检测光源件及第一检测件,第一检测光源件设置于检测固定件,第一检测件位于产品的移动路径上,第一检测光源件及第一检测件均作用于经过的产品进行检测。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检测固定件开设有调位槽,第一检测光源件滑动设置于调位槽。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下料机构及检测机构的配合使用,第一下料组件取出需要下料的产品,通过第一下料驱动组件带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在第一下料组件移动过程中,第一检测组件对第一下料组件上的下料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后对产品进行分类下料;通过第一下料组件与检测机构的整体布局,既能减少第一下料组件等待的时间,进而提升效率,而且还能减少整体的占地面积,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0]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下料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下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中兼容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7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第一下料机构;11

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1

第一下料支撑架;112

第一下料动力件;113

第二下料动力件;12

第一下料组件;121

下料承托件; 1211

第一竖板;1212

第二竖板;1213

横条;122

变距动力件;123

兼容件; 1231

兼容板;12311

滑动槽;123111

顶端;123112

底端;1232

滚针轴承; 124

下料件;1241

下料动力板;1242

下料动力器;1243

吸取部;12431

吸取转动器;12432

吸头;125

调节件;1251

调节动力件;1252

调节板;12521
‑ꢀ
调节槽;
[0027]2‑
第二下料机构;21

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2

第二下料组件;
[0028]3‑
检测机构;31

第一检测组件;311

检测固定件;3111

调位槽;312
‑ꢀ
第一检测光源件;313

第一检测件;
[0029]4‑
下料输送机构;41

输送组件;411

输送固定件;412

输送动力件;413
‑ꢀ
承载治
具;42

集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料机构(1),其包括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及第一下料组件(12),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的输出端;以及检测机构(3),其包括第一检测组件(31),其中,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将下料产品取出,所述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带动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移动,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1)设置于所述下料产品的移动路径上,并对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上的所述下料产品进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下料机构(2),其包括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及第二下料组件(22),所述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与所述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正对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下料组件(22)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料驱动组件(21)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输送机构(4),其包括输送组件(41)及集料组件(42),所述输送组件(41)位于所述移动路径,所述集料组件(42)设置于所述输送组件(41)的输送终端,所述下料产品经所述第一检测组件(31)检测后,通过所述输送组件(41)运输至所述集料组件(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41)及所述集料组件(4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输送组件(41)正对平行设置,所述两个所述输送组件(41)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集料组件(4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驱动组件(11)包括第一下料支撑架(111)、第一下料动力件(112)及第二下料动力件(113),所述第一下料动力件(112)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支撑架(111),所述第二下料动力件(113)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料动力件(112)的输出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组件(12) 包括下料承托件(121)、变距动力件(122)、兼容件(123)及多个下料件(124),所述下料承托件(121)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料动力件(113)的输出端,所述变距动力件(122)设置于所述下料承托件(121),所述兼容件(123)连接所述变距动力件(12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变距动力件(122)驱动所述兼容件(123)运动,多个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岱璟杨正河西村卫徐巍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